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引言

名人家训格言16字(向古人学教子之道)(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 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释义:此家训语出《论语·季氏篇》,是孔子训诫儿子孔鲤的话。意思是:不学习《诗经》,怎么说话啊,不学习礼仪,怎么做人啊。换言之,学诗,可以明智,可以懂得说话之道;学礼,可以知礼,可以懂得做人之道。

二 司马谈家训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释义:此训出自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便是司马迁的父亲,此训是司马谈在临死前嘱咐司马迁的话。意思是:进一步来说,孝道始于奉养双亲,进而侍奉君主,最终在于立身扬名,名声在后世闻名来使父母显耀,这才是最大的孝道。

三 诸葛亮家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释义:此训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话。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修养自身的,他们以内心的平静来修养自身,以简朴节约来培养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心神排除干扰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名人家训格言16字(向古人学教子之道)(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 颜氏家训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释义 :此训出自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北朝后期的重要作品,此训的意思是:因此与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如同进入摆放着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自然也会散发芳香;与品质恶劣的人相处,如同进入卖腌鱼的店铺,久而久之身上会散发出恶臭的气味。

五 欧阳修家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释义:此训出自《欧阳永叔集》,意思是: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作为一件物品,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能雕琢成器物,但也还是玉,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六 包拯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释义:此训出自素有“包青天”之美誉的包拯的《包拯家训》,意思是:凡是包氏子孙能够做官的,凡是有贪赃枉法之徒,不得让他们再回本家,一概逐出包家,死去之后,也不得葬于包家祖坟。不听从我意愿的,便不是我的子孙。

名人家训格言16字(向古人学教子之道)(3)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 司马光家训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此训出自司马光的《家范》,司马光认为他的《家范》比他的《资治通鉴》还要重要。此训的意思是:做人的母亲不担心她不慈祥,担心的是她过于溺爱孩子,却不懂得如何教导他们。古人说:“慈爱的母亲大多会教育出败家的孩子。”爱孩子,却不知道如何教育他们,使自己的孩子沦为不成材的孩子,他们会做出极端恶劣之事,他们无法无天,违背道德,扰乱社会秩序,只能身陷囹圄,最终身首异处,他们不是别人让他们成为败家之子的,是他们的母亲害的。从古至今,像这样的情况很多,可以说数不胜数啊。

八 曾国藩家训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有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释义:曾国藩的家训散见于曾国藩的家书中,可谓意蕴丰富,影响深远。此训的意思是:世间从古至今的平庸之人,都败在了懒惰上;世间从古至今的卓尔不凡的人才,都败在了骄傲上。

本文系风中木棉花悉心整理,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