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数传统民族地区,有些奇特的恋爱与婚礼方式,特别是藏族、苗族与僳僳族等,更加另类独特。

1、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踩月亮

苗族婚俗习惯(苗族与僳僳族等)(1)

苗族男女青年中,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恋爱方式踩月亮。这里的踩月亮与黔东南的“游方”大同小异。

踩月亮就是每当清风明月时,小伙子们拿着芦笙或木叶便走出家门,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趁着皎洁的月光,吹起动听的芦笙、木叶。

优美动听的乐曲呼唤着寨内的姑娘出来赏月,小伙子吹过三遍之后,仍不见姑娘的面,就说明姑娘已有对象或不喜欢这位小伙子,若在吹则被认为不礼貌。

苗族婚俗习惯(苗族与僳僳族等)(2)

在苗族婚恋文化中,很有特色的苗族情歌,又称为山歌,这是苗族青年男女相爱在山坡上对唱表达爱情的歌。

乐曲如呼唤来的姑娘,二人可通过对歌交谈。次数多了,就产生了感情。感情通过对歌来诉说,爱慕之情通过歌来倾吐。

等到二人情意相通时,也就是有了感情基础,可互赠礼物表示定情。这种恋爱方式是在月光下进行的饿,故叫踩月亮。

2、僳僳族另类求爱方式

苗族婚俗习惯(苗族与僳僳族等)(3)

傈僳族主要聚居于滇西、滇西北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两岸的河谷山坡地带。过去因所穿麻布衣服的颜色不同,又分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

傈僳族青年男女以前为了躲避别人的干扰,有时恋爱幽会非常秘密,他们会用琵琶、口弦以及吹树叶等式来作为暗号联系,确定幽会的时间、地点,进行秘密接触。

现在,傈僳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联系感情的方式大多借助于传统的唱歌对调方式。可见,唱歌对调在青年男女婚恋生活中多么重要。

苗族婚俗习惯(苗族与僳僳族等)(4)

青年男女通过逢年过节、 参加婚礼、庆贺丰收、社会集会、生意往来以及串姑娘等活动,认识了对方,并产生了爱慕之心,就可以寻找机会与对方对歌。

江沙埋情人是傈僳族男女求爱最古老的方式之一。盍什节来临,福贡一带的傈僳族青年纷纷来到宽阔的怒江沙滩上,三五成群,无拘无束,寻求配偶。

一旦心灵相通,愿结为伴侣,男青年便在沙滩上挖一坑,约上要好的几个同性伙伴,将意中人抬到沙坑里,用细沙埋在身上。男青年马上将沙土刨开,也就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

3、藏族男女的婚嫁习俗

苗族婚俗习惯(苗族与僳僳族等)(5)

藏族青年男女婚嫁沿袭古母系氏族单偶族外婚和对偶族外婚,子女有属舅姓氏的。东南部藏族青年男女例兴固有自由恋爱婚。

后可与如意情郎于山野浪漫拉依情歌,或在密林深处给情郎吹奏口弦。舟曲处处都有羌女的山歌,待姑娘择定情郎后,男家长辈托媒人携酒、肉到女家定亲。

数日后,新郎择日赴女家,邀姑娘亲邻饮酒3日。随后,男家即可派女眷到女家将姑娘迎送到男家同居试婚1到3日。姑娘返回母家5日至半月,如无异议,便可发话男家。

苗族婚俗习惯(苗族与僳僳族等)(6)

男家即迎娶姑娘,新郎新娘正式结婚。婚礼一般选定在正月上旬单日举行。礼前,男家媒人率领迎娶队伍到女家,女家接彩,便设女儿席,款待亲邻村人与男家宾客3日。

姑娘临嫁,装扮一新,涕哭不休,以表父母养育之恩。出嫁,乘骑骡或马,掩面而泣。送程中,伴女与送亲者向新娘头上撒木灰,唱送嫁歌,以示一路吉祥。

新娘行至新郎门口,男家女眷扶新娘下马,即踩灰圈,被女眷抱进新房。新郎长辈向来宾献茶敬酒,婚宴3日。现在婚嫁习俗逐步演进。

总之,这些异类的婚恋习俗,在各民族已经流传已久,民俗也融入当地传统文化之中,因此,传统求爱与婚礼民俗也是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