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名人堂经典演讲稿?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名人堂经典演讲稿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构思是由作为写作主体的写作者个人所进行的。任何文章或著作在写作时,其构思都表现出写作者的个人风格,使构思具有个体性的特征。即使是由几个人合作撰写的文章或著作,在全文或全书的体例、语言、文风等方面有统一的要求、规定,然而在执笔人员对其所分工撰写的部分进行构思时,也是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他的个性。这是因为,一个写作者的思维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它在集体合作撰写文章或著作时也无法磨灭,而是会表现在构思的过程中。所谓“文如其人”、“风格即人”,讲的就是构思的个体性。
写作构思的主要方法有:
①自由构思法。作者思维活动不受任何预定的路线、目标的限制,而是自由自在地进行,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从感知开始,作者的思维机制就无拘无束地运行起来,各种思绪和各种记忆中的表象会联翩不断地呈现,既有形象思维在作用,又有抽象思维在活动。在这种自由想象中,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都是自然而然地出现的,思如泉涌。
文学创作中的意识流,属于自由思维的范畴。“意识流”这个名称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于1884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斩不断的“流”,而不是片断的衔接,因此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中作为文学创作的意识流方法,主要是指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和象征等构思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
掌握自由构思的方法,要靠学习、借鉴,要靠自己长期的写作实践,去运用,去体会,由“生”而“熟”,由“熟”而“巧”。
②命题构思法。命题构思又称为限定构思。在写传记时,首先对命题及要求进行思考,也即审题,弄清题目的含义、要求的文体和写作的范围;然后根据命题要求选择材料,确定中心,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由于题目是他人定下的,因而作者的思维活动受到了限制,必须朝着规定的写作目标进行构思,达到目标一致。与自由构思相比,作者进行命题构思时不能无限制地自由选材、自由立意、自由联想、自由定体(体裁),然而作者可以在命题的规定性之下充分发挥构思的主动性,仍然能够使构思取得良好的结果。这是因为他人命题之后并未完全限定作者只能使用某一类材料,确定某一条思路表达某一种思想,写出某一样感情,而是在这些方面都留有广阔的天地,构思的进行还是比较自由的。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词语,所谓“偶成”就是自由构思写作的,而“赋得”则是定题分韵后再构思的作品。
③形象构思法。这是写作构思中的形象思维方法。这种形象构思法,是一种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思维方法。在文学创作中,它不仅始终不离开生活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形态,而且驰骋着想象、饱和着情感,围绕艺术形象的萌生、发展、成长的过程而进行思维。其思维的结果,不是以抽象的结论,而是以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来揭示出生活的某些本质或规律。形象构思法在作者进行构思的过程中,是与艺术感觉、情绪记忆、联想、想象等交融在一起的。阿•托尔斯泰说过:“我是通过感受、愿望和意志的冲动来思维的。”“我与世界联系在一起,我用我全部心理的和生理的动作,用我的整个存在去对形象的综合与运动作出反应。”(阿•托尔斯泰《论文学》)形象思维并非与理性无关的,而是和抽象(逻辑)思维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
能否正确地运用形象思维法来进行写作,取决于写作者的思想水平、生活经历、文学素养及掌握艺术技巧的程度。初学写作者要通过多练和运用情绪记忆、联想、想象来掌握形象构思法。
④抽象构思法。这种构思又称为逻辑思维或理论思维方法。所谓抽象构思法,不同于感性的直观,它是对于客观事物抽象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抽象构思法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两者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但它们不是平等发展的,而各有特殊的思维规律。抽象构思法在议论文、杂文、评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新闻述评等)、学术论文写作中经常运用,在文学创作中也同样地存在着。初学写作者可以通过辩论、演讲、发言、写议论文等,掌握抽象构思的方法。
⑤创造构思法。创造构思法的主要内容是灵感(顿悟)思维或称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写作必须使用创造性思维来进行构思。钱学森曾说:“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他又指出,灵感好像是形象思维扩大到潜意识的结果。人脑接受外界信息有几种可能性:一种是信息到了人脑之后,经过显意识,就是人对意识到的思维过程进行加工;另一种是人脑的独立的潜意识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加工,但人并没有意识到,看来人不光是一个自我,而是好几个自我,这在国外称为“多个自我”。假如一个很难的问题,在这些潜意识里加工来加工去得到了结果,这时可能与我们的显意识沟通了,一下子得到了答案,这就是所谓“灵感”。
要获得灵感,首先要勤于思维。柴可夫斯基说过:“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她不爱拜访懒惰者。”其次要善于用脑。这里的关键在于作者要选择自己用脑的“最佳时间”,充分发挥大脑的多功能的机制作用,用有意识调动潜意识,从而诱发灵感。
⑥想象构思法。想象构思作为一种构思方法,指的是作者进行回想、联想和想象来处理、加工材料,升华和提炼主题的思维行为。
首先,早已储存在作者头脑深处仓库中的印象,由于外界的刺激或主观的探求,被启发出来,鲜明地浮现于脑际。这时在头脑中呈现的形象是过去直觉印象的再现,因而称之为回想。它是形象的记忆,但已不同于一般的记忆。回想在文学创作构思中十分重要。在写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场景时固然需要,写游记、自传、回忆录之类的文章就更离不开视觉印象的回想。其次,在进行回想时,常常会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有的是接近联想,有的是类似联想,又有的是对比联想,还有的是象征联想,以及推测联想。
比如李白为了写他与汪伦的友情,经过构思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是因友情的深而联想到潭水的深,并用夸张了的深千尺的潭水来作比喻。其它许多优秀诗词中的比喻,也是联想的结果。
回想和联想中的形象,都是来自作者头脑以外已有的事物,而想象的形象则是作者自己头脑创造的产物。当然,这想象的形象也是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依据的。对上述构思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不能只凭记忆,重要的还在于实践,要与立意炼意、聚材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润饰修改等结合起来,使之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出生于河北秦皇岛。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冯志亮先生是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冯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易经新解》,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