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的孩子不会怀疑自己是垃圾桶里捡来的,更不会轻信自己是充话费送的。
唯有吃叉烧的时候心有戚戚,回想起那些被责骂,不被疼爱的往昔。
“生嚿叉烧好过生你!” 这是广东老母使用的万能金句,把孩子贬得比叉烧还不如,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
为什么是叉烧而不是别的东西?
外地人不懂其中的门道,权当笑话在听。只有对各种食物了然于心的广东人知道挨的什么枪。
要是比作烧鹅,白斩鸡这类食品,还得想到是什么品质的禽类,做法是否有差,口味是否能打。
而叉烧就十分普遍了,当地各个餐馆基本都有,也就只是块猪肉,肥瘦相间,跟人体相似。唯一考究的手艺就是酱料腌制 炉烧,这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
这就跟带孩子相似。猪一样的东西,还这么不成器,枉费老娘辛苦养育。
用食物进行人身攻击,常见于港片台词,也从侧面反应了省港地区的风土人情。
小时候看周星星的电影,大伙儿都喜欢背诵其中的金句。
无厘头的场面很难口述,几句骂人的话就足够喜剧。
现在回看,它跟小学生骂架有异曲同工之妙,皆采用了拟物的修辞。
不作辩解,直接给人下定义。类比细致,生动形象,朗朗上口,让人没有还嘴的余地。
这凭借的是生活的积淀,绝非生搬硬造。
省港一带,不同食物有对应的人格,使用起来也是五花八门。
比如这个粉肠,是猪小肠加各种香料炮制的软哒哒的美食。
小肠即猪下水,装些屎尿屁,还用调料把自己搞得像模像样,用来攻击这些虚张声势的流氓草包,直击要害。
同样的句式说人烂番薯,这也十分常见。
番薯即地瓜,在广东语境里形容人蠢笨,命贱,大老粗。加个定语,意思更近一步。
有网友问为什么不是别的薯类,可见只有用番薯喻人才能卑微到泥土里。
我们在粤菜里常见的鹌鹑,在广府人口中获得了鲜活的生命。
这是一种性格孤僻的禽类,生性胆小,缩颈寻食,也没二两肉。
对应的男人可以是怂包,女人可以是羞怯懦弱,生动形象。
以物喻人的语言习惯造促成了这套骂人策略。
《九品芝麻官》里的星爷也得从底层汲取经验,不仅从品性上,还能从外貌特征下手。巧舌如簧精准输出,把对象逐个拆解:
柠檬头,老鼠眼,鹰勾鼻,老羌牙,鸡胸狗肚,灯芯脖子长短手……
单押双押随便来,全身上下都是槽点。你能从众多TVB台词中一瞥其风貌。
最为经典的还属“香蕉你个芭拉”。
它将拟物骂人发挥到极致,根本不需其他词语造句,堪比无厘头喜剧之精华。
外地人不在这套语境中,天真地以为这很好玩,好比苹果你个大西瓜。事实根本没这么简单。
这个用法源自80年代刘德华主演的电影《最佳损友》。
其中,老影星冯淬帆饰演一个脾气暴躁满口脏话的人物。他向神父忏悔,对方建议他每当想骂人的时候,就用水果名称来代替,于是就蹦出这段。笑果不俗,此后《东成西就》也沿用了这梗。
芭拉即番石榴,闽台一代常常形容烂俗,如芭拉流行歌。从它的形态来看,跟香蕉放在一起,好比器官打架,十分原始。
不知者无罪,最好别乱用。
当然,同一种食物并非只有一层寓意。
赌神高进一脸绅士地叫人滚回去吃蕉,这里吃香蕉即吃屎的意思,好比踩了香蕉皮摔个狗吃屎,是胜者对输家的极度侮辱。
想想发哥要是跟还在道上的学友哥一样,直抒胸臆“食屎啦你”,就很跌份,丢了绅士气度。
巧妙地运用食物骂人风俗,不仅更接地气,还能使故事情节更富艺术张力。
为何省港人民对这套战术信手拈来?这就不得不提到“广东人啥都吃”的玩笑起源。
羊城客汕大三元,饕餮敢为天下先。
自古以来,两广人吃得广、吃得野名声在外,唐朝诗人韩愈被贬至潮汕一带就将这一奇观写作诗句《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南宋学者也道其“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
在古代,岭南地区气候炎热,丘陵山地,传统农业尚未开辟,物种离奇。加之靠近海洋外贸繁多,海产丰富,加之传统智慧的烹饪手法,饮食习惯自然别具一格。
民以食为天,五花八门的食材深入本土文化,语言自然也受其影响。
对于文字工作者才会使用的修辞,当地老百姓脱口而出,并非刻意搞笑,倒是浓浓烟火气,这是专属省港人的幽默天赋。
“你饿不饿啊,我给你煮碗面”。
也难怪《大内密探零零发》中刘嘉玲对周星星的休战话术以食物结束。
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发生争吵谁也不想的,还是吃东西要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