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为它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建成六十年来,它历经77次撞击仍安然无恙。1957年10月15日,全国瞩目的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词条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毛泽东巡视南方时,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先后三次在武汉畅游长江,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说的就是武汉长江大桥。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武汉长江大桥成为第三套人民币「贰角」纸币的图案。大桥设计的标准是:假设两列火车以最快速度同向开到桥中央并同时紧急刹车;同时,公路桥满载最快速度行驶的汽车,也集体急刹车;长江刮起最大风暴、武汉发生地震、江中300吨水平冲力撞到桥墩上,大桥仍具有足够的承受力。
武汉长江大桥还是苏联援华的156项工程之一。在28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总设计师茅以升率领中方人员完成了大桥的设计和施工。在大桥的技术顾问委员会中,还包括梁思成这样的著名建筑学家。1957年10月15日,5万武汉市民在武汉长江大桥庆祝了大桥落成通车典礼,今年正好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六十岁生日。
武汉长江大桥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建成的,而南京长江大桥则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当时中苏关系破裂,甚至连造桥的钢材都是国产的,因此南京长江大桥也被赋予了很多的政治和战略意义,被称为「争气桥」。1960年,它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最早在1913年,詹天佑就支持国立北京大学的师生们来到武汉对长江大桥桥址进行初步勘测和设计大桥的实习,这成为武汉长江大桥的首次实际规划。此次规划虽然未获实行,但其选址被历史证明十分合适,与此后的几次规划选址基本相同。
1919年,孙中山写就《实业计划》,其中也提到了关于在武汉修建长江大桥或隧道的选址问题。1923年,在《汉口市政建筑计划书》中明确提出「以汉阳之大别山麓(龟山),武昌之黄鹄山麓(蛇山)为基,架设武汉大铁桥,可收平汉、粤汉、川汉三大铁路,连贯一气之完美」。但这一计划因为耗资巨大和战乱纷起而没有了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