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d

种子

《Seeds--Physiology of Development, Germination and Dormancy 》一直以来被誉为该领域的“圣经”,在北美地区非常受欢迎,从事种子生物学研究的学生和研究者们几乎人手一册。

了解基因的书籍(种子的生命历程莫蓓莘译)(1)

Seeds》的第三版由种子生物学领域4位泰斗级的科学家共同编写,其中J. Derek Bewley院士是国际种子科学学会前主席,在该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余3位作者也是该领域卓有成就的先驱。第三版延续了前两版的写作风格:语言流畅,表达准确、逻辑清晰。在内容上也进行了更新和补充,在第二版介绍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的基础上,增添了种子休眠生理、生态生理、生理干燥耐受以及种子寿命等方面的内容,对该领域已取得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并且将最近15年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融入了该书的各个章节,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也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2013年该书第三版发行之际,主编Bewley院士的学生,深圳大学莫蓓莘教授即着手将其译成中文。经过近4年的准备,该著作的中文版现由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

译者简介

了解基因的书籍(种子的生命历程莫蓓莘译)(2)

莫蓓莘教授,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生物学学会女科学家分会理事。

198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 2003年获加拿大University of Guelph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作为通讯作者,在Genome Biology, EMBO,Plos Genetic, RNA Biology, Protein & Cell等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坚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编写了《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理学实验》双语教材,获得多项教学奖励。她主讲的“植物生理学”课程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广东省精品课程;她主讲的“生活中的植物科学”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2011年被评为深圳大学教学名师。

种子生物学领域的经典著作《Seeds》中文版

莫蓓莘译

正文“引言”

为什么我们会对种子如此感兴趣?原因在于种子对物种繁衍的重要性。对于人类而言,如果没有植物的持续生长和繁殖,人类将缺少食品、衣物,甚至住房。

种子是人类及家养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其营养价值在于种子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合成及贮藏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质。最初在中东、亚洲和南美洲等地,远古时代的祖先们在狩猎过程中学会了收集种子,并在肥沃的区域进行耕种,由此逐渐发展成为定居农业的基础。数千年来,人类在不断地挑选高产的植物种子,现代人对植物育种和遗传学的理解也逐渐加深,这些都促进了种子食物质量和产量的发展。可供食用的种子主要来源于禾谷类和豆类,其全球年产量已经接近30亿吨。我们的食物结构中约有3/4的食品直接来自种子,许多重要的膳食成分也由种子加工而成。

种子的大小和形态各异,最小的兰花种子的质量只有10--9kg,而海椰子的种子重达25kg。种子有共性,也有一些独有的特性,这些独有的特征可作为分类的依据。种子均含有胚(embryo),胚是将要发育成下一代的幼小植物体,由受精后的胚珠(ovule)逐渐发育而来。种子是新植物体传播的载体(dispersal unit),草本和禾谷类植物的种子常常由子房壁(ovary wall)和花外器官(extrafloral organs)紧密联系组成更为复杂的传播单位。因此,种子在高等植物的生活史中占据非常关键的位置。新植物体形成的时间、位置及幼苗(seedling)的生活力在很大程度上由种子的生理和生化特征决定,种子对环境的反应及内部的贮藏物质是决定这些特征的关键因素。在种子发育成独立的自养植物体之前,它需要利用贮存的营养物质完成早期的生长活动。除了营养繁殖之外,大部分农作物的繁育都依赖种子的萌发(germination)。因此,人类对植物的开发和利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子内部的各项活动。

种子具有很高的生物学和经济价值。本书将介绍种子的生长发育、萌发、休眠(dormancy)及其调控,幼苗生长早期贮藏物的利用等生理过程,同时涵盖种子对环境的反应和种子改良、贮藏、利用等重要问题。围绕重要经济作物种子的研究使我们对种子生理的认识取得了巨大进展;对模式植物种子的研究,也使我们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种子生理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常用的模式植物是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其基因组序列和众多突变体已经成为非常宝贵的研究材料。当然,对其他野生植物种子的研究也拓宽了我们对种子在自然环境下的性状和表现的了解。

目 录

前言

第1章种子的结构和组成·· 1

1.1 引言·· 1

1.2 种子的结构·· 2

1.3 种子的贮藏物·· 6

参考文献·· 23

第2章种子的发育与成熟·· 25

2.1 受精·· 25

2.2 胚胎发生和贮藏组织的形成·· 26

2.3 种子发育的调节·· 33

2.4 发育期间的萌发力·· 48

2.5 成熟干燥和萌发模式的转换·· 55

2.6 晚熟和种子干燥·· 63

参考文献·· 74

第3章贮藏物的合成·· 77

3.1 谷类同化物和籽粒灌浆·· 77

3.2 贮藏组织中贮藏物的沉积·· 87

参考文献·· 115

第4章萌发·· 118

4.1 种子萌发的定义和一般特征·· 118

4.2 萌发率的测定·· 119

4.3 吸胀作用·· 124

4.4 呼吸作用:氧气消耗和线粒体形成·· 134

4.5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141

4.6 萌发的完成·· 146

4.7 种子引发·· 154

参考文献·· 157

第5章贮藏物的动员·· 161

5.1 幼苗的生长模式·· 161

5.2 贮藏物的动员·· 164

5.3 贮藏寡糖的分解代谢·· 165

5.4 淀粉分解代谢的途径·· 166

5.5 谷物中贮藏淀粉的动员·· 168

5.6 双子叶植物中贮藏糖类的动员·· 178

5.7 贮藏三酰甘油的动员·· 182

5.8 贮藏蛋白的动员·· 191

5.9 植酸钙镁的动员·· 202

5.10 双子叶植物贮藏物动员的调控·· 203

参考文献·· 212

第6章休眠和萌发调控·· 215

6.1 休眠的生物学意义·· 216

6.2 休眠的分类·· 217

6.3 休眠的机制·· 218

6.4 胚发育不完全的原因·· 224

6.5 启动休眠的环境因素·· 227

6.6 休眠的解除·· 230

参考文献·· 256

第7章休眠和萌发的环境调控·· 260

7.1 种子传播和土壤种子库·· 260

7.2 萌发的环境调控·· 263

7.3 次生休眠与季节变化·· 286

7.4 植物的生命周期、分布及来源对萌发的影响·· 290

参考文献·· 293

第8章寿命、储藏和劣变·· 295

8.1 古老种子·· 295

8.2 种子的储藏寿命·· 299

8.3 种子储藏与保存·· 308

8.4 种子劣变的机制和结果··· 313

8.5 干燥种子的后熟机制·· 318

8.6 顽拗性种子

参考文献·· 322

(本期编辑:王芳)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

了解基因的书籍(种子的生命历程莫蓓莘译)(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