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北国长春积雪初融,高新区里到处可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厂里,整洁的流水线上,机器人穿梭其中,工人们忙而不乱。
“因为要扩大产能,我们在厂区旁边看中一块地,可这块地已划拨为商业用地,考虑到企业长远发展和诉求,管委会创新方式方法,最终把这块商业用地改成了工业用地。”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瑞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对高新区以创新发展理念谋篇布局,以改革破题思维推进工作的决心与速度赞不绝口。
从商业用地改为工业用地在国内极少见,因为光土地差价就达10倍,长春高新区着眼长远发展的这一“改”,不仅让企业经营者非常感动,更增强了企业继续做大做强的信心。
“都说改革创新,理念先行。2020年,长春高新区聚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通过实施‘管委会 公司 园区’发展新模式,以创新发展理念谋篇布局,以改革破题思维推进工作。”长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谭丹说,2020年当年,长春高新区地区就实现了生产总值722亿元,同比增长5%;规上工业产值728.4亿元,同比增长10.6%,汽车、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各主导产业均实现高速增长。
管委会部门“瘦身”,改革让人岗相适、权责相宜
2020年初,围绕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和高质量发展“四大板块”任务,长春高新区担起了全市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任务。
作为改革试点首先改什么?
“作为企业,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办事特别顺畅,政府对我们的服务都很精准,我们差在哪里就服务到哪里,这让我们的施工一直很顺利。”副总经理李文佳说,最近一段时间,中巴跨境电商小镇项目建设正酣。
“过去,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的情况,作为改革试点,高新区首先就把改革第一枪瞄准在了机构设置上。”谭丹说,高新区将原有14个部门整合“瘦身”为党政综合办、财政局、科技局、经济发展局、商务与投资促进局、建设管理局、社会管理服务局7个机构,梳理细分275个岗位、1284项职责清单,做到人岗相适、权责相宜。
改革后,高新区构建起了“大经济”“大商务”“大建设”“大管理”的行政管理体系,并在基础设施项目布局、重点项目手续办理等方面推行“多规合一”,使管理流程更为衔接紧密、流程顺畅、协调高效,不仅极大地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建设成本,也有效激发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创造性,全区创业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显著增强。
2020年,高新区全年开复工项目127个,总投资555.6亿元,中巴小镇、西诺生物等18个新开工项目实现主体冷封闭;大众一汽平台、华普医疗、祈健生物等34个技改扩能和注册类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登泰克、科英激光、生物所208厂房等52个续建项目全面收尾;绿化新建工程 23个基础设施项目稳步进行。
“公司化”运营,双轮驱动,改革助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市场活力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不强是过去高新区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我们剥离高新区管委会开发、建设、运营等适宜企业化运营的职能,划转到新发集团和高新股份,打造‘1 1’双轮驱动开发运营模式,改变了长期以来,公司更多注重独立运营与自身发展,与管委会间缺乏紧密联系互动、与高新区未来发展战略布局上未达到同频共振的问题。”谭丹说。
“改革后,新发集团更加切实有效的发挥了城市运营商的作用。像是我们积极参与配合高新区腾笼换业方面的工作,以租赁、收购等多种方式,将现有的低效用地资源进行回收,回收之后又通过合作投资等多种方式,再重新导入到有需求的产业企业。”长春新区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孟伟东说。
如今,新发集团承担土地开发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管理服务三大职能,涵盖城市建设、土地置业、金融服务、产业投资、资产经营五大业务板块。
高新股份发挥上市公司优势,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重点围绕医药产业核心领域,打造基因工程、疫苗、抗体药、化药、中药“五大医药平台”,落地转化安沃高新、上海瑞宙、化药基地、美国蓝湖、双功能抗体、口服生长激素“六大国际化项目”,同时积极拓展高科技产业投资、资本运作、招商引资、创业孵化等业务板块,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2020年,新发集团全口径融资到位102亿元,通过积极承接高新生物医药产业园、吉林省大学生创新企业孵化基地等“政府专项债”项目,全面助力区域企业发展。
高新股份市场化运作更加自主灵活,公司市值已达1530亿元,是2019年的1.7倍,在国内4400家医药工业企业排名中进入前40位、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排名第21位、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20强第7位、投资价值10强第5位。
“园区式”引领,改革构建起精准集约招商服务体系
“我做了十几年招商工作,过去,我们的工作是‘四处找果子’,改革之后,我们是着重于‘研究土壤’,尽管现在时间很短,但我们的‘树’上已经结出了很多又大又甜的‘果子’。”长春高新区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玉说,2020年,高新区医药企业已发展至675户,产业规模322.5亿元。
据悉,改革中,为破解重点产业集聚度不高、服务环境不优问题,围绕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板块建设需求,结合现有产业基础,高新区成立了医药、IT、汽车零部件、现代服务业4个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承担促进产业发展、开展招商引资、指导专业产业园区建设、开展产业研究、制定产业政策等职能。
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资本运营、产业投资等方面与高新股份强化合作共建,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集聚优势资源、做大优势产业,避免了园区之间碰撞竞争和同质同类低水平重复开发建设,有效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
2020年,四大服务中心共引进项目46个,吸引内资61.2亿元,利用外资3063.8万美元,相继落位了金赛药业、百克生物、海外医药、修正大健康产业园、高新股份创新药基地等一批医药产业项目,神州红旗、吉湘汽车、富晟李尔、博方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先进装备制造项目,华为云联合创新中心、海尔海创汇、集美数字产业基地、华夏芯等一批IT产业项目,红星美凯龙、新大·光谷国际广场、万科紫院综合体、晰悦金融总部基地、联东U谷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全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516.07亿元,同比增长6.3%,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51.54亿元,同比增长32.3%,光电子产业实现产值17.9亿元,同比增长6.2%,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16.7亿元,同比增长23.2%,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精细化”为动力,改革构建起运转有序的社会治理体系
随着高新区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高新区加快推进“一网四个平台”建设,形成以社区网格为起点和终点、以二三级综合指挥调度中心为分流点、以“四个平台”为路径的事件流转处置闭环,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服务目标。
在乡(街)设立专门的经济服务部门,承担联系服务辖区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区域经济统计等方面职能,结合“万人助万企”行动,建立完善“企业秘书制”“项目包保制”等服务制度,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服务保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围绕营商环境提档升级,全面推行“一图到底”审批,采取“容缺审批、先建后验”等管理新模式,创新开展“政务服务驿站”改革,企业“足不出园”即可完成行政审批,打通了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先行先试,率先破题。
如今,长春高新区“瘦身健体”换来了“高新速度”。在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路上,高新区大步向前,正在为加快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催生了新兴活力、积蓄强大动能。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昕 文/图/视频 马瑞/后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