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处世四个法则(曾国藩为人处世)(1)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素来有“天下第一完人”之称;在各个方面均有杰出作为,其中,在为人处世和家教方面更是颇有心得,不要经验名言为后世所传诵;

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很完美的人,他所钦佩的人是那种人呢?

曾国藩老年说:为人处世,有这三个特征的人,往往不简单,不可小视

第一:话不说尽

古人讲究:谨言,慎行;因为话不能说得太满太死,留一点口德;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曾国藩处世四个法则(曾国藩为人处世)(2)

世事无绝对,曾国藩曾经就翻过话说太满的错;

曾国藩打败太平军后,打响了自己的名号,意气风发,难免有点得意,一次,曾国藩的一个朋友江忠源,在守孝期间没有按照礼俗在家守孝,反而出来组织团练。

曾国藩知道后,便写信批评他的朋友,说,守孝未满三年,这是对长辈的不敬,也不符合礼法。

谁知,多年后曾国藩正在为母亲守孝,未满三年,却接到练兵的旨意,不得不停止守孝,曾国藩之前批评朋友的话,现在打在了自己脸上;

所以,曾国藩后面感叹,说话应该留有余地,话不说死,不仅是对别人负责,也是自己的稳重和谦卑。

第二:事不做尽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们也总会遇到有求于他人的时候,事不做绝,也是给自己留条路;这也是做人,要有包容别人的度量;

再者说,兵法讲,围城必阙;意思是,打仗围剿敌人的时候,需要给敌人留一个缺口可以逃跑;这样子敌人才不会拼个鱼死网破,自己也得不偿失;

曾国藩处世四个法则(曾国藩为人处世)(3)

因此,人不能把事情做绝,给人留余地。

曾国藩就是一个能容纳别人的人,凡事都给他人留余地。他位极人臣,身边有很多攀高结贵的人,他们追求名利,却又自命清高。

晚清有一位当官的,写了一片《不动心说》,意思是表示自己不近女色,也无心争夺官场的权利,

李鸿裔见了,便嘲讽他沽名钓誉;为此曾国藩批评了李鸿裔,同在官场,你揭别人短,今后岂不是遭人憎恨,也断送了自己后路;

所以说,事不做绝,给彼此留条后路;

第三:情不断尽

人与人之前肯定会存在矛盾,但是不能为了当下一点矛盾就不顾往日情谊;

不是特殊情况,能交往就继续,即使不能继续,也没必要撕破脸皮、不在往来。

曾国藩处世四个法则(曾国藩为人处世)(4)

曾国藩是左宗棠的老师,一直大力提拔,但左宗棠为随着自己的地位的提高,变得越来越傲慢,根本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但是曾国藩并没有因此对左宗棠有所为难,甚至还在关键时刻对左宗棠施以援手;

因此,他们的关系只是来往较少,并没有闹得不可开交

后面,左宗棠在曾国藩葬礼上送了挽联,并发现和感叹自己愧对老师的恩情。

在曾国藩去世后,左宗棠对曾家后人更是照顾有加;所以,结个仇人拆座桥,多个朋友多条路;

情不断尽,也是为自己的将来铺路。


​凡事都要“有余”不做绝,人生的路就会越走越宽,定成大事,我们自己也要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最后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一起交流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