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到来,医院眼科门诊再次迎来近视患儿就诊高峰期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部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冯光强告诉记者,每到假期,医院接诊的前来验光患儿数量可达平时的2~3倍,“儿童近视的高峰期从以往的10~12岁已经提早到6~7岁假期家长应引导孩子预防近视,并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视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7岁儿童近视前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7岁儿童近视前期(儿童近视高峰提早到六七岁)

7岁儿童近视前期

寒假到来,医院眼科门诊再次迎来近视患儿就诊高峰期。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部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冯光强告诉记者,每到假期,医院接诊的前来验光患儿数量可达平时的2~3倍,“儿童近视的高峰期从以往的10~12岁已经提早到6~7岁。假期家长应引导孩子预防近视,并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视力。”

频繁使用电子设备影响儿童视力

2014年广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6580名5~17岁学生参与)结果显示,广州孩子近视情况不容忽视,视力不良的检出率高达56.5%;散瞳后屈光检查结果显示,近视眼检出率为34.6%,其中17岁学生(高中)的近视眼检出率为72.8%。

据冯光强介绍,婴儿刚出生时,眼睛处于高度远视状态,6岁之后开始发育,随着身体的长高,眼球也随之变长,这意味着视力向近视发展,这是生理层面上青春期的孩子近视高发的原因。保持良好的视力度过18岁之后,以后近视的概率就会很低。

“如今近视发生年龄越来越小,眼科门诊经常可以见到3~4岁的近视患儿,而他们的父母没有近视或仅是轻度近视,究其原因,多是患儿自幼每天看手机和iPad。很多家长拿手机当做保姆,只要孩子不听话就用手机哄孩子。”冯光强指出,手机和iPad的频繁使用是少年儿童发生近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0~3岁是小孩子屈光状态发育的关键时期,3~6岁也是处于发育时期,如果此时期长期近距离用眼,小孩子眼睛的调节能力就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冯光强指出,对于小朋友来说,如果眼睛长时间看近处,加上户外活动时间不足,容易导致远视力储备不足并更早地发展为近视。

近视需要通过佩戴眼镜矫正

“有孩子害怕近视,不肯承认,从而通过眯眼调节,这是消耗眼球调节力、向更深的近视发展的行为。”冯光强表示,家长平常应注意孩子眼睛的5种异常表现,包括看电视或书时喜欢凑近看或者歪着头看、看不清黑板的字等(详见上表)。当出现以上情况,应警惕近视风险,及时到医院进行散瞳验光。

据冯光强介绍,孩子的近视矫正有两种方案。青少年近视矫正首选框架眼镜,戴眼镜可以提高视力,缓解眼疲劳,维持正常的眼调节。其次是角膜接触镜(也称角膜塑形镜或OK镜),“这种隐形眼镜可以减缓近视的加深,这是有些不愿戴框架眼镜的孩子或不能够戴框架眼镜(屈光参差)者的选择。”冯光强表示,角膜接触镜验配有严格的方法和适应症,更适合8岁以上的小孩夜间睡觉时佩戴矫正,如果有需要,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或视光中心做检查和验配。

不少人担忧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形更严重。对此,冯光强指出,眼睛变形并非由戴眼镜引起,而是部分近视患者的眼轴变长,表现为眼球逐渐向前凸。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不及时矫正会越来越严重。长期戴OK塑形镜可以控制眼球不突出,也可以控制近视不加深。

每年带孩子至少做1次眼部筛查

“每天至少户外活动两小时,沐浴阳光,这是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冯光强建议家长,安排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同时告诉孩子,每看20分钟近距离的东西,要看远处(6米外)绿植休息20秒钟或闭眼休息一会儿。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少看电子屏幕,每年要带孩子至少做1次眼部筛查。

日常生活中,孩子书房的灯光要足够亮,家长要监督孩子保持读书坐姿端正,坚持“3个一”,即眼离书一尺、写字之手离笔一寸、胸骨和桌子距离一拳。

留意孩子是否

有这些异常情况

1.看电视或书时喜欢凑近看,或者歪着头看。

2.看不清黑板的字,或总是抄错作业。

3.看物体喜欢眯眼,频繁眨眼。

4.眼睛易疲劳,经常揉眼睛。

5.看不清公交车号。

当出现以上情况,应警惕近视风险,及时到医院进行散瞳验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