张居正(公元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广荆州卫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人。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明万历前十年的内阁首辅,万历新政的改革者和推行者。

张居正自幼聪明好学,享神童之美誉,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高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在其恩师徐阶的栽培和提携下,从国子监担任司业(国立大学副校长)起步进入政坛,后来进入内阁担任次辅,并在明万历朱诩钧前期担任内阁首辅,直至在任期内病逝。

千古名相,一代名相彪炳千秋(1)

01 超级幕僚,勤勉尽责

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以裕王府旧臣的身份,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阔步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居正入阁的时候,正值明王朝流民四散,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且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南方土司争权夺利,岑猛叛乱,东南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的特殊时期。

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倒台之后,徐阶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师徒共同起草世宗遗诏,摒弃世宗时期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并为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官职,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认同。

张居正是徐阶执政的得力助手和超级幕僚,师徒两人的所做所为皆获得朝野的赞赏,一时间声名远播,如日中天。

张居正作为徐阶的超级幕僚,得到了徐阶的器重和充分肯定,也是他日后执政的重要铺垫,他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实际上是沿着这条思路推行的。

千古名相,一代名相彪炳千秋(2)

02 任人唯贤,慧眼识珠

张居正担任国子监司业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和培养人才,他坚持的一贯原则是任人唯贤,这段时期的工作也为他积累了较好的人脉。

明朝中后期有一条不成文的惯倒:非进士出身的官员不受重用。但张居正却不认同这种陋规,他曾经说:良吏不都在甲科,进士未必皆良吏。

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之初,有一批能力很强的重臣是前任内阁首辅高拱提拔任用的,许多官员顾虑张居正和高拱之间的矛盾,一朝天子一朝臣,都有些担心职位不保。

但张居正却没有那么做,而是把那些有能力的重臣都留了下来,并知人善任把他们都用活了,许多官员成为了他日后改革的主要干将。

千古名相,一代名相彪炳千秋(3)

03 文韬武略,绥靖边疆

张居正虽然没有从军的经历,但他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胸有韬略,在军事谋略方面也有不凡的建树,堪称伟大的军事家。

1570年发生的俺答汗封贡事件足见张居正的大智慧,张居正舌战群臣最终促使俺答汗封贡,使西北边陲宣府大同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安定。

张居正在军事方面的用人也是非常有见地,西北守将王崇古方逢时,关东铁骑守将李成梁,抗倭名将戚继光谭纶都是张居正极力推荐的边关将帅,他们都为大明帝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后来也成为张居正的铁杆粉丝。

张居正起用凌云翼殷正茂处理西南叛乱事件,筹谋和动作雷厉风行,得心应手,很快就平息了西南祸患。

张居正足不出北京,却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且能预知事态的发展,具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家素质。

04 一代名相,彪炳千秋

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高拱离任,张居正继任内阁首辅兼太师,直至1582年6月19日病逝,担任内阁首辅长达十年之久。

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张居正起用了大批能臣,纵横捭阖,大刀阔斧,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现了边防的和平安定,对内的“考成法”、“一条鞭法”、“驿道整顿”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国库得到强力回补,民生得到大大改善,创造了明朝开国以来的一段强盛时期。

张居正的公忠体国精神和用人之道都是值得赞许的,他是大明王朝唯一生前获得太傅、太师称号的朝臣,死后赠上柱国,谥文忠公。

张居正是大明王朝最优秀的内阁首辅,被称为一代名相帝王师,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相,其历史功绩是抹杀不了的。

千古名相,一代名相彪炳千秋(4)

05 结语

张居正执掌内阁首辅十年之久,权倾朝野,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不可动摇,即使是明神宗朱诩钧也要让他三分。

张居正的威望是靠他的能力和业绩树立起来的,尽管有人指责他回湖北省亲过于铺张,那也只不过是世道使然罢了。

非常遗憾张居正一手教养的明神宗朱诩钧不是一个明君,而是一个恩将仇报,不识大统的昏君。

明神宗朱诩钧不但没有善待张居正和他的后人,反而在张居正死后不到九个月就抄了张居正的家,并把张居正的改革成果最终都葬送掉了,为大明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2020.10.13 深圳)

千古名相,一代名相彪炳千秋(5)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高级工程师,企业退休人员。

微信昵称:断山樵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