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东花市街道社区外,写着“绿猫资源回收屋”字样的绿白相间铁皮小屋相当醒目,时常有社区居民来这里投放可回收垃圾。在社区内则设有生活垃圾分类驿站。这是北京天龙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简称“天天洁”)推出的再生资源回收与厨余垃圾分离的“两网融合”新模式。而在北京许多社区都有不同模式的新型垃圾分类设施。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简称“新版《条例》”)实施两年来,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垃圾从源头到末端处理全流程分类管理,社区和企业协同合作开展全新治理模式,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痛点】

在生活垃圾治理的过程中,部分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垃圾桶管理质量低,桶站环境脏乱差;厨余垃圾被乱泼乱倒。

【措施】

社区和企业联手,通过视频、传单等方式,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引进垃圾处理智能设备,提高资源回收效率;建立资源回收屋,提供上门回收服务,打造居民身边的回收站。

【成效】

2022年5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相关数据显示,与新版《条例》实施前相比,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稳定在18%以上,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近1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以上;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逐步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践行绿色生活新时尚的社会文明水平大幅提升。

“一键呼叫”上门回收垃圾

家里攒了一些废纸箱、饮料瓶如何处理?有些物品不确定是哪种垃圾该怎么办?如何正确投放厨余垃圾?在北京东花市街道社区,一些居民遇上这些问题时,会打开“绿猫”App或公众号一键呼叫,收购员20分钟内就会上门。

“除了可以通过公众号预约上门回收,一些‘老朋友’也会直接把回收物品送到‘绿猫资源回收屋’。”孙飞飞是负责东花市街道的天天洁上门回收员,她介绍称,“绿猫”的回收价格相对于一般废品收购站会略低一些,但有专人上门取货,节省了时间成本,“预约单多的时候一天有15单左右,一般来说,平均每天大概有6至7单。”回收员上门回收时还会宣传厨余垃圾分类方法。

北京智能垃圾分类驿站(一键呼叫上门智能小屋引导垃圾分类)(1)

通过“绿猫”App或公众号一键呼叫,收购员会很快上门提供垃圾回收服务。 新京报记者 郑明珠 摄

目前天天洁的主要业务区域为北京东城区的东四街道、体育馆路街道、东花市街道、崇外街道和石景山区的古城街道等5个街道。天天洁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这些街道厨余垃圾分出率已达到20%以上,其中,东花市街道每月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约300吨。

天天洁成立于2007年6月,前身是北京第一批上市公司天龙公司的再生资源业务板块,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5年成立的崇文回收。2006年起,天天洁被确定为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

天天洁运营部助理李若娇介绍,天天洁与社区的合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生活垃圾分类驿站的运行;二是垃圾分类桶站分类收集;三是可回收物上门回收。”其中,驿站不仅可以进行回收、生活垃圾交投,还兼具垃圾分类宣传功能。

“‘绿猫资源回收屋’带给街道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便利性、二是安全性。”东花市街道相关工作人员称,“绿猫资源回收屋”促进了街道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智能垃圾站引导居民垃圾分类

北京市在垃圾回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方力量的努力。社区和企业合作协同治理的全新治理模式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近年来,还有许多类似天天洁的企业积极加入到垃圾回收的社区治理工作中,与社区携手引入全新设备以及采用全新的合作模式是多家企业共同采取的方式。

在北京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建钢南里社区西院,由社区街道和绿憬国际协调出资设立“智能式生活垃圾分类驿站”。这个驿站广受社区居民好评,年轻人评价其方便高效,连老年人也纷纷学习如何使用驿站。75岁的刘大爷说,“为了防控疫情,还配有智能开关洗手液和水龙头,都是无接触模式,我们只要扫一扫二维码,扔完垃圾,就可以凭积分到附近的超市兑换奖品。”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北京二里庄社区大花园中心的厨余垃圾资源化一体机可以将厨余垃圾发酵生成营养土。二里庄社区曾对接多家公益组织,最终与夕阳再晨团队达成合作。该社区负责人称,企业端介入提供的电子智能回收装置、资源化一体机等硬件设备,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便利。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其中,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也越来越高。2021年9月,“创泽智能垃圾站”亮相2021届世界机器人大会。该垃圾站借助人工智能,增加了人体感应开盖、语音开盖、垃圾分类问答等功能,使倾倒垃圾更加方便快捷。

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在尝试企业、社区联手,多途径推动生活垃圾管理。2021年10月,广州20多个社区的垃圾分类“痛点”被企业代表一一“认领”。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称,开展社企结对共建,引入社会资本和力量,为基层社区解决垃圾分类中存在的困难,是广州市推进垃圾分类“五进”的创新举措之一,也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的具体实践。2022年2月,绍兴新昌县分类办联合浙江省虎哥环境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了“虎哥再生资源回收业务培训”,通过“政府 企业”协同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新模式、新机遇加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垃圾分类减量与回收

在中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推动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一环。如何形成持之以恒的合力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2020年5月1日,新版《条例》正式实施,对垃圾从源头到末端处理实行全流程分类管理。两年以来,新版《条例》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与疫情防控工作统筹推进,与街道办事处条例、文明促进条例、反食品浪费规定协同实施,打出了强化基层治理、提升社会文明的“组合拳”。

2022年1月6日,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表示,北京市生活垃圾居民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85%。滚动开展物业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物业服务覆盖率超过95%。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课题组近日发布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实施两周年综述》提到,垃圾分类是一项高度社会化的系统工程,要在全社会掀起垃圾分类热潮,形成广泛合力,强化多元共治,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成的社区精细化管理机制运用至垃圾分类工作中,在街镇、社区层面实现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探索政府、居民、生产和服务企业、垃圾收运处理及回收利用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减量与回收利用的创新模式,构建起广泛的社会参与体系。

2022年4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到,对标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从服务首都发展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来看,城市管理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其中包括,随着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厨余垃圾分出量大幅提升,现有生化处理设施实际处理能力难以满足当前需求,垃圾处理设施能力结构不合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自主投放准确率还需提高,部分垃圾处理设施存在异味扰民问题。

行业专家张晓文表示,短期来看,垃圾分类这几年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政府及单位执行力都比较好;长期来看,要想长期稳步推进垃圾分类走入千家万户,一是要提高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实现从观念到习惯上的贯彻与落实,二是企业也要寻求更好的商业模式,谋求良性发展。

张晓文还提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政府和企业等各方力量要做的不仅仅是“管好垃圾桶”,更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如何降低塑料袋的使用频率,或者推出相应的替代品等上游的环节做创新和推动。

北京智能垃圾分类驿站(一键呼叫上门智能小屋引导垃圾分类)(2)

新京报记者 郑明珠

编辑 王琳

校对 翟永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