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好咏物诗(如何写咏物言志诗)(1)

咏物言志诗,即通过咏物抒发情志的诗。诗人咏写对象相当广泛,日月星辰、山河湖海、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等,皆可成为咏对象。前人多喜通过咏物抒发情志,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自然中之物各具形态特征,确也有与诗人情志暗合之处,也必能触动诗人情志抒发,因此产生诗作;其二,各朝代多兴文字狱,若直言而言之不慎、不合时宜,终会招来杀身之祸,因此往往采用托物言志,婉曲其中以避祸。那么如何写好咏物言志诗,从前人诗作中,我们也可以窥得一二,下面试述之。

怎么写好咏物诗(如何写咏物言志诗)(2)

1.轻描形状,重取神情。

咏物诗,有的人可能会认为,既是咏物诗,就应以描摹物之形态、色泽、气味等为主为进行歌咏。其实不然,对于咏物诗而言,应轻描其形即可,重在取神。既要似,又不能太似。正如齐白石所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因此,在咏物诗,应以取其神为上策,不须重于形态色泽而求似,试看清郑燮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写生长于石缝之中的竹子,并没有细致刻画出竹子的形态特征,而重在取其神,咏竹之劲节,表达作者不畏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此诗轻重拿捏得准,只取其神为用,而不拘于写一枝一节,可奉为咏物之法。

怎么写好咏物诗(如何写咏物言志诗)(3)

2.物我相通,物为我用。

咏物诗要注意物我沟通,达到物我相通,使物为我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物我之间注意粘连得法,最好是能做到写物如写人,而又不失物之特征,最为得法。如明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表面上虽是写开采、烧炼石灰之事,实则是以石灰自喻,表现诗人不怕牺牲,立志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咏石灰实是咏自己崇高的人格和品德。从石灰之中,我们处处可见到诗人的影子隐含其中,此诗句句不离石灰,又非只写石灰,而是句句皆是作者自况,达到物为我用,物我为一的表达效果,是为咏物成功之作。如果咏物诗只是机械咏物,而不寄寓作者情志于其中,这样的咏物诗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怎么写好咏物诗(如何写咏物言志诗)(4)

3.巧用修辞,传神见情。

咏物诗应着意将物写活,力求形象,并赋予情感,这就非常需要使用到修辞手法了,观前咏物诗,用得比较多的无非是比喻、拟人、反问等几种修辞手法。如唐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通篇多处运用比喻手法,柳干喻为碧玉,柳条喻为丝绦,春风喻为剪刀,并将之拟人化,转结处还运用设问。多处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柳树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而且写得情味十足,将其对早春的喜爱之情通过柳树入妙地抒写出来。

4.排除众议,推陈出新。

我们在咏赞事物时,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所咏之物多为前人写过,不免有时拾人牙慧,人云亦云。那么如何避免蹈袭人语呢?

(1)浸透身世之感。

每个人的遭遇不同,对事对物之看法

也就不同,如能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揉合于物中,必能别具一格。如同样咏蝉,因为遭遇、地位、身世等的不同,其笔下之蝉也有不同。骆宾王被诬入狱咏蝉,写下了“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李商隐仕途不得志,抒发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满腔牢骚;而虞世南身居高位,自然志得意满,便发出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豪语。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但因为揉进了自己的身世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所以都不相同。

(2)排除众人之说。

有时,我们没有丰富的身世之感,或许说身世之感没有多大的写作意义,而我们要想推陈出新,那就要求我们要尽量搜集前人诗作,看看前人咏此物时是持什么观点、抒写什么情志的,我们或与之相反而述,或加深一层而写,或换角度而入,等等。例如清郑燮的《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此诗咏竹与前人多咏其坚劲、耐寒、虚怀、高节不同,而是换了角度专写其不开花,不招蜂引蝶之朴实,抒发自己超脱世俗、不逐浮华之情操。

怎么写好咏物诗(如何写咏物言志诗)(5)

5.词为意用,讲究协调。

写诗,全篇之基调定下,遣词造

句就得以此为准。如发强音者不可用弱词,写劲节者不可用媚词,等等。例如咏梅之诗,写其凌寒开放之坚强品质,就不能出现如“艳丽”、“粉腮”、“纤腰”等之弱词、艳词,不然就破坏了全诗之基调,使其神不能聚。如宋李纲的《病牛》一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此诗写病牛,“力尽筋疲”、“ 羸病”、“ 卧残阳”,字字含“病”意,哀怜之情跃然纸上。通读全诗,未觉一字与诗之基调不谐,此当为法。

  咏物之诗难写,难在于“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刘熙载《艺概》),既要切合于物,又要注重在物中表现自己的情思,不然将毫无价值。

怎么写好咏物诗(如何写咏物言志诗)(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