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采访(独舌访谈录李路)(1)

编者按

李路导演执导过为中年暖男作传的《老大的幸福》,也执导过“文革”年代的纯美故事《山楂树之恋》。李路导演做过主抓生产的电影厂厂长,也做过游剑江湖的独立制片人和操盘手。他身兼导演和制片人的最新作品《坐88路车回家》,明晚在深圳都市频道打响播出的第一枪。在接受影视独舌的采访时,他聊了片场甘苦,也直刺市场的粗鄙诡异。

李路采访(独舌访谈录李路)(2)

#剧王级别的大剧屡见不鲜,但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令人回味无穷的荧屏人物形象却越来越少

独舌:李路导演,您怎么想起来做《坐88路车回家》?苦情戏前几年大盛,现在市场是否仍然欢迎?

李路:《坐88路车回家》是一部典型的合家欢电视剧,但因为主要讲述的一个人的牺牲和奉献,风格偏温暖怀旧,的确容易给人一种苦情剧的即视感,市场上一些同类题材也基本都是苦情催泪的路子,收视还不错,但是我们这部剧呈现的还是一种欢快喜乐的风格,用现在流行的话说,主人公黄元帅就是个神经比较大条的逗比,但同时也是一个暖男,一辈子都在往低处走,但却过得特别知足和开心,他的生活囧境和他的乐天性格产生了一些非常奇特的化学反应,所以我相信大家看这部戏的时候应该也会感觉很轻松、很释放。这种类型的作品是需要情节细节真实堆积的“生活流”,没有强情节强情感那么讨巧,难度也更大。温暖会是我永恒的主题吧,不管是做导演还是制片人,我都不喜欢刻意追求离奇,而是希望能展现最真实的人间冷暖,从我之前制作的《不想回家》《好想回家》到《老大的幸福》再到《88路》都是关于家庭、现实以及民生的作品。我记得当时投资方找到我的时候,我手头也还有其他剧准备筹备,真的是被这个吊丝男打动了,这可能是跟我从小的生活经历有关吧,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有大量这样的人存在。

关于题材是否受欢迎?我认为现在很难大而化之地说哪一种题材吃香,哪一种过气,因为市场细分度越来越高,各个频道的定位也越来越清晰,汝之蜜糖或许就是彼之砒霜,一部剧在一家电视台播得好不好跟平台的定位以及排播都有很大的关系。潮流这个东西永远在变,追随潮流不如创造潮流。

独舌:男女主角和刘威葳的表现怎么样,各有什么特点?

李路:我跟、威葳之前都不熟,但一部戏下来彼此都成了很好的朋友,这是很不容易的。非常英挺、俊朗、爷们儿,近几年塑造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这次他扮演的黄元帅用一生在担当大事,但在小事儿却从不坚强,动不动还哭鼻子,很二很可爱,硬汉充满柔情,完成得非常好。我觉得是个对自己挺狠的演员,因为他演戏太走心了,完全调动自己的全部情感去演绎人物,这样特别累,但也最能打动人!

刘威葳具有一种天然的“高冷”气质,属于典型的演技派,她这次饰演的大龄毒舌剩女高山也是这样一种外表高冷、内心热烈的类型,应该算是本色演出吧,但好像这也是她第一次尝试塑造带有一些喜剧色彩的人物,能够向大家展示她的多面性,看威葳表演会觉得心里特踏实,特别稳,我觉得这跟一个人的修为分不开,她就属于很有修为的那一类演员。

李路采访(独舌访谈录李路)(3)

独舌:作为年代剧,在还原时代氛围,美术服装上下了怎样的功夫?

李路:这部戏的年代跨度还是挺大的,在南京取景,全程采用4k拍摄和4k调色,要知道能坚持用4k电影头定焦拍完全剧的电视剧并不多,全剧跨越80、90、2000三个十年,即便是80年代的戏份也并没有刻意去还原年代质感,因为在很多人的记忆里,80年代是充满了理想的一个黄金年代,单纯、快乐、充实、自由,包括90年代也还是这样,所以我们保持了服装造型和光影色彩的明丽,在主场景方面,我比较在意营造过去邻里之间的温暖氛围,所以搭建了一整条巷子,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同时也搭建了一座民国样式的小洋楼,也就是剧中被黄元帅一家人“鸠占鹊巢”的高山的家,而实景方面,选取了浦口火车站、下关火车站、中山陵、明孝陵、古城墙等非常著名的景观,现在能让时间停滞的地方太少了,可是说是弥足珍贵,我在这方面不会将就凑合,不管在什么地方拍戏,就会尽力去把最美的景致收到镜头里。

独舌:您的戏都是制片人兼导演,两份工一起干,有何甘苦?

李路:我是导演专业出身,但中间因为工作关系做了很多年的制片人和企业管理者,所以2010年我执导《老大的幸福》时很多朋友很诧异,说你不是制片人吗?我没有做太多解释,可能是年纪稍长之后更愿意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儿,我不是个高产的电视剧导演,也做不到把一部戏的后期扔给别人然后自己就去接下一部戏,心里会过不去,可能骨子里还是比较珍惜自己的羽毛,有那么点放不下的小情怀。我坚持认为作为大众娱乐产品的电视剧不能丢掉文化的属性,在同一个项目上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创作,随时要做到角色和思维的切换,说得再实在一点,我就是苦逼一个,如果没有找到可心的执行导演,我宁愿每天都只睡3到4个小时也要自己来。也许以后不会这样了,因为我也在不断学习和反思,当下的产业发展对明确分工和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李路采访(独舌访谈录李路)(4)

独舌:2014年,广电系统脱离体制的人猛增,包括smg的苏晓团队,江苏卫视原广告部主任龚立波,都离开单位独立创业了。您怎么看这一轮下海潮,体制内外做事各有什么利弊?

李路:其实我也算是比较早从体制里跳出来自己做的,只不过我没有自己做公司,而是以独立制片人和操盘人的身份运作项目,我在江苏电视台20多年了,服务过六任台长,也非常感谢江苏台现任领导班子对我的信任和最新的任命(艺术总监)。退出不退出各有利弊,传媒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化的趋势与国有文化机构的落后体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体制内欠缺一些政策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但毕竟资源更强大,体制外看似自由,但实则个人承担的风险会更大,甚至会步履维艰。现在每个人都在讲互联网、新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冲击,以及这些机会和挑战都是外在因素,每个人下决心离开的内在动因或许并不相同,但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跳出体制的这些团队和个人都是业界精英,都是有能力有想法想做事的,所以很值得钦佩,也祝福他们的路越走越好!

李路采访(独舌访谈录李路)(5)

独舌:电视剧产业是否行进在正确道路上,问题何在?

李路:实话实说,我是有些悲观的,改革开放30多年,电视剧在产业化程度上原本是大众主流艺术形式中是最成熟的,但近几年爆发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大家追美剧、英剧、韩剧,为什么?因为人家是在尊重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符合自身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文化气质和逻辑。美剧成本高,输出率也高,国际影响力大,而我们的电视剧和电影其实都在“审查”、“分级”等等问题上困惑和掣肘了很多年,因为制播制度以及电视台功能属性的不同,海外剧的经验模式我们都没办法完全拷贝,他们创作题材之广泛、空间之巨大也令我们望洋兴叹。一剧两星之后,每晚两集,播出总量减少、题材选择有限、政策限定过于细化,看似最保险就是在现当代题材的一亩三分地你方唱罢我登场。文化属性式微、娱乐属性大盛,剧作家少、说书人多,更追求技巧,而放弃了文化层面、社会层面的思考和追求。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在哪些领域做深入的挖掘?我们曾经有过的成功营销模式是否将面临颠覆和挑战?所有人是不是又得摸着石头前行?虽然热播剧层出不穷、剧王级别的大剧也屡见不鲜,但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令人回味无穷的荧屏人物形象却越来越少,大多数都是昙花一现或者沦为圈钱的工具,为什么?因为匠气和功利心都太重,能够沉得下心去创作的人越来越少,都在拼谁更多快好省,追求所谓强情节、话题度,一战成名的心态泛滥,所以畸形的现象也见怪不怪了,当然这是整个社会症候和心理的问题,只不过在这个行业表现得尤其明显。

李路采访(独舌访谈录李路)(6)

独舌:“一剧两星”实施在即,《坐88路车回家》是否是受益者?

李路:我觉得叫受益者不太准确吧,没有哪个投资方不希望自己的产品利润空间最大化,你要是遇见谁说我们投戏不缺钱也不怕赔,只能说要么是骗子要么是真爱了。应该说这剧受政策的影响不大,从当前的市场来看,这是个适度预算的剧集,成本也控制得很好,我既做制片人有做导演,其实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打架,什么地方该给投资方省钱,什么地方该为了品质花钱都得精打细算,好在我一直也是这么“打架”过来,成本怎么控制住心里基本都有数。

“一剧两星”政策出台后,大家都在计算利润空间,不少资金资源都开始流向电影,弃视从影当然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现在两极化的趋势比较明显,一方面超大制作的“剧王级”作品会吸引强势播出平台,另一方面就是对小成本作品的需求会增多,剧情抓人、定位契合的小成本剧也许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当然小成本绝不代表粗制滥造,而是说不依靠砸钱砸大咖,在有限的资金预算里踏踏实实讲好故事的作品,大企业做强、小企业做专还是大势所趋。

独舌:说说《老大的幸福》和《山楂树之恋》当初的幸福和遗憾。

李路:各有甘苦吧,《老大的幸福》播出时遍地开花、硕果累累,全国都在探讨“幸福观”,无论是出品机构还是参与进来的每一位主创都受益良多,但是风头无两的好剧多半也都遭过举世无双的洋罪,《老大的幸福》也曾经几度快流产,已经建组筹备了也还有釜底抽薪的事件突发,我连续几天几夜没合眼在房间里来回暴走想办法,当后来播出效果远远高于我们预期的时候,我反倒没有那么突如其来的成功感,只是感觉如释重负,庆幸整个团队没白辛苦,这就值了。相比之下,《山楂树之恋》要坎坷一些,或者说我寄予的期望更高一些,付出的心血也更多,这部戏筹备得比张艺谋的电影版要早很多,但是因为筹备期和拍摄制作期更长,所以面世的时候电影版早就上映了,于是被舆论贴上了“翻拍电影”、“炒剩饭”的标签,关于演员年龄偏大以及剧情的争议也随之而来,这些我都有心理准备,2012年雷剧丛生,当时的播出环境可以说十分恶劣,但《山楂树》首播还是拿到了不错的收视成绩和良好的收益,只可惜发行方的后续工作没能跟上,原因比较复杂,不便多说。那段时间我们的编剧顾伟丽老师给我发了很多长短信,她对我作为导演能拍摄这样一部纯真爱情作品的高度肯定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坚持的信心,顾伟丽本身也是个坚持情怀写作的好编剧,有的时候就是这样,鼓舞你走下去的不是庆功酒会上的觥筹交错,而是困境中一句简短却有力的肯定。

独舌:下一步准备拍什么?

李路:我自己储备创作的、还有其他公司寻求合作的电影、电视剧都有,但具体启动哪部还没定,想好了再出手,准备好了再开干。现在整个行业已经过了一拍脑门想开就开的年代,投资方要投资决策、风险评估,创作上符合目标台的个性化需求,发行要看市场动向、谋求档期,营销上还要整体布局,完全是集团作战的架势,大家都感到压力和风险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谨慎。从我自己的角度说,我本来就是个“慢手”,《老大的幸福》后期做了9个月,《山楂树之恋》后期8个月,然后在休息和国外游学状态中过了一年多,推掉了60多个工作邀约,一直处在调整、跨界充电、思考的状态中,怎么说呢,不想为了挣钱而挣钱,那样没有幸福感和成就感。

李路

著名制片人、投资人、国家一级导演

曾任南京电影制片厂生产厂长、江苏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

现任江苏广电集团(总台)艺术总监

导演主要代表作品:电视剧《孤星》《小萝卜头》《老大的幸福》《山楂树之恋》等

《坐88路车回家》梗概

阳光灿烂的八十年代,在部队当兵的黄元帅()是整条街的红人,他被选去读军校还将与女友李美丽订婚。在黄家为他举办的庆祝会上,大哥突发急病离世。黄元帅父母早逝,是大哥将他养大。大哥与妻子半年前离婚,妻子离家而去。黄元帅转业回老家,当了一名88路车司机。李美丽的父母不同意她与黄元帅来往,黄家的三个孩子也视李美丽为坏女人,他们最终分道扬镳。黄元帅心情低落,疏忽了对孩子们的看管。孩子在家里玩火把房子给烧了,他们陷入无家可归的困境。黄元帅带着孩子们搬进了单身女教师高山(刘威葳)家暂住。高山原本安逸的生活被房客们打乱。同一屋檐下住了两家人,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背景和习惯,矛盾不断。高山想将房客赶走,房客用尽心机要留下。临时家庭在矛盾中共同承担着抚养孩子的责任,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

声明:本文系“影视独舌”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李路采访(独舌访谈录李路)(7)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吧!

搜索微信号“dusheme”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影视独舌】

资深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资深媒体评论家宋子文加盟,提供深度的影视观察和产业剖析。高冷、独立、有料,是我们的追求。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是我们的服务。涵盖微信、微博、博客、豆瓣和人人小站、网站五大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