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①之知慧②,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辩,反侧孰便?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审时度势谁又能进退自如(审时度势权衡利弊)(1)

【注释】

①宾客:客人。这里指谋士、幕僚。②知慧:智慧。

【译文】

什么叫忖度时势、权衡得失?就是能揣测大小,明察多少。估量国家财货的厚或薄,预测人口数量的多与少,物资丰饶或匮乏,有余或不足的具体情况。辨识国家山川地理的险易,乃至利害情况。衡量国内谋士的优劣长短君臣关系的亲或疏,贤明还是愚昧。国内宾客的智谋情况,是多是少?观测天时的祸福状况,是吉是凶?诸侯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效力,还是不可效力。百姓之心,是

背离还是靠拢,何时安全,何时危险,以及是喜爱还是憎厌。对以上情况反复辨识并准确把握,知道如何去行动,才算做到了审时度势、权衡利弊。

【本章解读】

本章专论量权,实质是论述如何衡量天下的权力,量权有十个方面:

1.“度于大小”,即度量各国疆域大小。

审时度势谁又能进退自如(审时度势权衡利弊)(2)

2.“谋于众寡”,即谋算兵力现有多少和能有多少。

3.“称货财之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即要称量整个国家货物钱财有多少、缺多少;估计国家百姓有多少;富饶的有多少,贫乏者有多少;哪些财物有余多少,缺乏多少。

4.“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即要辨识各国山川地理形势的险峻与平坦,考察哪些有利,哪些有害。

5.“谋虑,孰长孰短?”各诸侯国的战略策略的谋划和思虑如何,谁谋划得好,谁谋划得不好。

6.“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揆,度量。度量各国君臣之间的亲疏如何,摸清谁贤,谁不肖。

7.“与宾客之知慧,孰少数多?”知同智,各诸侯所养宾客的聪明才智如何,谁的才智宾客多,谁的才智宾客少。

​8.“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观察各诸侯的天时祸福如何,谁呈吉祥,谁有凶险。

9.“诸侯之亲疏,孰用孰不用?”考察诸侯与天子之间诸侯相互之间的亲疏关系如何,谁可以利用,谁不可利用。

10.“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侧,是向一边倾斜。便,便利,容易。要考察各国百的人心向背、来去变化如何;哪国安定,哪国有危机;人民爱谁憎谁,是向一边倒,还是造反对抗,哪种可能性大

11.“能知如此者,是谓权量。”本句是本章小结:如果能把上述十个方面搞清楚了,可算是把天下权力摸透了。请注意:“量权”和“权量”是不同的概念。量权的量,是动词,度量的意思。权量的量,是哲学范畴,是一种可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表明对权力的认知,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胸中有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