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1)

1972年1月7日,我国彝族飞行员杨国祥驾驶挂有实用氢弹的强―5甲型飞机,成功投掷了我国第一枚实用氢弹,震惊世界。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2)

氢弹又称热核武器,是核武器的一种,主要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杀伤破坏。就其原理来说,它应该叫“三相弹”,即裂变引发聚变,聚变释放出的中子诱发出更剧烈的裂变。它具有了空前绝后的威力——人类所制造破坏力最大的爆炸。氢弹“伊万”,拥有一亿吨TNT当量。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3)

图为第一颗氢弹爆炸腾起的蘑菇云。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而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4)

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科技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创造了原子弹爆炸、导弹飞行和人造卫星上天的奇迹,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

半个世纪过去了,氢弹试爆的烟云早已散去,两弹一星元勋的背影也一个接一个渐行渐远;而那些伟大的名字,必将不朽。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5)

程开甲

(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6)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 )中国核武器事业开拓者、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

“我国核试验

是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

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

一步一个脚印完成的。”

程开甲说

“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和追求的看法

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是我的信念

正因为这样的信念

我才能将精力全部用于

我从事的科学研究和事业上”

他说“我还要努力不懈,不老常青”

任新民

(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7)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曾领导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与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并称 “中国航天四老”。

任新民被尊称为中国航天“总总师”

领衔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他说,“光环是属于大家的,

而失败的原因一定是

‘总总师’没有做好工作。”

对于堪称辉煌的事业成就

他看得很淡,说自己

“一辈子就干一件事,

研制了几枚火箭

放了几颗卫星而已。”

陈能宽

(1923年5月13日—2016年5月27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8)

陈能宽(1923年5月13日-2016年5月27日)金属物理学家、爆轰物理学家。

1960年,时年37岁的他

奉调参加原子弹、氢弹研制

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之一

主持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晚年长期卧病在床的陈能宽

每当听到喜爱的诗词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依旧还会握紧右拳

锤击自己的胸口

轻声地说:“我们,我们!”

屠守锷

(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9)

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中国航天四老”之一, 导弹和火箭专家,开创中国洲际液体弹道式导弹先河。

青年屠守锷曾在上海亲眼目睹

日本侵略者的轰炸机肆虐

大上海血肉横飞、满目疮痍

他立下志愿

一定要亲手造出我们自己的飞机

赶走侵略者,为死难的同胞报仇

中国第一枚远程导弹准确命中

万里之外目标之后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双手捂着眼睛哭了

继而又孩子般地笑了

……

黄纬禄

(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10)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

等他与同事向世人证明

中国人靠自己也能造出导弹时

已落得一身的病

66岁那一年,由于过度操劳

体重减了11公斤

人们说,黄老是剜下自己的血肉

补在导弹上了

而他自己说

“11公斤相对于动辄以吨计算的导弹来说

算不了什么。

但是将这血肉‘补’在导弹上,

成就的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骄傲。”

王大珩

(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11)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 - 2011年7月21日)光学专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

晚年的王大珩曾委托秘书

传达过一份特别的嘱托

“把我称作中国光学事业的

开拓者或奠基人之一,

我都可以接受。

但如果说我是‘中国光学之父’,

那我的老师严济慈、叶企荪

怎么称呼他们?

所以请不要再叫我‘中国光学之父’了。”

朱光亚

(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12)

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 2011年2月26日)被誉为中国科技“众帅之帅”,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我们中国是要出头的,

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

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回去吧,赶快回去吧!

祖国在迫切地等待着我们。”

读来至今令人热血沸腾的“归去来辞”

就出自朱光亚手笔

1950年2月,他在回国途中

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发出了

《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13)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物理学家、火箭专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美国人说他抵得上5个师

宁可枪毙也不让回国

软禁5年,他用香烟纸发出求助信

直到周恩来总理过问才得以脱身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

他说

“我的事业在中国,

我的归宿在中国。”

吴自良

(1917年12月25日—2008年5月24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14)

吴自良(1917年12月25日-2008年5月24日)物理冶金学家。

六十年代

在他的领导下

经过艰苦探索反复试验

于1964年试制成功“甲种分离膜”

投入使用

为我国的原子弹爆炸做出贡献

“天助自助者”

是他坚守且践行了一生的格言

彭桓武

(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15)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中国理论物理学、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理论奠基人之一。

多年以后

有人向彭桓武这样问道

“当年您已在英国学术界

有了极高的声誉与地位

为何还要选择回国?”

彭桓武回答

“你应该问为什么不回国,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学成回国是每一个海外学子应该做的,

学成不回国才应该问个为什么。”

杨嘉墀

(1919年7月16日—2006年6月11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16)

杨嘉墀(1919年7月16日-2006年6月11日)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

“给我印象最深的

他出了名的好说话

接任务从不推三阻四,也不说不。”

与杨嘉墀相交50年的屠善澄院士说

为了国家需要

他几次改行,钻研了多个专业

不论哪个领域

只要他从事过研究

就都作出了成绩

陈芳允

(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17)

陈芳允(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电子学家,空间系统工程专家,我国卫星测量和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有人说,要记住陈芳允

只需记住他的两个特点就行

一是自己给自己理发

二是自己给自己缝补衣服

生活至简,祖国至上

他以诗言志

“人生路必曲,仍需立我志。

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王淦昌

(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18)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中国核物理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专家组领导成员之一。

1959年,王淦昌领导的研究小组

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

一时轰动世界

当时王淦昌获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了

可他却突然销声匿迹

原来,当年前苏联撤走了所有在华专家

受国家之托,王淦昌改名“王京”

数十年如一日

投入到了核武器研制工作当中去了

钱三强

(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19)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中国原子弹之父”

父亲是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

他与妻子何泽慧一同

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总设计师

人称他领导的研究所“满门忠烈”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就是出自他之口

邓稼先

(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20)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方案设计者

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邓稼先要去搞原子弹的当晚辗转反侧

夫人许鹿希问怎么了

“我要调动工作。”

“调哪?”“不能说。”

“干啥?”“也不能说。”

“我跟你通信?”“不行。”

整整28年邓稼先不知去向

许鹿希信守诺言,痴情等待

在一次航弹试验时

他受致命核辐射伤害

尽管如此仍然带病工作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他临终前,还念念不忘

钱骥

(1917年12月27日—1983年8月18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21)

钱骥(1917年12月27日-1983年8月18日)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他提出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设想》

组织编写

《我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纲要设想》

为人造卫星研制打下了初步技术基础

他是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

总体负责人

同时为回收型卫星的研制

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

郭永怀

(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22)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

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中的烈士

坠机时以血肉之躯保重要科研资料完好

唯一的幸存者回忆说

在飞机剧烈晃动时

他听到一个人大喊:“我的公文包!”

当救援者尝试把两具烧焦的尸体分开时

才发现血肉之躯护着一个皮质公文包

里面装有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

关乎国家利剑的锻造

周恩来总理和钱学森闻之泣涕

赵九章

(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23)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人造卫星之父”。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我国空间科技已突飞猛进

再来回顾赵九章当年的规划设想

相当具有的预见性

①以科学试验卫星作为开始和基础

②全面发展应用卫星

③对地观测卫星基础上发展载人飞船

④必须使卫星拥有反干扰、反破坏能力

姚桐斌

(1922年9月3日—1968年6月8日)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24)

姚桐斌(1922年9月3日-1968年6月8日)冶金学和导弹、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姚桐斌主张有计划地

安排当前研究和预先研究

他认为材料研究应先于火箭设计试制

不仅应考虑现有型号的火箭材料

同时应开始为新型号火箭材料作准备

20世纪80年代曾有过一个统计

当年姚桐斌主持提出的预先研究课题

约80%已用在火箭型号上了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25)

当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人

目前尚健在的

只剩王希季、于敏、孙家栋、周光召4人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26)

王希季(1921)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27)

于敏(1926)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201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28)

孙家栋(1929)长期领导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两弹一星元勋你知道几个(那震惊世界的一刻)(29)

周光召(1929)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你们来时,满目疮痍

你们走时,锦绣河山

一起缅怀那些逝去的功勋

一起祝福那些健在的前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