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只死狐狸一个狐狸洞(一天一个成语雕虫小技)(1)

【成语】雕虫小技

【拼音】diāo chóng xiǎo jì

【释义】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处】《北史·李浑传》:“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解释:写那些花花绕绕风花雪月的小美文,我不如你魏收;但是制定国家的典章制度,你魏收可就比不上我了。

【近义词】

雕虫篆刻 雕虫末伎 雕虫薄技 雕虫小巧 奇伎淫巧 虫篆之技

【反义词】

雄才大略 雄韬方略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文字技巧。

成语一只死狐狸一个狐狸洞(一天一个成语雕虫小技)(2)

【成语故事】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以下称韩荆州)的人。 韩朝宗最早担任左拾遗。唐睿宗想要下令推广乞寒胡戏,韩朝宗跟皇帝劝阻。皇帝觉得他的意见很好,就封他为中上考。

韩朝宗任官时喜欢提拔后进,时人曾有语:“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由于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在当时,诗人李白混得并不如意,听说韩朝宗喜欢帮年轻人找工作,于是李白写下举世闻名的篇章《与韩荆州书》(实际上就是一封求职信)希望得到他的举荐。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作者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历来广为传诵。

文章在创作上颇具个性。他在漫游荆州时,听说荆州长史韩朝宗喜欢推荐有才之士,便写了这封求荐的信。对于古人而言,尽管这样做也是正常的,但也总是有求于别人的事情。文气大体上总是以谦抑为好,就是说自己的优点,也应含蓄一点。

然而李白这篇求荐书,却完全将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上,毫无掩饰地讲述自己的才华。把一篇求荐文章,写得文气纵横恣肆,气概凌云。这同样反映了李白纯真无邪的诗人气质,决不因求人而有半点委琐的私意、屈懦的鄙态。这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才华足以用世,而其用世之志,则在于忠义奋发、以报君国。故求韩荐己,同样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而想象韩如能荐己,同样是出于这一片公心。

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

但这句自谦的话并不能掩盖住李白的才华,韩朝宗认为李白很有文采也很有志向,立马就给他写了回信。之后没过多久,韩朝宗果真就给李白找了一个合适的职位,让他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李白也没有辜负韩朝宗的好意,他在后来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大部分都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诗,李白更是成为了唐朝最有名的大诗人。

成语一只死狐狸一个狐狸洞(一天一个成语雕虫小技)(3)

【成语接龙】

雕虫小技→技艺高超→超然物外→

外强中干→干戈四起→起死回生→

生离死别→别具一格→格格不入→

入木三分→分秒必争→争先恐后→

后顾之忧→忧心如焚→焚琴煮鹤→

鹤立鸡群→群龙无首→首屈一指→ 

指鹿为马→马革裹尸→尸位素餐→

餐风宿露→露胆披肝→肝胆相照→

照功行赏→赏心悦目→目不暇接→

接二连三→三缄其口→口不择言→ 

言而无信→信口雌黄→黄粱一梦→

梦寐以求→求之不得→得寸进尺→

尺蠖之屈→屈指可数→数一数二→

二桃杀三士→ 士饱马腾→腾蛟起凤→

凤鸣朝阳→阳关大道→道听途说→

说三道四→四面楚歌→歌舞升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