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的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最多,今天想说一下《陆犯焉识》和这部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归来》。

我一直觉得,严歌苓的小说既有高雅文学的气质,又有通俗文学的可读性。我认为代表了她最高水平的一部当数《陆犯焉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改编自这部小说,这部电影,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数一数二的难得的好片。

小说《陆犯鄢识》的男主人公陆焉识,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公子型才子,也是中国旧知识份子的典型代表。他身上有一种旧文人追求自由独立,不趋炎附势的傲骨,同时又拥有为承担责任牺牲自己的士大夫精神,不得不继承传统束缚。性格决定命运,或许正是这样的个性特征,注了他们在那个动乱年代里会遭遇怎样的磨难。

归来陆焉识年轻时候(我看陆犯焉识和归来)(1)

作者对知识份子的洞悉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她深知他们的优点缺点,也深知这些优点和缺点几乎流进了他们的血液无法改变。时代是悲剧的制造者,而个性带给自己和他人的创伤也是不可忽视的。

五年的国外生活,他享用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内心固守着的责任,让他不得不做出牺牲回到以他为支柱的陆家。冯婉喻是他牺牲自己的自由被迫接受的礼物,所以他一直从心里排挤她。直到在漫长的服刑期间,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才发现婉喻是他的所爱。婉喻本身没错,错就错在她被捆绑成自由的阻碍物摆在他面前,成为中国旧时传统的延续物进入他的生活。就像张幼仪之于徐志摩,一个崇尚自由的先进知识份子,怎么可以爱上带有这种色彩的女子呢。

不同的是,陆焉识用他后半生漫长的服狱经历剖开了内心那颗核。他不惜逃狱想去救赎,未曾想到却给家人带来更加严重的创痛;归来后,冯婉喻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忍住与爱人相见不相识的疼痛,默默守在她身边,期待她重新认回自己。

这本书内容实在宏大,穿越一个时代。这种宏大的剧本,电影那样的表现形式要直接翻拍出来,几乎都不会成功。张艺谋的《归来》巧妙地避开了篇幅的宏大,截取小说最后那部分,陆焉识归家后与妻子重新开始生活,来展示那个时代的悲剧和人物之间的真情。电影选取的小说中的内容几乎只有五分之一,但由于切入点非常好,人性的刻画很到位,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归来陆焉识年轻时候(我看陆犯焉识和归来)(2)

电影为观众再现了文革那段历史的疯狂,以及那个年代带来的悲剧。子女为了前程可以与父母划清界限,夫妻也可以因为立场不一致反目为仇,而巩俐和陈道明分别饰演的男女主人公,却一直心灵相应,不离不弃。两人的表演也堪称经典,将这部电影的艺术水准提高到难以企及的高度。巩俐将冯婉喻这个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她的隐忍,她对丈夫的思念、期盼,她内心全都通过眼神、动作和细微的面部表情展现在观众面前,走进观众心里。

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陆焉识推着轮椅里的冯婉喻,又去火车站接陆焉识,冯婉喻望着火车,看着车站上的人一个个离开,期待的眼神从不停止。雪地里,只剩下两人和轮椅的影子,孤独地定格在那个白茫茫的世界里。

小说的结局是,陆焉识捧着冯婉喻的骨灰盒重新去他服过刑的荒漠。“他意识到,草原大得随处都是自由。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作为小说结局的这段话很是耐人寻味。他是向往自由的,从荒漠归来是为了自由,从城市消失,同样也是为了内心的自由。

归来陆焉识年轻时候(我看陆犯焉识和归来)(3)

归来陆焉识年轻时候(我看陆犯焉识和归来)(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