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对犯事孙悟空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擒拿,一种是收编。

擒拿是大天尊玉帝提出来的,这是领导定的基调。

收编是太白金星在领导定过调子之后提出的另外一种意见,建议有两种好处一是不动众劳师,二收仙有道。

有时候开会领导让提意见或者建议大家都大眼瞪小眼,装沉默。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知道一个道理,如果提的意见被采纳,提意见的人是要做事情的。自己提意见等于给自己找事情,或者给别人找事情。大家都不是傻子,吃力不讨好的或者得罪人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去做。

但是晋升机制又需要业绩或者完成的事情证明,只要你想往上升,就不得不做事情。我们不想做跑腿的太白金星,但是身体系统中,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不了的事物,我们往往拿过去的经验去看待,这是一种便利的习惯。在招安孙悟空这件事情上,天庭可能拿以往的经验对待。在天庭高管的眼中,孙悟空也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吏。这样的职位,最低最小。仰人鼻息、看人脸色行事。

在全是仙人组成的系统中,凡人眼中高不可攀的仙人做的事情和凡人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当个凡人做小吏受几十年的苦就行,当个仙人受苦的日子真的可能是无期。

结合前文,孙悟空应该只有二十年左右的人间生活经验。就像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很多社会经验都不懂,输在了信息差上。得知弼马温是个小职位后,孙悟空通过对天庭的反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职位,齐天大圣。天庭在给齐天大圣这个职位时,是这样的考虑的空职,有名无实。这有点像朝三暮四的故事,都是在骗猴子。有些公司招聘发布的职位和这个差不多,经理、主管、顾问、咨询师等,名头很响,但是薪资少得可怜。

李天王带兵去花果山的目的是擒拿孙悟空。如果是现代人去花果山,可能不会像李天王一样放弃制空权到地上扎营,也不会采取单挑的方式。既然三军都出动了,这意味着战争,加上师出有名。用李云龙的话讲,这仗太他娘的好打了。

作为个人战力极强的神仙人物,只能求质,不能求量。小兵上去可能连人家的防御都破不了,去了干嘛呢?也只能做个苦力,看守个小猴子什么的。

个人战力极强的人物之间的对抗应该采取一种打牌的模式。首先应该弄懂对方战力,也就是牌有大多,然后直接派出比他能打的人就行了。如果打牌的模式走不通,即对方战力太高,就用模式二,找对方弱点。如果对方战力又高,又没有弱点。那就找自己系统外比对方强的人。如果对方是最强的,又没有弱点。那就只剩两条路了,要么投降,要么相信信仰。

自己经常陷入一个矛盾的状态,在小说寻找道理,在道理中想要故事。其实它们两者是混合的,可能含量不一样。

怎样保持一样灵活的心态和态度呢?既要改变又要原则?通过实践吧。

有时候会遇到感情上难以接受但理性上是好的,或者理想分析不好但感情上好的。这该怎么选呢?或者说我该怎么选呢?看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因目的做出选择。

西游记之齐天大圣成佛之路(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1)

朝三慕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