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笔画是由线条构成的,如何书写出合格的线条,如何在书写中发力,如何使线条充满力感乃至“老辣”,这是学习书法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书家一生的追求,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书法创作思路和方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书法创作思路和方法(书法创作中如何发力)

书法创作思路和方法

高质量的笔画是由线条构成的,如何书写出合格的线条,如何在书写中发力,如何使线条充满力感乃至“老辣”,这是学习书法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书家一生的追求。

我们很多人都是使用的控制笔的方式行进,和硬笔发力相同,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硬笔发力经验,这恰恰是线条无力的原因,如【相关知识――书法的力】中说到过,书法力是给人的力感,不是做功的力。传统(软笔)书法一切奥妙就在于笔的软上,正如蔡邕在《九势》中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书写是运力于笔,使笔毛在纸面上游走。要使线条合格,有力,须做到手指执笔松而不懈,发力要用“惯性力”。

执笔松而不懈是指手指持住笔杆上的力,要尽可能地松,又不能到懈怠的程度,笔在手指间晃动了是肯定不行的。古人曾用“捉”字形容执笔的力量,即手中捉住小鸟的力道,大了鸟被掐死了,小了鸟会挣脱了。执笔法还像我们日常吃饭拿筷子的姿势、力量一样的。现在小孩执笔(硬笔)姿势不对的,再看他拿筷子的姿势一样是不对的。

发力如何用“惯性力”呢,关键点在于发力一定要小于纸和笔毛的阻力(吸水的力)!这里说的阻力,主要是宣纸被墨湿透后继续吸水的吸力,并不是笔毛和纸张的机械摩擦力,当然这个力多少也在。这个吸力尤其在笔渴的时候更明显,抬笔都能把纸带起来。我们用舌头在宣纸上舔一下,也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个吸力。熟纸也有这样的吸力,只是很微小,所以熟纸多用来写小楷。

不管用多大的力道运笔,也不管行笔的绝对速度有多快,都必须小于纸和笔毛的阻力,即手腕上必须要感知到这个阻力的存在,才能发力行笔。否则线条(笔画)一定是失败的,不合格的。书写中如果感知不到阻力了,那么就需要手指放松,行笔放慢,直到感知到那个阻力!

举例说像骑车,蹬力再大也要通过地面与轮胎的摩擦力(这里是摩擦力,即阻力)起作用,才能使车子前行,试想,将车放到冰面上,用来蹬车,那车子不仅不会前行,还会打滑摔出去。骑车高手不管骑多快,手扶把多松,转弯时车子多斜,都不会打滑摔倒。书写高手同样,不管行笔快慢,不管是中锋、侧锋,始终能感知这阻力,笔和纸打滑,线条注定失败。发力是借着那个阻力而发出的,这就是”惯性力”。

以此标准去看作品,就能区分出是否为书法作品了,这是重要的技法因素之一。

感恩您的关注、点赞!

欢迎转发、评论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