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蒸面灯,是我国传统的习俗之一。面灯,也叫棉花灯。用食用油作燃油,植物的秸秆作灯芯,在元宵节的晚上点燃可照明。

元宵节捏灯碗的特点(几近失传的民俗面灯)(1)

面灯一般是凉水加点盐,和成死面团,蒸熟后不易变形。在皖北地区,一般至少要蒸12个面灯,每个灯上捏上小褶子,一个褶子代表一个月份,蒸熟掀锅的时候,根据面灯里水蒸气的多少来预测旱涝情况,期盼来年风调雨顺。

元宵节捏灯碗的特点(几近失传的民俗面灯)(2)

传说面灯为吉祥之光,能够驱妖辟邪,元宵节的晚上,大人孩子人手一个面灯,出门闹元宵,油尽而食,粘上一嘴一脸的油灰,相视而笑,好不开心。

元宵节捏灯碗的特点(几近失传的民俗面灯)(3)

离开家乡太久,面灯闹元宵只能是儿时的回忆。手不巧,只能做几个简单的面灯,调剂一下节日的气氛。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捏灯碗的特点(几近失传的民俗面灯)(4)

家有饭香,简单美味。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家有饭香,与您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