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是有多么的寂寞(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1)

最近常常思考物质与精神的问题,两者实际并不矛盾,能相互转化才是难题。

此行,不是回家,是探寻,也是想知道,自己要什么!

一篇旅行文章的题目是“不去会死”,“旅行正和我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一样,是灰暗的日常生活中发亮的一部分,是生命中一旦拥有就再不能失去的奢侈品”。“不去会死”,不知道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感觉,当我们被朝九晚五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当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旅行可以让人沉淀、放松、反思,是让我们找到自我,缕清我们自己要什么,找到我们继续下去的力量。

回头去看十多天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竟然恍然若梦。行走,几乎清空了自己。

跟当代艺术家们打交道,我常常觉得莫名的荒凉,也时常让我犹豫,选“艺术评论”这条路究竟适合自己吗?他们看事明白,崇尚自由随性,可是在情感方面,多数却是打着“自由”为艺术扥名义,从不言及责任与未来,从不被束缚,甚至在玩笑时会以“拉皮条”来形容男女关系。总是在他们轰然大笑声中,我想落荒而逃。心里问:“他们幸福吗?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吗?

这让我想起电影《夏洛特烦恼》,两种生活,一种是功成名就生活荒淫,内心空虚糜烂至死,一种是贫贱夫妻百事哀,鸡毛蒜皮,却终得一人不离不弃,一场梦后,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电影《美人鱼》同样有这样的桥段,富人生活中的虚伪无情玩弄利用淋漓尽致,

“无敌是多么 多么寂寞

无敌是多么 多么空虚

独自在顶峰中 冷风不断的吹过

我的寂寞 谁能明白我

无敌是多么 多么寂寞”

歌声荒诞荒谬,将人心底的空虚表现得无处躲藏。富是个好东西,名声也让人振奋,而内心如果缺失了,这些东西都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无止境,学不会满足,学不会幸福,学不会珍惜,终逃不了怀疑、质疑、荒凉,不再信人心,实际上早已不信了自己。

在黔东南的时候,在高成春阿姨家看到一幕,叔叔将饭菜做好,调皮地给我们比吃饭的手势,满含笑意,阿姨看着熟了的饭菜狡黠地对我们笑,似乎什么阴谋得逞,就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了幸福的样子。

那种简单静好,让人内心宁静,比起想要逃离艺术圈的荒凉感来,我更愿意满眼美好温暖。

无敌是有多么的寂寞(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2)

直到有一天,吃饭遇上一个北京开诊所的医生,他忽然提起一些文艺圈的人,譬如野夫、余世存、毛喻原等,多天的遗忘又回来了,不知道为何简单的心态又模糊复杂起来。想起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里写道:“那是我们那个时代的骄傲,是我们那代人的骄傲”,他们那代人,经历了纯粹的爱情与付出,也如同男主人那样,“数年后,我也混成了一个装模作样的所谓成功人士。我们那一代在红尘中摸爬滚打,打情骂俏,似乎再也正经不起来。”他们后来,多数经历婚姻的失败,在灯红酒绿中不免逢场作戏,对待感情亦不再认真,如同那首歌《爱情转移》,“住过多少旅馆换过几次双人床”。这般,现实中,对于理想与爱情,怕是多数人已经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说实在的,这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我们身边是群魔乱舞,加入舞池还是守着孤独,并不完全由自己可以支配。所处的环境,会潜移默化。

这是个群魔乱舞的年代,仓促中能有几分真情?这是我们的危机和困境。

你还相信爱吗?你还相信自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