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没有5000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1)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017年10月25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面对中外记者,引用元代诗人王冕咏墨梅的名句,以诗言志,让全世界看到了大国大党放眼全球、面对未来的自信。

当今世界,要说自信,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这份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是文化自信。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之源。

中华文明没有5000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2)

2019年8月20日上午,来到嘉峪关关城,登上城楼察看关城整体面貌,听取河西走廊长城、关隘历史文化情况介绍。(图源:新华社)

自知者明,自信者胜。综观古今中外,一个人的成长、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自信的精神品质。

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自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我们的人民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由于一直受人欺负,很多地方不如人家,许多人民族自信心不足,甚至出现了“全盘西化论”的极端论调。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站起来,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富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然而,一段时间里,不少中国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洋节”,冷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许多地方的楼盘、酒店、街道等风行“洋名”,“曼哈顿广场”“罗马家园”“香榭丽都”等比比皆是;年轻人以衣服上有外文装饰为时髦;影视剧、综艺节目也把追跟国外潮流当成“吸睛”诀窍……

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冲击下,社会上出现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以洋为尊”“崇洋媚外”等心态。

可见,经济的强大并不必然带来精神的强大。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文明没有5000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3)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看得很透彻。

精神力量不像物质力量一样看得见、摸得着,我们从哪里寻找滋养当代中国人的力量源泉?

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在人类文明的浩瀚星空,中华文化灿烂夺目、举世无匹。

2014年12月20日,在澳门大学参与“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主题沙龙时,对学生们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本人也是一个中华文化的热烈拥护者、忠实学习者”,他鼓励学生们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色。

他曾自述,五六岁时,母亲就带着他买《岳母刺字》的小人书,“精忠报国”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在国内国际许多场合,经常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在发表的演讲和文章中,他巧妙引用中华古典名句,时常阐述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话题。

到地方考察,经常会去当地的文化遗产地、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走走看看,北京玉河、西安城墙、广州永庆坊、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武夷山朱熹园……所到之处掀起了“文物热”“非遗热”“国学热”。

2020年9月28日,考古这一冷门绝学走进中央政治局课堂。强调:“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明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化发展和进步的灵魂与动力。

2013年11月26日,前往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在与专家学者座谈时,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近年来,得益于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发展局面为之一新。

文明探源持续突破。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向世界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不断刷新“中国之最”,揭开中国最早王朝都城的神秘面纱;神木石峁遗址的横空出世、三星堆遗址的石破天惊,为中华文明版图再添光彩。

遗产保护成绩斐然。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5000余处,大小博物馆5800多家,每年参观博物馆人次超过10亿。以故宫、国家博物馆等为代表的热门博物馆往往一票难约,“博物馆热”成为当下中国的文化新景象。

传统“活化”蔚为大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等传统文化节目登上热搜;国风音乐、故宫文创、老字号出新等“新国潮”逐渐升温;一些中国风博主频频“出圈”;日常生活中,穿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自信满满,汉服经济造就百亿蓝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中国价值。从“民贵君轻、政在养民”到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强调: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一百载风华正茂,五千年弦歌不辍。14亿多中国人民,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累积的文化养分,找回了泱泱大国的自信。

说:“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巨变!

文/郑娜张鹏禹

来源: 学习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