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秦王嬴政率领的秦国以势不可挡之势横扫六国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程。春秋战国五百多年五百多年的分裂局面终于结束了。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这个道理,之后的秦始皇鉴于六国法度不一,开始对秦国进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改革。
秦国从战国时代起就一直是弱国,之后孝公变法奋六世之余烈,方有大秦之一统天下。但是可知大秦曾有数次灭国之危,其实若不是天数,这几次大战早已让秦国凐灭于长河之中。
首先第一战则是阴晋之战,此战是兵家吴起的巅峰之战。公元前389年,秦国国君趁着魏国主力在中原争霸之际,秦君率五十万秦军攻击河西之地意图收回被魏国夺走的河西之地。
杀妻求将的吴起
当时的魏国在河西之地只有五万人,可是主将吴起可以说乃是战国不世出的奇才。他当时率领的魏武卒是魏国最精锐的部队,此时秦军以迫近河西,于是吴起决定立即进行反击。吴起命令三军:“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其,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
秦军虽人数众多但却是一群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吴起针对此种情况决定一战便击溃他。果然不出吴起所料,秦军都是一群没有经过像样训练的农民组成的部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装备简陋,缺乏训练并且没有很好的战场心理素质,其先头部队一旦溃败,后方则顿时鸟兽散一窝蜂跑了。
魏国魏武卒
此战之后吴起上书魏武侯希望出兵占据秦国的关中之地以此为根基将魏国带向一个新的高度,如果真的接受这项建议秦国就真的呀亡国之险了。可惜短视的魏武侯最终没有接受这项建议并在之后排挤走了吴起,秦国最终逃过一劫。
第二次大战蓝田之战,此战可以说是秦国最危险的一次,楚国以倾国之力攻破武关打到了秦国的咸阳附近。
自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增,之后继位的秦惠文王虽然处死了商鞅可是他本人却是秦法的坚定支持者。处死商鞅只是因为商鞅的权利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他这个国君的地位。可商鞅虽死,秦法不灭。
日渐强大的秦国引起了诸侯的忌惮,因此各国经常合纵攻秦,而惠文王破解合纵之策所采用的就是连横。其中张仪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人,他在任秦相期间屡次击破六国合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击破齐楚联盟。
当时秦楚齐三强争霸,双方实力其实差不多谁也奈何不了谁。但是秦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齐楚的忌惮,于是他们决定联盟对付秦国。在此状况之下,秦相张仪诈楚王奉献商瘀六百里之地打破齐楚联盟。《史记.张仪列传》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
楚怀王一天有这样的好事便立即和齐国断交,之后张仪回到秦国。楚王派使者前来索要六百里之地,却得知只有六里地,回去禀告楚王后,楚王大怒,最终发兵攻秦。
蓝田大战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前期的丹阳大战,后一部分才是蓝田大战。
首先是丹阳大战,楚怀王知道遭到欺骗后痛定思痛决定先去修复和齐国的关系接着命令楚国老将区丐率军攻秦,秦国派出原魏国将领魏章,樗里疾和甘茂等人率军抗击最终击败楚国,斩首楚军八万人。
本来事情发展到这也应该已经结束了,可是这时巴蜀发生叛乱,秦军南下平叛,而另一部分秦军则于齐国军队对峙不在国内。此时楚怀王值此良机,再度倾全国之力攻打秦国,据说楚国军队都已经打到咸阳附近了。形势可以说极度危急了。
此时的咸阳城真的可以说是全民皆兵了。另一方面,迅速抽调咸阳乃至全国的可用兵力紧急增援至蓝田大营,最终在蓝田大营两军形成了对峙。但是形势还是不利于秦国,因为楚军有将近五十万大军,而秦国则只有三十万,并且还都是紧急征召的老弱病残。
无奈之下,秦国又用起了老套路,外交政策。其实秦国的外交政策在战国时代真的可以说做的极好,他们重金贿赂韩魏两国。而韩魏两国本来就是无利不起早的主。在这个时候率领大军直捣楚国老巢,楚国被迫撤军。而秦军大举压上,最终楚国大败,而秦国其实在这场战争中可以说也是损失不小,毕竟连首都都快被攻破了,之后秦国花了几年时间才大举东出。此战之后,楚国彻底衰败,而秦国虽然损失不小可凭借其强大的底蕴,不久就从山东六国手中讨回来了。
第三战,孟尝君合纵攻秦之战。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在当时是齐国国君齐湣王的王叔,后来秦昭襄王继位后认为田文贤能就拜他为秦相执掌秦国国政。
田文到了秦国后,有人向秦昭襄王进言,田文是齐国人,所谋之事肯定斗处处为齐国着想,秦昭襄王觉得有理就囚禁了孟尝君并计划杀了他。《史记》: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
之后孟尝君逃出了秦国结缘于秦国国君,于是便开始谋划了合纵攻秦。此时正好一个绝佳的机会让孟尝君的计划得以实现,那就是楚怀王被秦国囚禁一事。
蓝田之战后,楚国国力大衰,不得已与秦修好并派太子横到秦国为质,可惜太子横过世杀人导致秦楚关系又极度恶化。
楚怀王因为此事只好亲赴武关却没成想遭到了秦国方面的单方面囚禁,秦国方面要楚怀王割地才肯放其回去。后半生昏聩的楚怀王此时却表现出了大无畏气概,无论秦国怎么样软磨硬泡就是不割地。
此时却给了孟尝君一个绝佳机会,他联合韩国魏国率领大军再度合纵攻秦。齐国方面则派出齐国名将匡章,匡章此人在历史上知名度极低。他其实可以称得上是战国第一流的顶尖名将,但是的知名度却不如孙膑和后来的田单。
联军在孟尝君的带领下兵临函谷关,要求秦国方面释放楚怀王,可惜秦国方面不答应。于是联军就驻扎在函谷关外围,封锁函谷关。这一驻扎就是两年多,而秦国却此时一点办法都没有。更糟糕的是,此时和秦国同盟的赵国宋国看到秦国此时乏力了,也想趁机分一杯羹。加入了讨秦联盟的队伍中,使得秦国局势进一步恶化。
此时秦国方面,因为联军封锁函谷关使得物资匮乏,此时如果再坚持下去,那么形势更加不利。于是无奈之下,秦国只有开关迎敌。但是此举却正中名将匡章的下怀,他率领联军和秦军厮杀。匡章乃是继孙膑之后齐国数一数二的名将。早在桑丘之战中便大败秦国军队,比后来的阏与之战破秦国的赵奢更早了几十年。最终匡章打败了秦军,并且攻入了函谷关这座阻挡了山东六国几十年的天险。
而此时的秦国朝堂可谓是乱作一团,函谷关失守意味着什么他们不是不知道。秦国正是因为有了函谷关才可以在和山东六国的争霸中立于不败之地。秦国自从拥有函谷关之后还并没有人能够攻破他,此时失守将意味着秦国都城咸阳将直接暴露在了山东六国面前,广袤的关中平原将会无险可守。而咸阳一旦失守,秦国就真的完了。
继河西和蓝田之战后这也是第三次秦国即将灭临亡国危险,此时的六国如果有个有识之士的话那么秦国真的就离灭国不远了,可惜此时的山东六国都是一群只顾眼前利益的主。
此时的秦国再一次发挥出了秦国出色的外交战术,他们派出使者重金贿赂韩国和魏国。向他们表示只要他们肯退兵就归还韩国的武遂和魏国的封陵,韩国和魏国在得到一点甜头后便答应撤军。
而此时的联军主帅田文却也同意秦国的割地,因为他本来就只是想给秦国一点教训,此时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且齐国和秦国相隔太远,因此就算秦国肯割地自己也不好管理,于是就这样率领联军退出了函谷关,眼睁睁的放弃了这绝佳的机会。从此以后六国再也没能攻进函谷关。
由此也不难看出,这三场大战与其说是天数眷顾,倒不如说是六国自作孽。明明所得着可以更多却偏偏放弃只顾着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过战略眼光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也因此秦国躲过了三场大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