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讨论了一下“广播级摄像机“,不少朋友提到了画质这个概念。

很明显广播级摄像机的”像素不高“,“CMOS不大”,画质能好吗?

一、线数

对于广播级摄像机来说,主要画质指标就是“清晰度”。

这个指标通过参数“线数”来确定。

例如:高清(1920*1080)清晰度必须超过1000线。

为啥这么定呢?

原因很简单,这个参数达不到的话,广播电视播出不够用。

因为对广播电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看清楚。

而做到这一点其实不容易。

有的朋友说了,为啥有些摄像机有“线数”这个参数,而有些没有呢?

没有“线数”的就是达不到广播级标准。

其实厂商都是这个习惯,对于自己牛的参数就大字写出来,放在参数表里。。。。

不牛的就不写。

为啥?写了做不到是触犯法律的。。。。。不写没责任。

而索尼索尼蔡司头的电子聚焦环也是打死不说。

因为这事儿,打算跟索尼官司一下的朋友。。。。。我碰到的已经有两个了。

专业广播电视级摄像机(摄像机的分类二)(1)

所以大家要养成个良好习惯,就是厂家参数表上没有的参数,那就得出结论“这个方面他不灵”。

二、码流

另外就是“码流”!

码流就是摄像机参数后面的那个28M啥的。

专业广播电视级摄像机(摄像机的分类二)(2)

关于码流是啥?大家都知道,我这里就不普及了。

要说的一点就是广播级必须得大码流!

可能很多朋友奇怪,为啥用加大码流画质并没有啥变化。

例如索尼280有35M、50M两种码流,如果你用两种码流拍同一主体,区别不大。

但后期调色的时候就明白了,大码流才有可调性。

广播级之所以要求大码流,就是因为之类节目太残酷。

。。。。。

对这个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其实可以参考下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流程就可以了。

广播电视以新闻、专题类节目为主,拍摄地点不一定、拍摄环境不一定。。。。。

但最后的画质要求却是“一定”。

也就是说你可能在阳光下拍摄,也可能在地下通道拍摄,但画面都得够用。

专业广播电视级摄像机(摄像机的分类二)(3)

而后期制作流程繁琐,新闻得一条条的编,然后还得总编,合一起,还得插广告什么的。

等于素材得过衰减几遍才算完事儿。

播出的话。。。。。用惨烈形容不过分。

要知道你在家看电视,有个卫星天线就可以了。

那么你是否想过,电视节目是如何通过无线信号传到你家电视机的?

节目都得经过编码、解码。。。。。

专业广播电视级摄像机(摄像机的分类二)(4)

要求很苛刻吧?

码流低了根本就经不起蹂躏。。。。。

三、苛刻的质量控制

无论拍啥节目,在暗光下始终是个难题。

暗处噪点N多,加增益噪点更多!

尤其是索尼的摄像机,这个方面更严重。(当然CCD时代索尼不这样)

那么啥参数是表示摄像机低照度下拍摄能力的呢?

有朋友说了。。。。。摄像机不是有低照度这个参数吗?

确实是有,而且几乎所有的摄像机都有。

专业广播电视级摄像机(摄像机的分类二)(5)

但很抱歉的说,低照度是用来表现摄像机在低光照情况下工作能力的。

也就是看摄像机是否跑焦,自动光圈是否失灵。。。。。

而不是摄像机是否有噪点。

如果对噪点情况进行判断,你得用信噪比这个参数了

专业广播电视级摄像机(摄像机的分类二)(6)

当然一般来说广播级摄像机才有这个参数。。。。。

你拿台小高清或者单反,例如5D4来讨论性噪比就很可笑了。

因为厂家根本就没这个打算。

还有判断机器可操控性的灵敏度

专业广播电视级摄像机(摄像机的分类二)(7)

也就是说作为广播级摄像机,从根本上对噪点情况,机器可控性用参数做了硬性的要求。

所以当你拿着一台小高清或者。。。。4K手持机ux90,再或者一台微单a7s2什么的去拍摄。

偏色了?其实正常。。。。有概率!跑焦了?其实也正常。。。。。

如果你拿的是台广播级摄像机,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所以广播级摄像机是一个品牌的旗舰!

只有广播级站的住脚,后面的业务级、民用级才能卖的出去。

。。。。。

说到这儿,必须强调一下,其实“业务级”、“民用级”才是厂家赚钱的主力。

为啥?买的人多啊?

广播级才能卖几台,不是电视台用不着。。。。。

但小高清什么的,是不是搞这行的都得买一个。

N年前标清时代,流行索尼PD150P,结果就是几乎每家传媒公司都有几台。

专业广播电视级摄像机(摄像机的分类二)(8)

现在自媒体年代就更不得了了,拍视频的人越来越多。

小高清、手持4K,微单,单电,单反什么的到处都是。

即使一个舞蹈培训机构,也得买一台,拍点儿宣传视频。

四、采样、量化压缩

这个方面的内容上一篇已经写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五、专业级(业务级)

或者叫业务级吧,我们上面说的小高清、手持4K、微单、单电、单反都可以归到这一类。

用途主要是拍新闻、专题、会议活动等,或者一些微电影之类的。

专业广播电视级摄像机(摄像机的分类二)(9)

这些机器,厂家没有给出明确的“线数”、“信噪比”。。。。。

有些甚至没有明确的码流,例如早期的5D3、6D什么的。

业务级摄像机在正常光环境(极端的亮、暗除外)直接看画质,并不比广播级的差多少。

有些指标甚至比广播级还好,例如佳能单反的颜色和层次。

所以有些朋友认为广播级不过如此。

但在苛刻光环境下拍摄,或者后期调色一下就露馅了。

例如索尼的蓝光溢出,佳能单反的断层。。。。。

专业广播电视级摄像机(摄像机的分类二)(10)

为啥呢?厂家对这些机器的功能定义就是干这些简单活儿。

没打算让你在恶劣环境下拍。。。。。或者是拍部电影。。。。。

要知道每个厂家都不是傻瓜,让你能用万把元的机器干十几万机器的活儿。

人家不就亏死了。

那有的朋友说了,央视还用单反拍新闻,而且很多电视台都是用小高清或者手持机拍新闻,专题之类的。

这就涉及到准广播级、器材运用问题了。

1、准广播级

其实这个概念在标清年代就出现了,对!就是那台索尼 pd-150P,明明是业务级手持机,但参数啥的基本能赶上广播级的边儿,所以加了个准字!

这台机器当时火到啥程度呢?业内大佬用这个拍电影。。。。。

所以后来就有了准广播级这个概念。

例如:索尼的280,松下的298都属于这个类型。

专业广播电视级摄像机(摄像机的分类二)(11)

这类机器在配置方面比普通的专业级要高。

拿索尼280举个例子,参数方面明确了线数1000线,而码流也提高到了50M,至于镜头则是17倍。

这样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满足部分广播级的要求,所以被称为准广播级。

而索尼的NX100,NX3等则没有这些明确的参数。

2、摄像师运用能力

其实前面我们就说过这个问题,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拍节目关键在于人而不是摄像机。

好的摄像师可以把摄像机的优势功能发挥到极致,而避开弱项的影响。

例如单反、微单拍视频。。。。。

其实单反也好,微单也好,主要功能是拍照片,但它们也能摄像。

于是可以利用它的摄像功能,充分运用那块儿大CMOS。

于是单反拍视频就出炉了,先后出现了5D2、GH2、a7s2、GH5。。。。。神机。

甚至很多人认为拍的被摄像机都好!

确实在某些画质方面比摄像机强,例如颜色、层次、宽容度。。。。。

但弱项更多,例如果冻、推拉变焦、参数控制。。。。。尤其是音频录制方面,完全是民用级的。

通过摄像机的运用,来避过这些问题,这就看摄像师的能力了。

3、准摄像机

用单反、单电、微单拍视频,可谓是一机两用,不少人就是冲着这一点买单反的。

对于照片拍摄能力差点儿的微单、单电来说,强化视频拍摄功能可以增加综合竞争力。

于是索尼的A7系列就出现了,而松下的GH系列也跟上来了。

要知道以前在摄影行当,谁会把微单,单电当事儿啊。

所以索尼,松下们就把摄像机的操控,功能转移到了微单,单电上。

结果就产生了具备摄像机功能的相机,例如索尼的A7s2、松下的gh5。。。。。

这些机器具备很强化的视频拍摄功能,你也可以把它们当摄像机来用,可以称为准摄像机。

专业广播电视级摄像机(摄像机的分类二)(12)

于是就有了单反拍新闻,A7s2拍专题,单反拍婚礼。。。。。

而且为了竞争力,厂家把视频拍摄功能进行了再强化。

例如号称低感王的A7s2,真心可以在月光下拍摄。

还有号称新一代神机的GH5

摄像机有的功能,它基本都有。。。。。

就连防止丢数据的双卡备份,同步录制功能,它都有。

一般摄像机没有的,它也有,例如五轴防抖、可更换镜头等。

大概专业级摄像机的情况就这样吧,摄像机的品牌,类型很多。

跟广播级自然没的比,但胜在机身轻、便携,价格便宜,基本能够满足需求。

至于哪种机器最好,应该选那个?后面我们再讨论。

有的朋友说了,讨论这些跟我们买摄像机,用机器有啥关系呢?

关系大了。。。。。

例如你就打算拍个课程,最后做个视频放在网络上用,你用的着大码流吗?

完全没必要,你随便找台单反就可以了,当然你得解决好声音问题。

如果你拍婚礼,画面颜色老是不正,那么首先不要怀疑自己的技术。

更大概率是在这种灯光下,这个档次的摄像机就是不太灵,另想办法吧!

今天就说到这儿,后面的数字电影,民用级后面再讨论。

海达郝老师

2018.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