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6月28日电(李竹青)6月21号,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的一间隔离病房里,齐先生和妻子紧张地盯着12周岁的女儿小美(化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鼻饲管使用半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鼻饲管使用半年
新华网长春6月28日电(李竹青)6月21号,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的一间隔离病房里,齐先生和妻子紧张地盯着12周岁的女儿小美(化名)。
小美很瘦,皮包着骨头,鼻子上插着一根二三十公分长的管子。她眼神锁定在面前的牛奶上,缓缓张开嘴,轻轻吞咽下去,再咂咂嘴回味下,一抹甜美的微笑爬上了严肃的小脸。
齐先生和爱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是小美50多天来,首次进食,虽然是口流食,足以慰藉这一家三口多年来的焦灼和无奈。
小美是个被病魔选中的孩子,她先天性食道狭窄,6岁起,吃饭只能通过鼻饲管打各种“糊”,另外,她是个艾滋病患儿。
这些年,在两种疾病的折磨下,小美的身体每况愈下,父母数不清带她跑了多少家医院,但不是没能力治,就是不愿意治。今年四五月份,小美的病情急剧恶化,完全丧失了进食能力,鼻饲管打进去的食物马上又吐出来,水都不能喝,生命危在旦夕。
绝望时刻,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之手,伸向了他们……
悲:先天性食管狭窄加艾滋病 治疗陷困境
2004年5月,小美出生在吉林市的一个农村家庭,作为独生女,她被视为掌上明珠。当时,除了种田,父亲齐先生还从事建筑方面工作,收入不错,一家人其乐融融。
小美4岁的时候,这种快乐的生活被打碎了。她开始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先天性食管狭窄。这是一种食管壁结构内在狭窄的畸形,属于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据统计,每2.5万~5万新生儿中有1例发病,症状表现就是进餐后食物反流。同时,还有一个噩耗,小美被查出感染了HIV病毒,她是个因母婴传播的艾滋病患儿。
那年开始,齐先生和爱人带着小美走上了坎坷又漫长的求医路。齐先生辞去了工作,后来家里的田地也承包了出去,他们已经数不清跑过多少吉林省内外的大医院,仅北京就去过五六家,也去过上海,但一直没有遇到愿意为小美手术的医院。
“每次孩子被医院接受入院,我们都是又高兴又忐忑”齐先生说,高兴的是,看到了一线希望,忐忑的是,怕几天后又听到“出院吧,孩子的病我们无能为力”。他知道,这句“无能为力”,有的是因为小美进食少体质过于虚弱,手术风险大;也有的是担心她艾滋病患儿的身份带来无尽的麻烦。
就这样,小美的病一拖就是8年。
急:几十天滴水不进 生命危在旦夕
6岁时,随着病情发展,小美不得不开始用鼻饲管“吃”各种糊状食物。鼻饲管每3—5个月需要到长春或北京的大医院更换一次,每次更换都要全身麻醉,看着小美那骨瘦如柴的身体,父母的心都像刀扎一样疼。
小美很坚强,她常笑着安慰父母“病会好”,虽然不能上学,跟着家教老师学了不少语文和数学知识。她有个理想,就是像其他孩子一样吃饭,但怕父母难过,很少提起。
齐先生本以为可以通过鼻饲管把小美喂大。直到今年5月初,小美的病情突然急剧恶化,鼻饲管喂进去的食物很快就会吐出来,连水都咽不下去。齐先生和爱人急得整夜睡不着觉,但除了带她到医院打针维持生命,他们没有其他办法。
长时间滴水未进的小美已经没力气走路了,有一天,她像个大人一样,流着泪平静地对齐先生说:“爸爸,我不想活下去了”。齐先生再也忍不住了,拿起电话哭着向吉林省相遇志愿者协会会长王路求救:“求求你们,救救小美吧,她快死了”。
吉林省相遇志愿者协会是一个爱心组织,目前有800多位来自社会各界的成员,他们主要救助省内因各种原因家庭贫困的孩子。协会是去年冬天结识小美的,王路说,大家都很喜欢小美,总是带着好吃的、好玩的、学习用品或者钱去看她,为了想让小美多吸收营养,还给她买了商场最好的破壁机。
自从小美4岁被确诊,吉林市疾控中心和吉林市船营区疾控中心也一直在帮助这个家庭,帮忙联系省内外医院、与民政及财政部门协调,为他们申办低保。眼看着小美病重,相遇志愿者协会和疾控部门联系到了吉林省卫计委和吉大一院。
险:情况危急 手术不手术都有生命危险
吉大一院的院领导和儿科专家了解小美的病情后,说了句让齐先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话:这个孩子,我们尽全力救治。这希望的曙光,照亮了这个终日泡在泪水中的家庭。
6月3日,齐先生和爱人带着小美来到了吉大一院。小美极度虚弱,趴在父亲背上,四肢无力地垂着。这个身高1.3米的女孩,体重不足25公斤,而同年龄段的孩子,一般身高在1.4米—1.5米,平均体重约40公斤。
小美住进了小儿消化科的隔离病房,给予营养支持和系列检查后,医生会诊决定通过胃镜对小美食管狭窄有多长、胃部是否畸形等进行探查,没想到,直径0.65厘米的胃镜管根本通不过食道的狭窄段。
多个科室的专家再次会诊,最终讨论出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做胃造瘘,这就意味着,小美不通过食管进食,而是直接将食物打入胃中,即便是这样的方式,也许还是不能长时间维持她的生命;另一种方案是在不确定狭窄段有多长的情况下直接手术,以小美的身体情况,如果狭窄段过长,有可能下来不手术台。
最终,家长与医院达成一致,采取第二种治疗方案,手术。
喜:半个月后 或能像正常人一样吃饭了
6月3日下午,吉大一院小儿外科教授董春钰带着张井东等几位医生,为小美手术。手术开始后,董教授发现,因为小美的病情长期拖延,食管的狭窄段已经有3.5厘米长,平时先天性食管狭窄的患儿大多只有2厘米。食管长距离切除后的吻合难度极大,而且,狭窄段与周围的大血管、神经等严重粘连,需要先小心谨慎分离。
手术室外,小美的父母和王路坐立不安,大约2小时候,还没有传来任何消息。他们反而镇定了些:“应该是有救了,如果情况危急,应该有医生出来通知。”他们彼此宽慰。
平常,一台这样的手术,一般需要两小时。因为难度大、危险程度高,这台手术持续了近6个小时,好在,一切顺利。好消息传出来的那刻,手术室门口,一群人喜极而泣。
6月21日开始,小美能进食少量的牛奶和稀饭了,6月27日,她精神饱满地跟着父母出院回家了。医生说,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半个月后来复查,没有意外,就可以拔掉鼻饲管,和正常人一样饮食了。
离开医院前,齐先生眼睛一直很红,他说:“没想到,北京上海大医院都治不好的病,在咱吉大一院治好了,治病和护理过程中,医生护士一点都不忌讳我们艾滋病人的身份,真的很温暖;这次手术,家里一分钱没花,治疗费和日常开销,都是相遇志愿者协会的爱心人士资助的。”
小美在父亲边上认真听着,突然,她扬起小脸说:“爸爸,我的理想变了,以前是希望可以正常吃顿饭,现在的理想是想请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吃顿大餐,我来点菜”。
这时的小美,声音洪亮,笑容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