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相传,乌纱帽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发明而来的。因为赵匡胤起先投奔于后周郭威麾下,后在公元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因担心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也害怕其他功臣会效仿自己篡位,于是设计出带有一尺多的长帽翅的乌纱帽。

朝堂之上,只要百官大臣一转头,或者想交头接耳说悄悄话,长长的帽翅便会上下颤抖,也能让赵匡胤快速察觉到是谁在窃窃私语。

然而,这部分论调只是民间野史,算不得真。

为什么古代叫乌纱帽(原本是普通帽子)(1)

宋太祖赵匡胤并非是乌纱帽的发明者,两宋一朝官员头上佩戴的长翅帽,的确是赵匡胤突发奇想。

那么,乌纱帽到底是哪个朝代发明出来的?乌纱帽又为何被视作是官位的别称?

其实在春秋时期,无论男女都习惯用“丝”或者麻质的“巾”,用来包头或者是扎头发。

到了先秦和两汉时期,上流贵族间开始流行佩戴帽,那个时候的帽更像头巾。

之所以老祖宗会有佩戴帽子的习惯,主要还是在千百年前,古人为了抵御严寒。习惯从事生产劳动时,用纺织品包裹在头上,目的还是为了保暖。

战国中后期,官僚集团还有统治阶层的贵族认为,佩戴帽子可比作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此时的帽又被称之为“冠”、“冕”,其功能并非只是简单的遮阳避寒。

到了东汉时期,更是只有世家大族的人才能佩戴帽子,普通百姓只能扎巾。

东汉《释名》:“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正是从东汉开始,古人佩戴帽子的外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什么古代叫乌纱帽(原本是普通帽子)(2)

春秋与战国时的帽子更像是头巾,直至东汉,北方民族不断迁徙南下移居中原。经过各种战争洗礼以及文化交融,南北文化得到空前交流与发展,也让当时人们的服饰样式,发生很大的变化。

汉代,上流贵族佩戴的帽,大多是以乌纱制成。佩戴时,将黑色头巾从前向后,沿着额头先包裹住一圈,接着往后盘起来裹住头发,在后脑勺的位置进行固定。这就是东汉,包括春秋战国人们佩戴帽子的方法和样式。

东汉后期,天子百官便带着改良而来的幞头。何为幞头?幞头的诞生,与北方民族固有的服饰有着密切联系。

简单来说,东汉时期天子百官佩戴的幞头,相较于此前的头巾多了四条带子。这四条带子从额头延伸至后脑勺,最后穿插固定。

从外形来看,百官头顶上很像是打了一个大大的蝴蝶结,也让幞头外形从此前的头巾,变得更像现代人佩戴的帽子。

为什么古代叫乌纱帽(原本是普通帽子)(3)

隋唐时期,幞头已经成为百官上朝时必备装饰,并且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

《唐书.舆服制》:“乌纱帽者,视朝及宴见宾客之服也。

《通典》:“隋文帝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

赵匡胤发明的长翅帽,也是根据唐末五代的幞头进行改良发明。此后一直到明朝,朱元璋沿用赵匡胤发明的长翅帽,让文武百官佩戴。到了清朝时期,百官佩戴的则是圆顶帽。

总之,乌纱帽起初只是普通平民日常生活用品,可以御寒遮阳。

到了东汉后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让百官上朝时戴上黑纱制成的帽子。这种帽子的外形很像头巾,也就是乌纱帽的雏形。

为什么古代叫乌纱帽(原本是普通帽子)(4)

五胡十六国时,南北文化得到空前的交流和融合。建安王刘休仁(南朝宋),根据鲜卑族服饰特点,发明出一种带有四条黑边的乌纱帽。

《宋书·五行志一》:“明帝初,司徒建安王休仁……制乌纱帽,反抽帽裙,民间谓之‘司徒状’,京邑翕然相尚”。

这种帽子能包裹住额头与后脑勺,不仅外形美观,样式也比较好看。在这一时期,幞头演变成乌纱帽,已然成为当时上流贵族的必备品。

隋唐二朝承袭魏晋南北朝风俗,隋文帝统治者更是将乌纱帽,视为会见贵宾以及上朝的必备服饰。

《中华古今注·乌纱帽》:“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已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宋承唐制。不过,宋太祖赵匡胤在乌纱帽两边又加了一尺多长的帽翅,将其样式又进行了改动。

为什么古代叫乌纱帽(原本是普通帽子)(5)

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南京,于洪武三年正式下令,把乌纱帽两边帽翅缩短,官位越高的人,乌纱帽整体更加偏向于圆形,且样式较为高耸。官位越低的人,其乌纱帽更加扁平化。

《明史·舆服三》:“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圆领衫、束带为公服。

到了清朝,官员佩戴的乌纱帽则偏向“圆形顶戴”。

也就是说,乌纱帽在春秋和战国时期只是普通帽子。到了东汉后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变成了官员的专属品,成为了官位象征。

之所以乌纱帽会代表文武百官的地位,这也与魏晋南北朝,还与隋唐二朝的统治者明文规定,将乌纱帽作为上朝时的必备品有关。

为什么古代叫乌纱帽(原本是普通帽子)(6)

综上所述,“乌纱帽”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制度,统治者们还用乌纱帽形状以及细节,区分官员的品级大小。

再加上社会发展与宗教制度影响,帽子更是被赋于“冠冕”之类特殊意义,甚至普通平民还不许佩带与官员相同的帽子。以至于帽子这件饰物,与官僚集团划上等号。

此外,中国传统服饰大多与礼制结合,从每个人穿着外观,便可以看出个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这就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冠冕制度”。

自然而然,人们谈到乌纱帽,脑海中便会想起,只有入朝做官的人才能佩戴它。

参考资料:《唐书.舆服制》《宋书·五行志一》《中华古今注·乌纱帽》《明史·舆服三》《通典》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