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主要学习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正确使用。内容不多,却不易理解。学习技巧:找参照物。

一起来看看(后附参考答案):

江苏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江苏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评卷)(1)

01

一、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计算,关键在于对末尾“0”的正确处理。

可以通过画出末尾相同部分,利用不同部分进行加减计算,最后在末尾入加上相同部分,即“0”的数。

二、填空,认真看题,注意单位是否一样。

如题1,考查对厘米与毫米的认识理解,以及利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操能力。物体的一端对着尺子的刻度0,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个毫米。直尺中的每一小格为1个毫米,每一中格为5个毫米,每一大格为10个毫米(即1厘米)。

题2考查对长度单位的正确运用。可以从生活中寻一些常见的物来充当长度参照物,帮助我们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如讲台高度大约1米,大拇指的宽度约1厘米,签字笔笔尖约1毫米。在利用参照物进行单位的选择时,还要注意结合单位前面的数据而定。

题3考查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的了解,以及不同单位,不同数据之间进行互换的灵活转移。

题4与题8类似,在比大小之前,先把两边数据的单位通过进率,换算成统一单位的数据,再来比较数的大小。

题5在计算时,需要看清楚两个数据的单位并不相同,所以,需要结合题意,换算成能方便我们解决的单位,再进行加减计算。

题6考是道易错题,应认真审题。10张为1毫米,那100张的话,我们看100里面有几个10,就是几毫米。

题7可以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去理解与分析。

江苏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江苏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评卷)(2)

02

三、认真审题,注意避“坑”。

题1可以借用大拇指这个约1厘米的宽度来测量,10个拇指宽是1分米,所以,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铅笔。而题2与题4,则可以利用笔尖的宽来比较判断。题3与题5类似,可以利用参照物与单位数据互换相结合的方式来判断。

四、考查利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的动手能力。

把直尺中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端,线段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这条线段就是多长。注意题目要求填写的单位是毫米。刻度的认读:直尺中的每一小格为1个毫米,每一中格为5个毫米,每一大格为10个毫米

五、考查利用直尺画线段的动手能力与计算能力。

先画一个点,当作线段的起始端,画一条与线段长度一样的直线,并画一个端点。注意三点,一是线段的两个端点一定要画得明显。二是线段长度如果是通过计算而来,一定要列出计算的算式。三是画完线段之后,在边上标注线段的长度与单位。

江苏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江苏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评卷)(3)

03

六、考查对线段的准确测量,和对长度单位数据的加减计算。注意题(1)小括号中的要求“取整十毫米数”。

七,应用题,考查利用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与长度有关数学问题。

题5是道易错题,题目中有两问,算错一步,步步错。一定要引起注意。

江苏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江苏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评卷)(4)

04

思维冲浪

可以通过画线段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并从中理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题1解题思路:中长绳子=最短绳子 6,最长绳子=最短绳子 6 6,把这三根绳相加,得最短绳子 最短绳子 6 最短绳子 6 6=27(米)

把算式简化后得:3条最短绳子=27-6-6-6=9(米),由该算式得出:最短绳子=3(米),再由此得出最长绳子=3 6 6=15(米)。

题2解题思路:如果画了线段图,就能很明显地发现,第二根的长度=第一根的长度-3-3=15-3-3=9(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