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军入关,攻占江南,委任明朝降臣洪承畴为两江总督,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顺治出家之谜揭秘?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顺治出家之谜揭秘(清宫八大疑案之顺治出家始末)

顺治出家之谜揭秘

话说清军入关,攻占江南,委任明朝降臣洪承畴为两江总督。

洪承畴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因为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立功,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十二年(1639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随清军入关,此后开始被清廷起用,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翌年赴江南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

据《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七)载:“自成号闯王,分道入四川,承畴与屡战辄胜。自成还走潼关,承畴使总兵曹变蛟设伏邀击,自成大败,以十八骑走商洛。”

洪承畴

洪承畴这个人文武兼修,宣导儒学,曾针对顺治皇帝迎达赖喇嘛提出意见,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洪承畴也建议清廷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建议满洲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献计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纳,加以推行。

以上所言皆是正史所载,诸多光环加身,文韬武略,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大英雄也!只是在民间诸多野史记载中,他这个人却有个不良嗜好——好色,喜欢美女。其实也可以理解,自古以来便是美女爱英雄。只不过,洪承畴爱的美女却是个有夫之妇——当年的秦淮名妓董小宛。当他得知董小宛离开青楼,嫁给了当地的名士冒襄后,整日抑郁寡欢,愀然不乐。

冒襄

冒襄,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再说洪承畴,他的麾下有个姓佟的人,称其佟三,攀鳞附翼,揣知洪承畴的心意,媚主自荐,向洪承畴讲,他听说冒襄娶了董小宛以后就住在邗沟之西的郭绿杨村,可以花点银子找当地的地痞无癞暗地里解决了他。至于官府这边,只要大帅稍加打点,也就不了了之了。洪承畴闻罢甚喜,于是秘密派遣佟三相机行事,做事要干净,不可草率。

过了几天,佟三求见,说是他已经把董小宛给带来了。洪承畴闻听,心内大惊,怀疑是佟三把人给劫抢回来的。佟三让洪承畴放心,这才告诉事情的始末原委。原来瓜洲埠抓获了一个滋事的私贩,私贩当庭招供说他的老窝在绿杨村,老板是冒襄。官府听闻,立刻发兵直捣冒襄住处。虽然邻居乡亲为冒襄求情,都说冒襄只是一介书生,不可能是坏人的头领。佟三告诉乡亲,说有人告官,冒襄私拐民女,证据确凿,官兵奉命征剿。佟三提前暗中派人给冒襄送信,说是官府捉到一个私贩,招供出他是主谋,让他赶紧躲起来避避风头,现在人证物证都在,一旦被抓住,有嘴也说不清楚。冒襄不明所以,听从建议,躲了起来。就这样,官兵搜了一圈也没找到冒襄,就把董小宛带走了。佟三对外宣布,如今恶人已逃,幸所劫之女安然,可携归复命了。冒襄也是刚到此地居住不久,村民也不知道董小宛的由来,所以没有人再说话了。佟三所设的诡计终于得逞。

董小宛

洪承畴听后大喜,忙令人把董小宛带进来。董小宛掩面娇啼,向洪承畴说明误捕之冤,求洪承畴明察,放她回家。洪承畴表面假装安慰,告诉董小宛,一旦调查清楚冒襄的案件后,如果真是被冤枉的,立刻放她回家。董小宛请求给冒襄写封信,让冒襄来官府当面把事情说清楚。洪承畴没允许,告诉董小苑,他爱惜冒襄是个人才,所以才特意让人给他送信,让他远避一段时间。过段时间,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接着又劝董小宛安心留居此地等待。董小宛也没办法,只好暂且住在了洪承畴的大帅府。

洪承畴将董小宛安置在内庭中,实为软禁,经常差人送去绸衣金饰,取悦其心。董小宛渐渐地感觉出洪承畴心怀不轨,根本没有放自己回家的意思,所以每日以泪洗面。不久,洪承畴现出本相,夜间召董小宛入侍。董小宛泪流满面,坚决不从。洪承畴让婢女将她其入内室,董小宛趴在地上大哭,口中大喊冒襄的名字。洪承畴劝诱不下,大怒,将董小宛囚在深院的小阁中,不理不问。洪承畴觉得,冷落她一段时间后,董小宛必然会屈服。

古有夜泊秦淮近酒家 今有天明站岸思故人

转眼一年过去了,洪承畴北上入京,命手下将董小宛也带上同行,安置在后车。走到江淮关时,突然有莽汉夜袭钿车,卫兵将其击退后,发现董小宛没被劫走,而洪承畴的一个姬妾和一名侍女遭劫不见了。洪承畴受此惊吓后,倍加防范。到达北京后,董小宛屡次寻死,洪承畴见董小宛过了这么久了,心里还忘不了冒襄,暴跳如雷。

洪承畴有一心腹之人,在董小宛的住处偷来冒襄的两封信。第一封信上说,将遣侠士于清江浦劫持,让董小宛做好准备。第二封信说劫持未成,现已将洪承畴强占民女的事情告入京都,一旦皇上闻奏,一定要惩治洪承畴,那时就让人护送董小宛南归。洪承畴看完冒襄的信后大惊失色,心想:我虽不畏冒襄,但是朝廷满人一直怀疑汉人不忠,万一事发,我必败无疑!必须要当机立断,先发制人!

当天,洪承畴将董小宛妆饰一新,献入宫庭,以却祸固宠,表其忠孝皇上之心。

顺治得到董小宛,龙心大悦。但董小宛仍然求死不辍。顺治帝让一个嫔妃和她做伴,慢慢劝导。嫔妃原本也是南方人,听了董小宛所述的遭遇后,对董小宛说:“你要是想报洪承畴加害之仇,非天子之势不可。现在皇上对你,矜宠无比,若有所求,皇上必然应允。只有这样,才能扳倒洪承畴,冒襄公子也才可以保全。你一意哭闹寻死,皇上厌怒,必然会将你送回洪承畴的手上,到那时,受制于其人之手,还搭上冒公子性命,何苦呢?你如此机灵聪颖,为何冥顽不灵,与天子对抗呢?你若长翅飞去也行,无翅可飞,还有比我所说更好的办法吗?我劝你呀,要三思而行。”

董小宛听后默然,心犀已动。董小宛入宫前,曾暗收冒襄一书,言洪承畴其党羽日夜谋杀,以绝卿望。今经上下营救而未果,那就宁入宫也不服顺洪氏奸佞,卿意如何悉由自断云云。此时,董小宛想起冒襄的信中所言,入宫即可报仇雪恨,既有拼死之心,忍辱又算得什么?何况不顺万岁之意,夫亦与之同尽,安能忍心?现在我宁我自己忍辱,也要救夫君之难。想到这里,董小宛慨然说:“我始以为万乘之尊,视人如草芥,无情可言。今乃知万乘未必无情者。我深悔愧对圣上情意。”

嫔妃听董小宛松了口,很高兴,赶忙让人禀告顺治帝。顺治帝很快便以宝舆迎接董小宛进宫,对她恩宠有加。自此,董以淑妃立号,为六宫粉黛第一人也!

(待续)


喜欢的点一波“关注”,欢迎转发!转发或点赞过30次,继续往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