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闪闪

1935年10月16日,红军长征进入陕北定边县的铁脚城(今铁角城)。此地虽然名叫城,实际是一座小村庄,彭德怀将指挥部设在了村后山的药王洞。

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1)

定边人给红军提供的窑洞遗址

部队初到陕北,彭德怀和叶剑英得知敌人追来,于是去山顶观察敌情。

彭突然喊了一声:“趴下!”

彭德怀猛然摁住了叶剑英的头,俩人紧紧贴在了地面,紧接着敌人的子弹犹如劲风一般,在头顶嗖嗖划过,其中一颗子弹,贴着叶的头部呼啸而过。

此事,叶剑英记了一辈子,他多次说:“彭总救过我的命!”

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2)

彭德怀

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3)

叶剑英

此事的详细经过,要从1935年9月12日说起,红军高层在甘肃南部边界的迭部县、俄界村寨、召开了著名的俄界会议。

俄界会议保证了红军的团结,确定主力继续北上,大大影响了历史进程。

部队向北,杀过了白龙江,沿着江水走上了悬崖峭壁古栈道。

其大致构造是,用凿子在悬崖的石头上开孔,在网孔中打入木桩,然后铺一层木板,从远处看好如同悬浮在空中的小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栈道旁边是悬崖,脚下是白浪翻滚的滔滔江水,失足落入水中,就会葬身鱼腹。

部队出了栈道之后,便杀奔甘南天险腊子口,那里是川甘的战略重地,两边都是高不可攀的悬崖,中间有条窄路直通岷县。

腊子口长约七里左右,窄处仅仅只有几米宽,又有湍急流水。

长征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开敌人的主力和据点,但腊子口避无可避,敌人早就布下三个营严阵以待,修筑了坚固碉堡。

9月17日,经过一场血战,我军成功通过腊子口,一天后进入甘南甘南岷州哈达铺。

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4)

因为这里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红军到来之后,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

在哈达铺,红军扎营修整,根据俄界会议的内容,红军改编为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主席担任政委,陕甘支队下辖三个纵队。

第一纵队,林彪任司令员,聂荣臻任政委,左权任参谋长。

第二纵队,彭德怀兼任司令员,李富春任政委,萧劲光任参谋长。

第三纵队,叶剑英任司令员,邓发任政委,蔡树藩任参谋长。

长征一路走来,经过的大多是偏远地区,无法及时获得外界情报,所以部队在哈达铺休整期间,有机会通过报纸了解外界局势。

当大家得知刘志丹在陕北发展得很好,于是决定向陕北进发。

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5)

彭总

在历史关键时刻,薄薄的一张报纸,改变了红军的命运,也大大影响了历史进程。

部队开拔的时候,彭德怀仍然争取左路军北上,他在电报当中说,希望左路军能回心转意。

另外一边,蒋氏得知红军要北上,调集重兵把守渭河,再次摆出了决战架势。

红军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公开宣称,部队不会往北,而是会往东边去打天水。敌人果然分出了兵力去天水防守。

9月26日,陕甘支队成功打穿了敌人的渭河防线,一路朝陕北进发,血战“西兰路”封锁线,即西安到兰州的那一条大路,打青石咀的时候,消灭了敌人两个骑兵连,缴获了一百多匹战马,补充了实力,鼓舞了士气。

紧接着,红军翻越了长征的最后一座大山,即六盘山主峰。

部队路过铁脚城的时候,得知身后追来敌人大批骑兵,彭德怀和和叶剑英一起去附近的山头视察敌情。

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6)

山上有一破庙,早就僧走屋空,叶剑英听着远处的枪声,于是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敌情,筹划着下一步的作战方案。

彭德怀根据噼里啪啦的枪声判断,敌人已经打到了山下,他正要拿起望远镜的时候,察觉到枪声越来越近。

突然间,耳边划过嗖嗖的声音,他战斗经验丰富,判断敌人的火力已然锁定了这座破庙。

幸运的是,起初那几发子弹,并未打到他们。

千钧一发之间,叶剑英正拿着望远镜瞭望,只感觉头部猛然一沉,被彭德怀摁着,趴在了地上。

这也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彭德怀大喊趴下!

一颗颗子弹在叶剑英的头顶嗖嗖划过。

据叶剑英回忆,其中有一颗子弹,贴着脑袋呼啸而过。

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7)

多年后,叶剑英回忆这件事的时候,他感慨说:“好险!好险!”

叶剑英始终牢记着救命之恩,他后来跟人讲起破庙惊险遭遇,多次说:“彭总救过我的命!”

彭德怀在自传中,并没有提及此事,他戎马一生,类似的经历数不胜数,从农民到元帅,经历了太多的生死时刻。

彭德怀在写自传的时候,将笔墨重点放在了“救过他的恩人”上面,很少提起他救过的人。

村民回忆,铁脚城位于陕西和甘肃交界处,彭德怀的指挥部周围,村民大多是甘肃人。

其中有一位董大爷说,红军进村之后,在村边的山沟里扎营,他们秋毫无犯。

有人送了羊,红军晚上烤着吃,因为没有盐巴和蔬菜,于是就去村里买,全都付了钱。

红军指战员不抢东西,不打人,有很多南方口音的战士进村宣传政策。

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8)

村民惊讶于红军的纪律,跟以往的“兵匪兵痞”完全不同,他们很期待世道能变一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红军开创了一个时代,通过军事斗争,释放了穷苦阶级的想象力,获得了群众基础。

1935年10月19日,主席带着第一纵队,率先抵达了陕北保安县的吴起镇,彭德怀随后赶到。

两天后,东北军和马家军追到吴起镇,先头部队被打垮,来支援的三个团也被打得落荒而逃。

此战的历史意义在于,红军进入吴起镇,也就进入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为长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自北上以来,在主席的领导下,彭德怀指挥部队勇渡白龙江,激战腊子口,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了名垂青史的长征之路。

主席赞扬彭德怀的杰出军事才能,写下了著名诗句: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赠诗通过电报,送到了彭德怀的手中,彭看完之后将第四句,改成了:唯我英勇红军。

诗篇发到主席那里,意思是把一路走来的功劳,归到红军整个集体,反应出了彭德怀的宽广胸襟。

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9)

时至今日,这首诗传唱青史,按照《彭德怀大传》的描述:这首诗不仅是对当年的彭德怀,也是对彭德怀一生最简洁又最鲜明生动的写照。

吴起镇大捷之后,红军上下士气高昂,主席和彭德怀开始部署下一步的作战。

11月3日,成立西北军事委员会,毛任主席、周任副主席、彭任副主席,恢复红一方面军建制。

总兵力约1.1万人,彭德怀担任总司令,主席担任总政委,叶剑英担任参谋长。

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彭总猛地摁住叶剑英的头)(10)

彭德怀不计个人兵权得失,主动取消了红3军团建制,获得高度赞扬,为日后的部队整编作出了表率。

参考资料:《彭德怀大传》《叶剑英传略》《彭德怀自传》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