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有一件“小事”真相大白。

2018年没剩几天的时候,山东济南有一位骑自行车的老人倒地。骑摩托车的张先生说,他看到后拨打120,但老人清醒后指称是他将自己撞倒,老人家属也称张先生是肇事者。

扶老人被讹事件最后结果(扶老人被讹引争议)(1)

双方各执一词,幸好警方经调查取证、对两车痕迹检验鉴定,初步查明了基本事实:摩托车超越时,车把与自行车车把刮擦,导致自行车摔倒。张先生表示接受鉴定结果,会承担相应责任。

扶老人被讹事件最后结果(扶老人被讹引争议)(2)

这一调查结果,被称为“反转”,因为此前有不少人认为,这是“扶老人反被讹”的又一案例。

原因之一,是张先生拍摄的两段视频,带“歪”了不少网友的思路。一段视频中,一位路人表示可以作证,是老人自己摔倒的;另一段视频是张先生与老人家属的争执片段,老人家属否认在讹张先生,一句“别人怎么不好心呢”,引起很多反感情绪。

原因之二,则是不少网友过于强大的“脑补”。毕竟,视频只是一方的说法,虽有路人表示愿意作证,但更具权威性和专业性的警方调查结果还未出炉;老人家属说“别人怎么不好心呢”,肯定站不住脚,但正如扶人者必是肇事者的逻辑不通一样,说了句不讲理的话,也不等于“讹人”。既然信息不足,就不该急着下判断。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更需有等一等真相的耐心和理性。

“扶老人反被讹”,确有少数个案,但因为这些个案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在“扶老人”纠纷中先入为主地偏向于扶人者,甚至对老年人群体产生偏见,并不足取。济南这一事件的“反转”,正给人提了一个醒,“经验”与情绪先于事实而行,是多么容易造成误判和误伤。

警方的调查取证,厘清了事实真相,再次说明专业、公正的处理在此类纠纷中的关键作用。作为“围观者”,也应从事实出发,兼听各方说法,否则,一人骂一句,汇起来就是千句万句,即便事件“反转”,对相关者造成的伤害,又如何挽回呢?

郁晶陶/文


编辑:龚紫珺(见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