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看川端康成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伊豆的舞女》了,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看一次都是对心灵的洗涤。川端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的美学启蒙老师,这部《伊豆的舞女》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最喜爱的影视作品。

电影至今为止一共有六个版本:1933年版,田中绢代和大日方传主演;1954年版,美空云雀和石滨朗主演;1960年版,鳄渊晴子和津川雅彦主演(小编注:这个版本目前几乎看不到,连日本多数主流网站基本都找不到这个版本的文字和图片);1963年版,吉永小百合和高桥英树主演;1967年版,内藤洋子和黑泽年男主演;1974年版,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

最爱的还是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的版本,16岁的山口百惠和22岁的三浦友和最后也成为了荧幕外的一对绝世佳人。

如何评价伊豆的舞女这部电影(从伊豆的舞女开始)(1)

黑白的影片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模糊的画质并不妨碍电影的美感,朦胧质朴的画面传递出伊豆山川湖海亲切的自然感和战后日本修复的支离破碎,电影整体透露出日本传统美学的“物哀之美”,忧伤的基调中不乏直击人心的温暖。如果说爱情真的可以幻化为一门自我折磨的艺术,那么这门艺术最具迷惑幽玄的特质就在于它覆水难收的“缺憾感”。

如何评价伊豆的舞女这部电影(从伊豆的舞女开始)(2)

《伊豆的舞女》所表达出的含蓄而纠结,渴望而带点回避的情感悖论也是东西方爱情的迷人之处之一。

整部电影穿插的不仅仅是缺憾的爱情,还有亲情,友情和日本战后社会淡漠的人际关系。

“一个卖艺的人是绝对不能爱上一个学生的”。艺妓在当时日本的社会地位多卑微可以从众人对她们的态度里看出。卖茶的阿婆身世凄惨,丈夫长年麻痹只能靠堆积如山的药物维持生命,她同样是身处那个时代的可怜人。她对同来避雨的读书人请进屋内,礼貌招待,却对以卖艺为生的一家人态度漠然甚至冷眼相看。

村口的牌子上也标识着“艺人与狗不得入内”之类的文字。艺妓是那个社会最底层的人物,艺妓没有突破阶级相爱的权力。

如何评价伊豆的舞女这部电影(从伊豆的舞女开始)(3)

主人公阿薰千辛万苦寻找在大岛时的好朋友阿君,一次意外发现阿君无助地躺在一座偏僻黑暗的小屋子里。阿君在一家名为”汽水”的小卖部打工,老板没日没夜地让她工作,最后她病倒了却把她当作传染病患者放在偏房里置之不理。阿薰信守承诺与阿君大岛相见,阿薰始终心怀期待却浑然不知阿君已经死去。

读书人与阿薰的哥哥荣吉成为了好朋友,荣吉向读书人倾诉了他老婆因为天天跳舞已经早产过一次,流产过一次,他们相约一起去下田参加孩子的忌日。

读书人对荣吉的朋友之情十分深厚,但也始终没能突破阶级的桎梏。他把给荣吉的钱从窗口抛下到地上多次,荣吉从地上捡起其实就暗示了这段友谊始终还是带着阶级色彩的友谊。

初恋是那么美好,阿薰本身就是美好纯洁的象征。读书人也正是被她身上青春的生命力和可爱的孩子气深深吸引。喜欢读书的阿薰却只能读完小学二年级,缠着读书人给他念书,两人之间萌生出一种美好的情愫。两人的爱都是埋藏在心底的,都是含蓄而不自知的,也许那时的阿薰并不知道什么是爱,读书人也不知道是否只是从小缺乏爱的孤独感得以慰藉。这种爱没有那么深刻,没有那样热烈但同样让人刻骨铭心。

如何评价伊豆的舞女这部电影(从伊豆的舞女开始)(4)

最后读书人重新戴上了他的学生帽离开伊豆去了东京,这段短暂的旅途结束。阿薰在港口追着船一路奔跑,读书人在船上流下了眼泪。

“我任凭泪泉涌流。我的头脑恍如变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来,后来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舒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