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能人辈出的,无数人的出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房谋杜断里房玄龄和杜如晦的那些“梗”,看两个人怎么成为历史长河里的一段佳话。

话说隋朝末年,隋炀帝因为自己作死,在江都的时候被宇文化及干掉后,而已取关中的李渊则废黜了隋恭帝自己改国号做了皇帝,自此有了唐朝。然而,李渊虽然成了皇帝,但是不注重教育啊,没有调节好自己孩之间的事,以致次子李世民玄武门事变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自己也只得让位给李世民。

房玄龄与杜如晦谁厉害(说说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故事)(1)

还好李世民是个文韬武略的君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但是它的成功离不开一群功臣的辅佐,房谋杜断就是其中之一,前者善谋,后者善断,两个结合,就打开了太宗李世民治世的思路。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父亲是隋朝时候的司隶刺史,是个善良廉洁的人,这样的人给了房玄龄很好的家庭教育,在父亲的影响下,房玄龄自幼警敏,饱读诗书,精通书法,十八岁初入官场,就展示过人的才华,被人称之为“国器”,后卷入汉王事件被革职。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时候,房玄龄怀着忧天下之志,投奔了进兵关中的李世民。两人一见如故,房暂为李的参军,等到李世民被封为秦王的时候,房玄龄出任秦王府记室,封临淄侯,成了秦王的得力干将。

房玄龄与杜如晦谁厉害(说说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故事)(2)

杜如晦字克明,因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被人称为“栋梁”。隋朝末年的时候,弃官而去,李渊建唐时,他投奔李世民,任秦王府兵曹参军。那时候起,房与杜两个人共同谋事,互相钦慕对方的才干,十分的友爱。

房玄龄与杜如晦谁厉害(说说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故事)(3)

唐朝江山的奠基可以说很大是李世民的功劳,而房杜而人在那时就展现出很大才华。那时候的李世民东征西在,平定割据势力,有着统一全国的重任。每次征战,房杜必随行,参与谋商机密。每下一城,很多将士急于抢夺金银,而房玄龄则不然。他给秦王物色招揽人才,让李世民非常感动‘不仅如此,他掌管秦王印信和文书,井然有序,有时候还会代替秦王向李渊汇报前方战事,连李渊都称赞他。

在李世民征战时,需要大量官员到地方上任,杜如晦就被派陕州任总管长史,这时候的杜如晦差点被调离了中心,是房玄龄提醒李世民,要想管理四方,非杜如晦之功,太宗这才悔悟把杜如晦调回来,封建平县令,后来李世民创文学馆,任命十八学士,房、杜名列前茅,成了秦王府幕僚的头脑人物。

等到全国战争结束后,皇室内部的斗争日益激烈。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贿赂李渊嫔妃,多次对李世民发难,李渊此时已经有点糊涂昏庸,开始对李世民产生了怀疑。房、杜二人看到这种情况,劝秦王早点行动。但是李世民念兄弟之情,犹豫不决。后来李建成借李渊之名,让房杜二人居于府邸,不能和李世民出谋。等到武德九年,齐王设宴准备杀害李世民,但是被李世民发现。李派人请房。杜议事。房玄龄故意以李渊之命做激将法,李世民果然上当,让尉迟敬德带到前往,说明秦王决心,房、杜求之不得,悄悄换上道士服去秦王府议事,此后,玄武门事变,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后来的房、杜因为跟对了李世民,在李世民成为太子后,他们成为了左右庶子,李世民成为唐太宗时候。房玄龄任中书令,杜如晦任兵部尚书,不久,两人又任左右仆射,并未宰相,共掌朝政。当时唐太宗给宰相的任务就是广耳目,访贤才,房玄龄做的尤为出色。有史记记载,房玄龄当国,夙夜勤勉任公竭节不,不欲一物失所。他忠贞、勤恳、公正,收到太宗的高度赞赏,改封梁国公,加太子少师。唐太宗每次出巡,必留房玄龄镇守京师,房常感到自己责任重大,想辞去一些显要官职,都收到了拒绝。

房玄龄与杜如晦谁厉害(说说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故事)(4)

杜如晦和房玄龄一样,成为宰相后,监管吏部,选贤举能,无不尽职,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规范适用。两人配合默契,每当议事,房玄龄都要等杜如晦之策,因此,房谋杜断成为了一代佳话。

两人位高权重,当然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嫉恨,此时的唐太宗充分的显现出了“护犊子”。监察御史陈师合含沙射影攻击两位宰相,唐太宗就贬了陈的职位。有人诬告房玄龄谋反,也被太宗斩首。

然而英雄迟暮,杜如晦短命,46岁就病死,太宗非常悲痛,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夏天太宗吃瓜时,都命人分半,祭奠亡人。一次,太宗赐予房玄龄一个金带,当即想到了杜如晦,潸然泪下,又拿出一个金带命房送去杜家,以寄哀思。

房玄龄与杜如晦谁厉害(说说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故事)(5)

后来的房玄龄逐渐年老体衰,而且多病,太宗准他卧榻理事。当老年的太宗不那么英明,沉迷声色,特别是执意征伐高丽时,房玄龄病榻上书,感动了唐太宗。房玄龄还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他主持修撰了《晋书》130卷;他不仅善于理政,还非常善于治家,他常恐后人骄横,亲自集古今家训,书为屏风,分送诸子。

直到贞观二十二年,71岁的房玄龄病重,唐太宗亲自探视,含泪握手诀别。房玄龄死后,追赠太尉、并州都督,谥号文昭,陪葬昭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