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精准治疗时代,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层出不穷。那么,究竟哪些患者适合这些治疗呢?

今天,《福建卫生报》邀请到的是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二十五病区行政主任、主任医师何志勇,谈谈肺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肺癌的有效果吗(肺癌治疗选靶向还是免疫)(1)

何志勇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二十五病区行政主任、主任医师、肿瘤学硕士。专业从事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的化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及综合治疗。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 肿瘤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及癌痛学组组长、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二届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学分会常委、福建省化疗质控中心委员、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成员。1990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9年至2000年至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进修,2014年至2015年以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州国立癌症医院(City of Hope)学习和工作。担任《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Forecast》等多家外文杂志编委,主持和指导多项省及厅级科研项目,发表4篇外文期刊论文。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

靶向治疗肺癌的有效果吗(肺癌治疗选靶向还是免疫)(2)

福小卫:何教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可否请您谈一下什么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何志勇:过去30~50年,对付肺癌,我们用的是常规战斗,如手术、放疗、化疗。但放化疗等于无差别攻击,就好像蒙眼打游戏,敌我一起杀。于是人们开始研究精准治疗,即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即针对特殊的分子靶点,如肺癌最为典型的EGFR, 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到目前为止,已知有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已经达到肺癌总数的60%以上。医生为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后,了解到具体是哪个基因发生突变,就可以选择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来治疗。也就是说,如果这些患者都能够及时接受基因检测,将有60%以上的肺癌患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找到靶向药物,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从带瘤生存到带瘤生活。

但癌细胞也会反击会进化,从长远角度看耐药不可避免。因此,科学家们又开始研究免疫疗法,即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肺癌的有效果吗(肺癌治疗选靶向还是免疫)(3)

福小卫:什么情况下应为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选择靶向治疗呢?

何志勇:

(1)既往经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2)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3)BRAF V600E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

(4)ROS-1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

福小卫:什么情况应选择PD-1免疫治疗?

何志勇:

(1)PD-L1高表达(>50%)且EGFR或ALK无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2)存在PD-L1表达(>1%)、经铂类化疗方案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3)与化疗(培美曲塞 卡铂)组合方案联用,用于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4)携带EGFR或ALK肿瘤基因突变的患者在接受FDA批准疗法后仍出现疾病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

对癌症晚期的患者来说,免疫疗法的进步与发展让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成为了抗击肿瘤的主力军。当然,具体采用哪种方案,须在主管医生的医嘱下进行。

靶向治疗肺癌的有效果吗(肺癌治疗选靶向还是免疫)(4)

福小卫:那么,是所有肺癌患者都需要检测基因吗?

何志勇:2019最新版《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中,对于晚期患者的治疗越来越强调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EGFR和ALK基因突变患者一线推荐靶向药物治疗,PD-1表达推荐免疫抑制剂治疗、或PD-1联合化疗,充分显示基于基因检测的个体化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方向。

因此,目前医学界非常强调在使用肺癌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之前,必须要做基因检测,以明确患者体内是否有“基因突变”和“PD-1表达”。针对性使用肺癌治疗药物,才能增加有效率。从临床研究来看,如果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相应靶向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可达70%~80%。

福小卫:靶向和免疫治疗有副作用吗?

何志勇:有的。靶向药物如果用得对,药效不错,但是毒副作用依然存在。如EGFR-TKI常见的副作用有皮疹、结膜炎、肝功损害、间质性肺炎、腹泻、甲沟炎等等。因此,要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甚至可以使用一些中医中药缓解毒副反应。

而免疫药物也要在一定的指导原则下使用。免疫治疗有可能会导致正常机体功能紊乱、甚至攻击正常细胞。最常见的毒副反应如肝功损伤、粘膜损害、间质性肺炎、肠炎、白癜风、皮肤瘙痒等。但是发生率不高,百分之十几,如果我们能小心地监测观察,可以很好地控制毒副反应。

福建卫生报记者:刘伟芳

编辑:小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