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比亚迪的旗舰轿车,汉DM强劲性能、全时四驱以及更加亲民的售价,发布以来备受关注。
汉DM的优秀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采用的DM-p混动系统。
本文就将从比亚迪混动系统发展历史出发,对DM-p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1. 从初代DM到DM-p,比亚迪混动系统逐步发展完善
1.1初代混动系统F3 DM——开启插电混动时代
从历史来看,比亚迪毫无疑问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行者。
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推出全球范围内首款量产的插电混动车——比亚迪F3 DM。
当时国家虽然鼓励车企研发新能源车,但具体政策还很模糊,补贴更是无从谈起。
从这点来说,指责比亚迪研发新能源车是为了“骗补贴”,完全是无稽之谈。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比亚迪F3 DM不得不在黑暗中摸索。
比如F3 DM上市时,现有的国标充电接口标准尚未制定,只能搭载比亚迪自家的充电口。
但F3 DM的探索,更加坚定了比亚迪投身新能源汽车的决心,比亚迪从此踏上了插电混动系统研发的漫漫征程。
1.2王朝系列搭载第二代DM技术——奠定DM系统产品基因
2012年北京车展,比亚迪发布了王朝系列首款车型,也是第二代DM系统的首款车型——第一代比亚迪秦。
从技术结构看,第二代DM混动系统是多速DCT变速箱和P3电机组成的并联系统。
所谓P3电机,是指位于变速箱后端,与机械动力输出轴耦合的电机。
这种结构有两大优势:
一方面,第二代DM混动系统结构允许电机独立驱动车辆,纯电行驶的车速几乎不存在限制。
另一方面,第二代DM混动结构便于发动机和电机动力叠加,使得车辆能够比较低的成本实现超强的动力输出。
第一代比亚迪秦5.9S的百公里加速,已经达到海外巨头肌肉车、性能车的水准,这在自主品牌历史上是空前的。
2014年比亚迪发布第一代唐,第二代DM混动系统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秦的基础上引入后桥驱动电机,混动技术结构变成P3 P4双电机与DCT变速箱并联。
这种结构进一步强化了第二代DM系统的动力优势,同时也使得车辆具备全时四驱能力。
总的来说, 第二代DM混动系统奠定了比亚迪混动系统纯电直驱与强悍动力的产品基因。
当然也应该看到,第二代DM混动系统在馈电状态下NVH、油耗、平顺性方面表现不佳,引发了很多争议。
特别是网上比亚迪与丰田两家支持者的口水战,双方各执一词,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直到近年丰田与比亚迪合作,丰田与比亚迪合作研发电动车平台,间接证明了比亚迪三电系统的技术实力,双方的争论才有所平息。
1.3 DM3.0的跨越式进步——增加BSG电机,大幅改善馈电平顺性和经济性
2018年,比亚迪发布第二代比亚迪唐,DM3.0混动系统正式亮相。
DM3.0混动系统在前代基础上增加了BSG电机,高压高功率的BSG电机通过传统皮带与发动机连接。
从技术结构看,DM3.0混动系统本质上是P0 P3 P4。
DM3.0混动系统有两大优势:
一方面,BSG电机可以快速拖动内燃机到任意制定转速,对启停、怠速、换挡、加速等工况进行大幅度优化。
BSG电机的引入,使得混动系统平顺性大为提升,发电效率更高,馈电燃油经济性也有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DM3.0系统结构更加灵活,理论上可按需采用P0 P3、P0 P4、P0 P3 P4的结构,可适用于多种车型。
总的来说,DM3.0是比亚迪混动系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4 DM-p的进一步完善——在DM3.0的基础上优化协同
2020年,搭载最新一代混动系统的比亚迪旗舰轿车——比亚迪汉DM正式发布。
全新一代DM混动平台命名为DM-p(强劲版), “p”即powerful,针对需求动力强劲、极速,满足“追求更好的驾驶乐趣”的用户。
DM-p混动系统在DM3.0的基础上持续改进,三电系统零部件性能更强、效率更高:
后驱三合一动力总成换装新一代电机,效率高达97%。
电机电控减速器总成高度集成化,重量降低约5%,空间布置更加合理。
BSG电机最大功率提升至25kW,最大扭矩提升至60N·m,实时调节发动机转速的能力更强。
新一代BSG电机使发动机在更宽泛的工况下运转在高效区间,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油耗 。
在三电系统硬件全面升级的基础上,DM-p混动系统进一步优化发动机与电机协同,改善能量管理策略。
扭矩管理方面,DM-p混动系统利用全新开发的BSG电机,结合整车动力学模型,实现发动机与电机扭矩分配的精准控制。
能量管理方面,DM-p混动系统利用先进的能量流测试平台及数字化仿真分析,对发动机缸盖、进排气和涡轮增压系统进行针对性调整,整车能量流控制全面优化,有效改善了混动系统的综合效能。
在进一步补足燃油经济性方面的短板后,DM-p混动系统在动力性、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到DM-p混动系统发布,比亚迪已经坚持12年混动技术研发,DM车型累计销售超过3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45.7%。
回过头来看这个过程,比亚迪长期深耕插电混动系统,顶着外界的压力与质疑步步前行,终于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2.DM-p系统在比亚迪汉上的优化与补强
梳理完比亚迪混动系统十余年的发展史,应用DM-p系统后的比亚迪汉DM,有哪些优势也就呼之欲出了:
2.1超强加速性能与全时四驱能力
相比于内燃机,电机低转速扭矩更强,动力输出更直接,有利于车辆实现强劲的动力性能。
但作为一款接近C级的中大型轿车,汉DM打造强劲的动力性能仍然殊为不易。
得益于DM混动系统多年积累,得益于DM-p采用全新一代BSG电机,汉DM整车动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最终,汉DM车型实现百公里加速4.7s的超强性能。
同时,P0 P4的混动技术架构,使得汉DM具备全时四驱能力。
兼具大空间、高性能与四驱能力,在同价位的B级车中可谓独一无二。
在这方面,比亚迪汉搭载的DM-p混动系统,可以说继承并发扬了DM系列的产品特色。
2.2较为优秀的燃油经济型表现
通过几代技术的发展,汉DM馈电状态下的能量管理策略更加完善。
根据比亚迪的市场调研,插电混动车用户76%的时间处于低速行驶(小于60km/h)状态。
因此,DM-p技术针对中低速行驶进行优化迭代,更贴近用户的真实用车场景。
在为电池充电时,汉DM的发动机更倾向于在匀速、缓加速等低负载工况下工作,综合能耗表现更加优秀。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官方数据,比亚迪汉DM在B状态(馈电行驶状态)下的油耗为5.9L/百公里。
工信部油耗是在较为理想的环境下进行测试,得出的数据相对用户日常行驶有所偏低。
按照一般经验,在工信部油耗基础上加1~2L,就比较接近真实的油耗表现。
考虑到汉DM同级别优势的车身尺寸,这个油耗表现已经非常不错。
2.3丰富全面的热管理策略
DM-p技术对比亚迪汉综合表现的优化,还表现在更加科学高效的热管理。
得益于发动机、电机两大动力源的天然优势,配合有效的热管理策略,DM-p混动系统可以提供更全面的热管理策略。
汉DM通过3D整车热流场仿真技术等热管理系统架构,实现了电机电控冷却、高温冷却、中冷冷却、空调和电池等五大热管理系统的全面优化,动力电池可在-30度至 60度之间正常运行。
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充分利用发动机废热,可以弥补电池物理特性的短板,进而提升冬季综合能效表现,有效解决行业痛点。
总之,比亚迪历经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和研发探索, 长期的技术积累逐步开花结果,终于迎来DM-p混动系统以及汉DM大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