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北京城往东一百二十五公里的河北省遵化市,坐落着大清朝的东陵。值得注意的是在清东陵的风水墙外,孝庄文皇后埋葬于此。岁月的侵蚀已使陵墓破败,然而陵墓主人的威严尚在。

【大玉儿】孝庄,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又称大玉儿;孝庄年轻的时候,据说是“满蒙第一美女”。从小就生长在科尔沁大草原上的孝庄,身上有着蒙古族人的豪爽和气度,十分喜爱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但由于从小环境复杂又是王爷的女儿,所以在她的肩头自然也就有着不同常人的压力与使命。所以在这位年轻小格格的身上,除了属于她自己的那份天真烂漫,有时还多了一份有别于常人的端庄和大度。而之所以后来世人追封谥号称她为“孝庄文皇后”,也是与大玉儿的端庄和识大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孝庄最后嫁给哪个皇帝(孝庄的端庄一生)(1)

孝庄文皇后

【皇太后】作为清朝开国皇太后的孝庄,一生共经历过4个朝代,辅佐过3位皇帝。但是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她也承受了很多。她,14岁嫁给皇太极,31岁守寡。她的儿子福临6岁登基,在位18年,享年24岁。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作为一个女人来说,这是人生最大的苦痛。但是除了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外,孝庄还有着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大清国的皇太后。所以对于孝庄来说,或许,除了亲情和爱情之外,她还有必须要做的事情。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曾有三位让人敬佩的女中豪杰,武则天、慈禧和孝庄。但是与前两位不同,孝庄虽然辅佐过3位清朝皇帝,但是自己始终没有越过古代女性参政的大忌。纵然前有武则天垂帘听政,孝庄依然没有破坏祖宗的规矩,始终恪守身为“妻子、母亲”的“职责”,维护当时身为女人的“尊严与庄重”。

【太皇太后】福临死后,孝庄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不得不选择另一个皇帝来稳固大清的根基。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玄烨登极时,中国大陆已接近统一,但社会经济亟待恢复,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清朝面临的局势仍十分严峻。刚刚建立的帝国大厦已初具规模,而统治基础尚不稳固,各种制度还不完备。将这副担子放在年仅8岁的少年皇帝肩上,确实是太重了。为使玄烨完成这一艰巨使命,已是太皇太后的孝庄,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抚育、保护与培养孙儿的重任。孝庄对于孙儿玄烨的教育,显然要比她对儿子福临的培养更为成功。虽然儿孙都是亲骨肉,但孙子玄烨对她的依恋,她对孙子的爱,要超过她与福临之间的母子情。清代史书对此讳莫如深,但这却是事实。玄烨成年后多次讲道:“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朕自幼蒙太皇太后教育之恩,至为深厚”;“仰报难尽”。这些都是他的肺腑之言。

孝庄最后嫁给哪个皇帝(孝庄的端庄一生)(2)

昭西陵

孝庄死后,根据她的遗愿,希望自己与儿子、孙子同葬,不愿打扰已入葬多年的丈夫,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直至雍正三年,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陵墓位于大清风水墙之外。世人曾经对于孝庄陵墓的地理位置存在很多疑问,民间曾传言孝庄曾与多尔衮有染,无颜死后面对丈夫。但也有人说是因为她早已与多尔衮完婚,所以不能与皇太极合葬。但不管事实是怎样,我们都不能否定孝庄作为大清国开国皇太后的睿智与气度,不能否认她对大清朝所作出的贡献。

她的一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她的经历都帮助大清谱写出了不能复制的历史,也让人越来越敬佩这一位始终都那么“识大体”的“大玉儿”,敬佩这一位始终都那么甘于奉献的女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BRTN北京卫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