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微信用户九宫格上悄然出现了保险产品,在大众呈现出迷茫与观望的态度时,已经引起保险行业一片哗然。
今年10月,由腾讯持股57.8%的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下称“微民保险”)正式获得了保监会批准。借由此,腾讯正式拿下保险代理牌照,而不到一月,腾讯旗下保险平台微保正式上线,并发布了面向微信用户的第一款保险产品——“微医保”。
据了解,此产品是由知名互联网保险公司泰康在线联合微保诚意打造的一款补充医疗险,主要用于报销住院费用,最低保费156元,最高获得重疾医疗保险金600万元、一般医疗保险金300万元,保障期限是1年,可续保到100岁。与此同时,还提供与重疾相关的快速就医服务,包括在全国36个城市的公立医院提供住院押金垫付服务等,意在改变国民医疗模式,完善国民健康保障,全面提升大众的就医体验。目前该产品还在小范围测试阶段,仅有1%的微信用户可以体验此次测试。
与目前市场上最火热的另两款百万医疗险——众安尊享e生医疗险和平安e生保相比,微信在九宫格上线的第一款产品,便举起了价格屠刀,主攻“性价比”。以1992年出生的女性(有社保)购买一般医疗保额为300万元的保险为例,尊享e生需要226元,平安e生保需要271元,而微医保只要216元,在性价比上具备一定优势。
价格往往是行业的风向标。果然,在低价格和高热度的舆论压迫下,微医保上线没几天,众安就跟进在支付宝里推出了一款“好医保”,保障内容相近的情形下,价格比微医保便宜了不止20%。其他一些保险公司则在焦虑中观望着,有媒体称,保险公司认为“跟进是找死,不跟进是等死”。
在健康险之后,微信的保险还将先后接入车险、意外险等险种,届时价格战也很有可能向这些保险领域蔓延,等到保险行业遍地狼烟,各大公司拼杀得精疲力竭之时,腾讯再来“摧毁”抵抗变革的传统势力将不费吹灰之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像极了当年网约车的价格战策略,在用低价扰乱市场养成用户习惯后,控制行业掌握话语权,再进行后续收割,拼的是平台背后的资本和强大的流量效应,在这两点上,腾讯确实有自己的优势。然而,保险与网约车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大众而言,保险尤其是健康险等险种往往属于低频消费品,其不像滴滴打车一样有着高频的消费需求,基本上一年内购买了一遍就不会再次消费,这样一个属性的产品放在九宫格这样一个流量入口的位置,确实能提升保险服务体验,但是,真的能够带来相匹配的收益吗?
微保董事长兼CEO 刘家明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因此,腾讯控股的微保把自身的大方向定位于产品的精细化、服务的多元化。刘家明称,下阶段微保将进入车险领域,但与目前大部分保险平台不同,微保主要做车险的续保生意,用微信提醒用户续保,用户一键可以购买车险。后续还将开放车险的相关服务,例如保养、洗车等。
对于腾讯来说,控股一家保险代理公司,意义在于可直接获得保险业务相关的盈利能力,在这方面,腾讯拥有微信超过9亿用户的流量优势,且基于大数据分析,能够掌握海量用户行为数据。然而,只有丰富且高频的产品,才能衍生出多元化的服务,才能将“平台代销 社交定制化”这种模式在保险行业变现。因此,腾讯更应该提升的,是考虑如何将自己的流量优势与金融产品更好地结合起来,而这则需要与保险公司深度合作才能完成。
因此,腾讯通过并购、合资与官方申请筹集牌照等方式杀入保险领域。此前腾讯就入股了众安保险、和泰保险。资料显示,众安保险属于互联网保险公司牌照,主要业务是财险,不设分支机构,完全依赖互联网渠道销售产品;和泰人寿则是传统寿险公司牌照,可以设立分支机构经营销售自身的保险产品。而此次代理牌照的获得,使得腾讯可以经营所有保险公司、全险种的保险代理销售业务。
另一方面,腾讯也在加快保险产业链资源的积累。据悉,腾讯联合基汇资本、医联、红杉资本等在北京开启首家互联网 实体“企鹅医院”,将于11月正式开业。由此可见,在线下医疗资源配合的健康险、寿险领域,腾讯在奋力建立BD团队并大力拓展线下医院资源。
到目前为止,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进军保险行业,大多采取了“保险超市”的平台第三方代销模式,即在平台上提供各类保险产品让客户自主选择保险项目。腾讯此次的微保走的则是精品推销路线。
腾讯“大数据 社交”的玩法或将给互联网保险带来更多的属性与遐想,然而这条道路目前还走在探索阶段,需要更多的实践验证和用户反馈,其是否能颠覆保险行业也有待时间的考究。保险行业巨大的棋局,也许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