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由各地、各族群创造的灿烂文化日益融合,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考古发现证明,浙江是稻作、蚕丝、茶叶、漆作、瓷器等的主要起源地,有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起源于浙江,在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中扩散开来。
时至今日,中国现代考古学已走过百年历程,浙江考古在中华文明探源和脉络展示上的贡献如何?
1月11日,首部全面阐释中华文明发展与浙江文化历史贡献的考古研究成果——“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第一辑新书首发式暨第二辑规划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活动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人民出版社承办。
“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的20位专家倾力打造,系统梳理80多年来浙江考古成果,深入发掘浙江文化根脉和传承体系,力图为中华文明探源贡献浙江材料支撑,进而长时段、多角度呈现浙江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卓越贡献。丛书包含《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越国考古》《浙江汉六朝考古》《吴越国考古》《南宋墓葬研究》《良渚古城与中华文明》《良渚玉器与中华文明》《稻作文明探源》《浙江史前陶器》《浙江史前美术》《浙江古代青瓷》11本,分为互补的两个系列:一是通史系列,从新石器时代贯通至南宋,具有较强的体系性。二是专史系列,涉及城邑、玉器、农业、陶器、美术和瓷器。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发来贺信:“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凝聚了浙江考古人几十年筚路蓝缕的不懈努力,在全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时刻,它的适时出版,不仅是浙江文物考古行业的一件大喜事,更代表了当代考古人对新时代一份厚重的献礼。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作视频致辞:“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是国内考古界研究成果转化的一件大事,非常好地展示了浙江的古代文化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无论是考古文化遗产保护,还是成果转化传播,浙江均走在了前列,不愧为各省级考古机构的标杆和典范。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广胜认为,“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正是考古视域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入探索,为浙江大历史构建奠定了学术基石,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浙江支撑”,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展现了“浙江贡献”。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经理、总编辑、党委副书记程为民指出,“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浙江考古80余年的最新考古成果。它的出版,将为我们深入发掘浙江文化根脉、传承浙江创新精神、打造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提供有力支撑。
新书首发式后,专家们就丛书内容与编撰出版经验等展开研讨,对丛书的理论高度、学术价值、时代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还规划讨论了丛书第二辑的编撰出版项目。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良渚古城发现者、发掘主持刘斌在贺信中肯定了“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第一辑)是浙江考古一万年的全面总结,是浙江几代考古人数十年考古成果的集大成的展示。未来还可以出专题性的丛书,第一辑未包括地上的文化遗产,这是不全面的浙江大历史,所以希望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下一阶段,也可以出一套地上的研究丛书。
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认为,“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是浙江省文化宣传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浙江省文物界的一项重要成果。第二辑应当继续沿着“高站位、深挖掘、广传播”的思路推进,并提出五点具体要求:第一,要始终坚持以田野考古为根本,进行升华提炼。第二,要突出重点,重点展示浙江古代的辉煌成就、浙江完整的历史谱系,以及浙江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贡献。第三,要重视比较研究,纳入到全国、全世界范畴。第四,要确保质量,打造传世之作、精品之作、经典之作。第五,要建立评优机制,确保代表浙江最高水平。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浙江考古学界应该以第一辑的出版为契机,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强化考古工作,深化文明探源研究,夯实中华文明根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