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别的古装剧不同,《知否》更具生活烟火气的生活图景,《知否》在古装剧的“旧瓶”里装入了家庭伦理的“新酒”。

在借鉴现实主义创作思路下,《知否》通过聚焦好几个家族的成长经历与婚姻生活,不仅展现了意味隽永的古代风俗画,更折射出中国社会绵延至今的家庭婚姻观念。

知否盛家四个女婿谁长得好(知否:从盛家六美看古代婚恋观)(1)

我们可以从《知否》中看到婚姻家庭的现实投影。

“门当户对”的重要性

明兰对小公爷是喜爱的,可以说,这是一段情深缘浅的小初恋,还没走上正道,就夭折了。

很多人都感叹,明兰和小公爷情深缘浅,有钱人终成兄嫂,爱而不得。

为什么明兰明明喜爱小公爷,却不敢接受小公爷的追求呢?

齐衡为什么被称为小公爷,是因为他的身份尊贵。

知否盛家四个女婿谁长得好(知否:从盛家六美看古代婚恋观)(2)

齐衡父亲是齐国公,国公是古代一种常见的爵位,可以世袭,剧中齐衡是齐国公的独子,等齐国公去世后,他便会继承国公这一爵位,成为新任齐国公。

母亲是郡主,身份地位也是相当了得。

在当时,盛家是五品人家,跟齐国公府比,那就是太高攀了,远远比不上。

齐衡母亲是郡主,性格比较强势,一生在为权位步步为营,在家里处于主导地位,什么都是她说了算,母亲也是将所有的关爱都给了这个独子,不管大小事务事事操办,将最好的东西都给了齐衡,所以他一出生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不可以随心所欲想干嘛就干嘛,也无法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剧中的齐国公娶了平宁郡主,齐衡若要娶妻,身份地位自然也不能太差,平宁郡主自视甚高,只有郡王、王爷之女才能入得了她的眼,可惜齐衡偏偏钟情于五品官员盛紘的庶女明兰,从官职上就能看出两家的差距。

知否盛家四个女婿谁长得好(知否:从盛家六美看古代婚恋观)(3)

平宁郡主虽然同意让齐衡迎娶明兰,却只愿让明兰入府为妾,不能是正室,像齐国公府这种人家,正室身份地位自然是要跟齐国公府不相相上下的。

齐衡自然是不愿意让明兰做个小妾,明兰在盛家虽然身份不高,可她聪明机灵,心中有自己的想法,即便她喜欢齐衡,可若让她嫁给齐衡做妾,她也是不会同意的,两人的姻缘也因此受到阻碍。

从一开始,明兰就知道自己和齐衡之间的差距,所以一直躲着他,明明知道齐衡喜欢他,她也喜欢齐衡,但是明兰清楚胳膊最终还是拧不过大腿这个道理的。所以虽然齐衡对她一往情深,认准了非她不娶,可惜命运却给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两人最终还是有缘无分。

知否盛家四个女婿谁长得好(知否:从盛家六美看古代婚恋观)(4)

在齐衡和明兰身上,门当户对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在告诫我们: 不可高攀。

和明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盛淑兰。

盛淑兰是“高门下嫁”,下嫁到了一个三无人家——孙家。

盛家在宥阳是数一数二的富足人家,盛家嫡长女盛淑兰出嫁的时候更是十里红妆,所拿的嫁妆十分丰厚。

本以为盛淑兰有着盛家的名号,孙家会忌惮三分,没想到是这种局面。

盛淑兰明明是高门之女,但却过分的隐忍宽厚,导致嫁到孙家以后受尽委屈,明明是“低嫁”,婆婆和丈夫非但丝毫不疼惜,反而百般刁难。

知否盛家四个女婿谁长得好(知否:从盛家六美看古代婚恋观)(5)

盛淑兰最终和离也在告诫我们: 在选择婚姻的时候,家世不能相差太大。

“嫡长次”之别

盛华兰曾经被明兰这样夸过:“她是真正的天之骄女,容貌,家世,魄力无一不有。”

连顾廷烨这样的外男都知道:“袁家的二奶奶善交际,颇有几分管家的手腕。”

为什么这个天之娇女一直被婆母瞧不上,看不起,就是因为她老公袁文邵的家庭地位。

袁文邵是次子,家中已经有大哥袁文纯。

袁文绍是家里次子,作为尊卑有序的大家族,次子是最不受宠的。

袁文绍爹妈更喜欢长子袁文纯,不喜欢袁文绍,所以连带着也不喜欢华兰。

袁家去盛家下聘时,都只派了一个晚辈,就足以说明了一切。

这就是嫡长子还是次子的区别。

知否盛家四个女婿谁长得好(知否:从盛家六美看古代婚恋观)(6)

顾廷烨生母白氏是商贾世家,家境富裕;父亲顾堰是一代爵爷,可惜他们之间只是商业联姻顾堰对白氏没什么感情。

顾廷烨的渣爹不喜欢他老妈,自然不会喜欢他。

白氏是顾家为了填补朝廷的亏空,把大秦氏休了才娶进门的,虽然也是正室,但是顾二是次子,论地位,他比不上他大哥。

顾二自小不受亲爹喜爱,还要受大哥时不时的排挤和后妈小秦氏的打压,嫡次子这个身份虽在外看着高贵,在家中却最惹人厌。

他在这种复杂的家庭成长,因为缺乏家庭温暖,内心是比较孤僻的,年少时的性格比较顽劣放荡不羁,因被赶出家门后脱胎换骨,变成浪子回头金不换跑去从军。

知否盛家四个女婿谁长得好(知否:从盛家六美看古代婚恋观)(7)

因为自己的母亲在家里没什么地位,在父亲的眼中也是比较低贱,一直得不到尊重,顾廷烨都一一看在眼里,也很不满这一点。

所以特别怜惜同情那些身份低贱、在家里地位低下得不到尊重的女子,也希望她们可以幸福,所以在择偶方面他是不在意是否门当户对,也刻意冲破这种观念枷锁,这也是为什么他那么掏心掏肺的对曼娘的原因之一。

他这么怜爱曼娘,为何不能扶正曼娘的正室地位?

在古代,妻是正室是要求门当户对,双方之间的身份地位权势等,是相等或者不会相差太大,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家族联姻、商业联姻;妾可能跟自己家庭背景、身份地位悬殊太大,无法娶来做正室的,但是妾必须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这样身家清白的人。

在古代是有分妻、妾、姬、妓、娼。

姬有几种解释:妾、贵人的女儿、爱妃、靠才艺为生的女子。

而曼娘是买个卖唱的。

尽管顾二再不听他爹的,曼娘还是走不上正室的位子。

知否盛家四个女婿谁长得好(知否:从盛家六美看古代婚恋观)(8)

因为在古代不能纳娼妓、姬进门是因为他们很看重名誉地位,这样会连累她的丈夫甚至是丈夫整个家族的声誉,尤其是对家族里面年轻男女的婚配有很大的影响。

就算不是娶回来做正室,纳为妾宗族家长也会干涉阻止,禁止做出给家族抹黑的事,也会背负很大的社会压力。这就是顾廷烨要纳曼娘为妾一直不允许的原因。

但是在《知否》中,盛如兰的婚姻就冲破了自由恋爱的枷锁。

很多人都说如兰过得好是因为嫁给了爱情,其实并不全对,如兰是在追求爱情,但也知道婚姻需要经营,如兰从恋爱开始,就一直在成长,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这可能也是作者的点晴之笔,由如兰打破了长久以来的传统婚恋观念。

知否盛家四个女婿谁长得好(知否:从盛家六美看古代婚恋观)(9)

作为名门望族里的嫡长子和嫡长女,都不能幸免被“安排”的命运。

在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最好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