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名其妙遭围困

评书一开篇,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和谐社会突遭蛮族入侵。三川六国九沟一十八寨的几十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一般最少也得三十万,否则就太拿不出手了),牵着羊赶着骆驼,齐齐到边境集合。这些蛮族将领的名字也实在缺乏想象力,离不开金银铜铁锡、龙虎彪豹熊、东西南北中发白等等,实在缺名字了还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字可供使用。这帮子人一来边关就立刻告急,废话,冲这些名字边关就得告急,怎么听怎么不象人名啊。告急文书一到朝廷,老皇帝龙颜大怒,立刻就会吩咐太子留守,自己率领着一批当年叱咤风云但现在已经垂垂老矣的老家伙们御驾亲征。

评书名家名篇(评书迷戏说评书的套路)(1)

刚开始这仗一定打得极其顺利,一口气连着几个胜仗夺下几个城池后,就要出大问题了。这里分两种情况,早期的书里一般是顺利地又攻破了一个城池后,晚上大伙正歇着的时候,外面突然号炮齐鸣、喊杀震天,原来是敌人们又杀回来了。而且非但杀回来了,兵力还多得足够把整个城池包围了个水泄不通。这种反包围的桥段明显借鉴了汉高祖白登被围和诸葛亮火烧新野的情节。后来,也许是相同的情节实在重复次数太多,单田芳老师率先进行了改革,换成了行军途中遇到个老道或者老和尚,出于少让老百姓生灵涂炭的考虑,自告奋勇来带路,声称他们知道一条很隐秘的小路,直接就能绕到敌人都城去。这样的好事谁会放过,老皇帝一声令下,大部队跟着老道士或是老和尚就进了大山走开小路了。结果自然是上了大当,大军被困在某某沟某某谷里,更可气的是带路的老道士或老和尚往往能成功脱逃,然后站在山顶龇牙咧嘴大吹大擂,而他的身份往往是敌方的狗头军师、护国禅师什么的。

那位要问了,好人都很善良容易中奸计这点我们都知道,可为什么好人这么不经打?被围住了有什么关系,都是贤君良将百战之卒,杀条血路冲出去不就完了嘛。这里就要说到评书的第二桥段。

评书名家名篇(评书迷戏说评书的套路)(2)

2、越早出场越倒霉

以前看过篇武侠评论,说是武侠书里越早出场的往往是庸手。随便拿本射雕来说,一开场七怪和邱处机两场比拼,就看得我如痴如醉,可后来梅超风彭连虎他们一个个出场,七怪加一块儿也未必是他们其中一个的对手,本以为这样子总离最高境界不远了吧,万没想到等东邪西毒一出来,才明白原来这老几位给人提鞋都嫌寒骖。

评书里最接近武侠小说的莫过于三侠五义及其续集白眉大侠了。刚开始展南侠怎么样,绝对算高手了吧,可后来我是一看见南侠如果要出手的话就开始担心,整个不是对手。这还是南侠展昭的待遇啊,其他象四义兄弟(白玉堂挂的比较早,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就算活着也讨不着什么好去)什么的就更别提了,老哥四个的武艺比个开封府衙役也强不了多少。您说这可都是武侠小说啊,其实正宗评书里一样也有这毛病。说岳里面余化龙何元庆牛不牛,等到后来岳云陆文龙等人冒出来后也就成大龙套了;明英烈里常遇春算不算第一,可他儿子常茂一出来也就没他什么事了;杨家将里一出场十大王爷声势浩大,可曹彬石守信这样的名将一碰上小一辈的番将眉头都不皱一下就立刻挂了;杨六郎怎么样,刚开场似乎仅次于七郎,连韩昌的耳环也挑落过,等到后来穆桂英杨宗缨等人一出世,从此以后的单挑也没他什么事了。

评书名家名篇(评书迷戏说评书的套路)(3)

这里还有一个小规律,那就是基本上每部书都得有一个武艺天下第一的主。这里要分两种情况:如果他的实力领先第二名不太多的情况下,那基本上能活个几十岁,而如果他的本事大大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人,那不出五回书就得交代了,而且死法都特奇怪。常遇春卢俊义吕布属于前者,李元霸高宠杨延嗣属于后者。小时候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李元霸会给自己的锤砸死而高宠硬要往铁滑车上凑,直到有一天看见了一个罗丹的小故事,说有一次老罗完成了一件作品,参观的人对雕塑的一双手赞不绝口,结果罗丹上一眼下一眼盯着那双手瞅了半天,毅然拿起斧子乞里喀嚓就给跺了下来。原来李元霸高宠这样的就是那双太出类拔萃以至于与身体其他部件不相匹配的手啊,因为实在是不合群说书先生只能忍痛把他们也给砍了。所谓艺术都是相通的,此言着实不虚,这不,雕塑和评书不就联系上了。

评书名家名篇(评书迷戏说评书的套路)(4)

3、福大命大造化大

说了一堆老家伙们的倒霉事情,可是被外面金银铜铁们团团围困的正义大军还是没能救出去,而且屋漏偏逢连夜雨,城里(或者是山沟)还没粮食了。好在,霉运也到此为止了,接下去的可都是好事了。首先,番邦们停止进攻了,他们似乎都信奉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认为只要能依靠长期围困把大军都饿死,那么就决不想多牺牲一个,哪怕被围困的主一个个都饿得把兵器当拐棍使了也决不进攻。接着,城里会突然发现一个地下仓库,里面全是多少年前某位高人预先放置的存粮,非但够大军吃上半年,而且还不霉不烂不含防腐剂,完全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要是不幸被困在山谷里,那么对不起,发现粮仓是不可能了,只能挖点野菜弄点马肉对付一下了。虽然接下去的半年都要靠吃马肉过日子了,好在另一个是好消息----马肉有的是。据说马肉味道并不好,吃起来是酸的,但怎么着也比马粪强多了。把马肉合理地分配一下,等上个半年也决没有饿死的可能,顶多也就是整天歇着动弹不了,反正外面的敌人决不会主动进攻,所以大家只需要静静地躺着等待援军的到来。

但是,留守的太子们似乎完全指望不上,这倒不是说他们和刘封孟达一样见死不救,就等着老皇帝被番邦们干掉。其实他们心里都是着着大急的,可不知为什么就是不派人打听打听前线的战况,而只是被动地等前线传回消息。

综合来看,现在的形势还是相当被动,外面的敌兵虽然不会主动进攻,里面的人却也跑不出去,这样子下去无论那个粮仓有多大马匹多富裕也总有吃完的一天。万幸的是,每部书里总有个福大命大造化大的家伙存在,这时候就成了当仁不让的搬救兵最佳人选。要成为这样的人选必须满足三大条件:第一武艺不能太高,但是得有一手绝活,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程咬金的三斧子;第二必须是个粗人,脸皮够厚并且形象要长得够凶恶。这个一是因为武艺不怎么样,战场上要存活下来只能靠唬人,更重要一点是因为这种角色需要随时能做到没皮没脸耍无赖,小白脸可干不了这个活;第三是必须身体好,因为这样的角色一般都不太容易死,寿命长不说,还经常需要闯个重围搬个救兵,杀个奸臣救个忠良,平常没事的时候还得插科打诨保媒拉纤,身体不好的还真扛不住。

这三个条件乍看不高,真要完全符合也不太容易,这样的主一部书里绝不会超过一个。隋唐里的程咬金,杨家将里的孟良,说岳里的牛皋,明英烈里的胡大海,最后一个勉强入围的是白眉大侠里的房书安。剩下的象齐伯远牛通常茂蒋平也都或多或少有些这方面的潜质,可惜终归还是差着口气。

其实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使象三国水浒这样的影响力早已深入人心的名著,早晚张三爷(或者周仓)和李逵(或者鲁大师)也得挺着个草包肚子骑着匹大肚子蝈蝈红满世界转悠(其实在苏州评话里他们的形象已经很接近了)。

评书名家名篇(评书迷戏说评书的套路)(5)

4、擂台争夺二路帅

好人无论多狼狈,有了这样一个福大命大造化大的家伙,立时就能转危为安,可说是立于不败之地。无论多么瓷实的包围圈,这样的一个家伙总有办法把番邦头子哄得一愣一愣的,被人卖了还在帮着数钱,而这个时候他早就突围直奔京城而去了。最常用的突围方法莫过于假投降,告诉番邦头子困在里面的老皇帝决定投降,而他就是做为使者去通知留守的太子举国纳降。你想想,番邦头子既然连瓮中捉鳖这样唾手可得的仗也不愿打,听到有主动投降这样的美事岂有不高兴之理,当即敲锣打鼓把人送走,然后在帐篷里美滋滋地等着受降仪式。

话分两头,京城里的皇后太子虽然不知道派个人去前线打听消息,但其实心里也是焦急万分的。这回听到准信了,立刻就要派兵去救。中原地大物博,再凑个二三十万人不费吹灰之力,但问题是会打仗的老家伙们都被困在包围圈里了,眼前倒是还有一个,但这个主除了说说大话吹吹牛,正经的行军打仗排兵布阵那是一窍不通。

好在,老家伙们都有子女,而且个个都不是善茬。听说父亲们有危险,小辈英雄们自发地就成群结队跑到金殿来毛遂自荐。刚才还满世界找二路元帅二路先锋,一会儿功夫人选就太多了。怎么办呢?当然也有办法,那就是擂台比武,谁功夫最厉害谁就是二路元帅,第二名当然就是先锋。当然也不能每部书里全是校军场或者擂台比武,那多单调啊,所以有时候也要换一下口味,比如举举石狮子扛个千斤闸,比较极端的还有洞穴探宝、湖底捞蛤蟆,或者学罗马角斗士收服个怪兽什么的。

有句俗话说得好:老鼠儿子会打洞,肥水不流外人田。评书里也一样,一般来说二路元帅和先锋就是老元帅和老先锋的公子。

评书名家名篇(评书迷戏说评书的套路)(6)

5、临阵招亲娶猛妻

救人如救火,一俟二路元帅和先锋都齐备后,援军立刻出发。可你无论怎么急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赶到被围困的地方,别忘了,前面被包围前不是还破了对方好几个城池吗,现在这些城池理所当然地被收复了,并且成了拦路虎。好在也不会太多,一般不超过三个。

第一关总是最好打的,主将一定是个不服不忿的家伙,一见大军兵临城下就出来单挑,正好给新任元帅或者先锋开牙祭旗。第二关总兵大都狡猾狡猾的,比较喜欢用假投降的计策。可惜,因为那个福大命大造化大的老家伙也在军中,他自己就是假投降的祖宗,哪还会上这种当,当然是将计就计,而一般的结果就是那个倒霉催的总兵搬起石头砸自己脚,陪了城池送了命。

比较难办的是第三关。守将本领高强不去说他,最可怕的是城里还必定有个女将。她可能是主将的妹妹、女儿、小姨子、或者干妈,甭管什么身份了,反正一定有这么一位的存在。评书里有句行话,叫做僧道妇孺不可轻敌。这倒并不是说这几种人武力一定有多高,主要是说他们多半会用暗器。要说打仗可是个体力活,而女性在这方面天生不占什么优势,用暗器来弥补再正常不过了。而且女将们的暗器通常不会象和尚老道那样淬毒,她们喜欢用的是捆仙索这样的软暗器,出其不意一下子就能把小白脸先锋或者元帅给活擒了。这里最重要一点是:只捉住一个小白脸那可没用,一定要把那个造化大的老家伙捎带一块逮回去。那位要问了,小年轻的事情老家伙搀合什么呀?他当然得搀合,否则这媒人从哪儿来呀?

杨宗保、薛丁山、伍连这几个著名和非著名的小白脸都享受过被漂亮女将活擒的待遇,但是这样的情节非得是小白脸才能出演吗?那倒也不一定。牛皋牛通父子俩黑不黑,顺顺当当都娶了媳妇了;尉迟恭黑不黑,一下子就娶俩。

最后,由老家伙从中牵线,女将军是从一开始就始终如一的芳心暗许,小白脸这一方通常会有些麻烦,军规里不能临阵招亲是最常用的借口,但经过老家伙的当头棒喝后,往往也能认清形势,扭扭捏捏地假装万分不情愿地答应。这一答应,第三关可就算破了。

这一段书大家伙基本上都是高高兴兴的,印象里只有个王伯当比较倒霉,愣是被分配了个新文礼的媳妇。这听着是有点别扭,也怪不得心高气傲的勇三郎不乐意。

评书名家名篇(评书迷戏说评书的套路)(7)

6、反方高手摆大阵

冲破了拦路的三关,直接面对的就是番邦围城的连营了。上到狼主下到小番,大半年的一仗未打,每天吃吃喝喝,也别说他们了。所以二路援军随便发起了一个冲锋,敌人们就望风而逃,很顺利就救出了已经饿得半死的老家伙们。

敌人总是不会轻易认输的,反派大老板也不会那么轻易被打死。正当前后两路大军合兵一路士气正高涨的时候,番邦的残兵败将加上他们的援军又鬼鬼祟祟重新凑在了一起,下一个严峻挑战在等待着我们的正义大军。

前文书说了,敌军中不是有个上次献了围困之计的不是老道就是和尚的军师吗,这时候的他基本上也是黔驴技穷了,可这并不耽误他继续使坏,因为他必定还有个更厉害百倍的师父或者师叔。随着军师师父师叔的到来,番邦又开始酝酿下一步的行动,那就是----摆阵。

多少年来,除了戚继光的鸳鸯阵我大体能想象一下,其它的从一字长蛇到十面埋伏,再到最著名的八卦阵,这么多阵我愣是一个也没搞明白过,但这并不妨碍我正确地做出形势判断----高潮部分要来了,破完大阵这部书就该结束了。

评书名家名篇(评书迷戏说评书的套路)(8)

7、高来高去盗阵图

可是,反方高手孤注一掷摆出的恶阵哪有那么好破的。通常标准的打阵过程都得是三次,第一次最盲目,大阵就象头怪兽,轰然吞下了正方送进来的第一堆炮灰。既然是炮灰,正方的主力当然就没有任何损失。回营后老皇帝和手下的元帅先锋二路元帅二路先锋一大帮人坐下来一研究,才明白这么瞎破是不成的,破阵的关键是得拿到阵图,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可这阵图从哪儿来呢?敌人自然不会拱手奉上,那会也没谷歌和黑客,只能是用偷了。干这个活靠那个福大命大造化大的家伙显然是不成的了,别的不说,就他那大肚子往那儿一摆,就实在不象个做小偷的材料。这一回评书第二定律开始生效:每部书里都需要至少一个会轻功的小矬子。

这样的人才属于技术兵种,除了三侠五义和白眉大侠里论堆卖,其它哪部书里都不富裕。隋唐正史上没有这样的人物,可评书的情节需要啊,那怎么办,说书先生们自然有办法,抓个人来把他改造成小矬子的形象不就结了嘛。所以侯君基很不幸,因为姓氏的原因被选中了,从此大将军的形象不复存在,留在我们脑海里的他就成了个说话公鸭嗓的小矬子。

小挫子们半夜里换上了夜行衣,很顺利地摸到了反方大本营的窗外,使出一招珍珠倒卷帘,然后舔破窗棂纸向内观瞧,还真巧了,里面正说阵图的事呢。

狼主说:军师师父和军师啊,此次的大阵是不是万无一失了?

军师说:那是自然,就我们这个绝户阵,管保叫他们来一对死一双。

军师师父说:他们除非能拿到阵图,否则一辈子也破不了阵。

狼主说:那俺们这个阵图可要放好啊!

军师师父说:狼主且放宽心吧,我藏得可好了,就放在某弄某号某室厨房的脱排油烟机的灯罩里(这个其实是俺选定藏私房钱的地方,不过还没正式启用),不知道的找一百年也白给。

说到这里大伙都应该听出来了,这么轻易得到的阵图一准是假的。这又不是黄易的小说,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你难得趴窗户外面听了一嗓子还想什么就能听到什么?可是,这是我们可爱的小矬子飞行侠初出茅庐的第一次出手,他哪能分辨得了这么复杂的诡计。当下就直奔那个所在,顺利拿回了阵图。

既然有了阵图那还怕什么,元帅立刻点兵派将,大队人马再次杀入阵中。结果很不幸,第二堆炮灰又隆重折在了阵里。反方大老板在那里放声大笑:给你们的那是假的,存心让你们偷去的,真阵图我藏得好好的,就放在…嗯,我就不告诉你,气死你,哈哈哈…

其实他不说我也知道,这个狼主的崇拜偶像是狮驼国里的狮子精,两人都喜欢把好东西揣在怀里。不过我也一直不明白,狮子精为什么宁可那么费劲把唐僧揣在怀里,直接吞了多干脆;

同样,既然大阵早就建好,又何必留着个阵图等人来偷呢。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掂,这世上唯一偷不着的就是不存在的东西。

小挫子再次出动,这次他吸取了前次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潜身在敌人阵营里的那个大卧底也终于现身了。在他的帮助下,趁着狼主洗澡的机会终于拿到了阵图。

这回可算得着真家伙了,元帅再次点帐派兵:赵先锋,命令你沿地铁一号线由北向南推进,破去一路的机关埋伏;钱将军,命令你沿地铁二号线…本帅沿南京西路从东到西。四路大军务必在人民广场这个中央戊己土汇合,千万不要放跑了罪魁祸首铁蒺藜咕嘟大狼主和军师师徒两个。

接下去照例是一场大战,结果军师师徒负隅顽抗被当场击毙,狼主束手就擒,被押到了老皇帝跟前。为了充分体现俺们泱泱大国的风度,一般情况下老皇帝也就是把狼主斥责一顿。而狼主也被感动,痛哭流涕地表示今后岁岁来朝年年纳贡,永世不会再造反。

这时功德圆满,老皇帝率大队人马班师还朝。套一句西语:王子和公主从此快快乐乐、幸幸福福地过开小日子了。咱们这些评书迷也算是过完了这次的瘾,知道下回可能还有差不多的情节,可还是要听下去。没办法,谁让咱们喜欢呢!

评书名家名篇(评书迷戏说评书的套路)(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