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碗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前段时间追《想见你》,对魂穿陈韵如的黄雨萱说的一段话印象深刻:陈韵如的妈妈是酒家女,弟弟因为酒家女见不得人,宁愿被同学勒索。黄雨萱说:"所谓大人,就是比较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因此,即便那份工作她不喜欢,她也要为了重要的人,继续做下去。"
最近再读《知否》原著,在多少个嬉笑怒骂的人物中看到了最没存在感也最窝囊的香姨娘,她用自己的隐忍和细致,硬生生为自己和长栋铺就了一条平坦道路,也成了盛纮老年最中意的伴侣。
笨女人会对付女人,聪明的女人只对付男人
香姨娘的存在感实在不强,电视剧中干脆把她的戏份删去,让她成了书中的一个符号。
她原本是王若弗的陪嫁丫头,既是贱籍,就合该被大娘子捏着身契编排人生。因此,为了对抗林噙霜,她被迫成了盛纮的妾室。
明兰曾经把自己的父亲讲得很通透:他不在乎宅斗,只在乎自己的官威;他首鼠两端,无比珍爱自己的名声。对内宅的事情,他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王氏是主母,是嫡母的安排;林小娘是知己,是与他白日宣淫的"真爱",旁的人有没有也算了。
也正因他这种几乎没有过真心的态度,将盛府一妻四妾的人生搅得天翻地覆:
- 王若弗——一生不被爱,官人像东家
王若弗最喜欢念叨两句话,这辈子嫁的官人不像官人,像东家;养个儿子不像儿子,像老爹。
王若弗是个好女人,单看养在她膝下的三个嫡出孩子,就一个比一个出众,华兰会筹谋、长柏是个做官的好料,如兰虽然刁蛮,却没有害人之心。她的一辈子永远都在比,跟林栖阁比宠爱比儿女,硬生生把老公推了出去。
她性格里有明显的问题:
第一,自幼乡野长大,不知舞文弄墨,饶是知道自家官人喜欢诗词,多年宅斗也不念着学一学。宅斗的花样当然不懂得翻新,容易被挑唆,只会不停地用新的女人来分散官人对林小娘的注意力;
第二,嫡庶总挂在嘴上,动辄"我父亲配享太庙",娘家的体面仿佛能吃一辈子。遇到事情只进不让,沉不住气,但凡抓住一丁点错处就大肆宣扬,完全不知道"务必一击即中"的道理,大概她在甄嬛传也就活到了第二集。
从林噙霜事件,再到后来的银杏芽下毒,她总是糊里糊涂地被推着走。因为善良,盛老太太多有忍让,因为蠢笨,她几次让自己过不好日子。虽然后来她提前从家祠回来,盛纮却已经习惯了香姨娘的温顺服侍,对她这个大娘子,也只有结发夫妻的情分了。
- 林噙霜——妾身委屈,太委屈
《知否》中有两个人应该去南曲班子,如果小秦氏算一个,另一个林噙霜当仁不让。
她落难投靠盛府的事情,就不再赘述了,每每纮郎对她有一丝不满或是她有求于官人,就会把所有往事薅出来数一遍,什么"因爱慕才华,愿清白之身委身与你",什么"旁的不想要,只要纮郎一片真心",说哭就哭,说晕就晕,也很牛气。
原著中,林噙霜被发落去了庄子,被刻意喂养得虎背熊腰,多年后再见,不复原本的清丽模样。其实林噙霜身上的缺点,也很明显:
第1, 以色侍人。她知道盛纮与嫡母不远不近,很是能拿捏盛纮的死穴,平日里不是读诗书就是做茶盏,跟粗声粗气的王大娘子相比,这样柔情似水的小家碧玉更对盛纮胃口。
第2, 她让夫君宠妾灭妻,又如法炮制唆使墨兰像个妾一样倒贴永昌伯爵府,断送了自己的一生。她从没想过依靠男人之外,自己还能做什么。
从出场到下线,林噙霜恨不得浑身都是嘴,全都在说着自己的委屈。明眼人知道,她是想以退为进,得到盛纮的怜惜;事实上,假面戴久了就摘不下来了,她的弱者思维种到了根骨里,她用最恶毒的手段去了卫小娘的命,还装出一副食物链最低端的模样。
- 卫小娘vs菊姨娘——宅斗炮灰
卫小娘,姓名不详,原本也是好人家出身,家道中落被王若弗买了回去。因为很懂琴棋书画又生得美貌,十分合盛纮的胃口,也因此分走了林噙霜的不少宠爱。
原著中对她的描写不多,却句句致命:她喜欢诗书字画,常常与盛纮共赏;又偏偏没有半分架子,对屋里的女使约束不严。宠爱冒尖、管理疏松,导致自己子大难产时,没有一人能帮上忙。宠爱过盛,连王若弗都不想留下她。
她的缺点也显而易见:软弱可欺,不懂藏巧,死得无辜,但也不算冤枉。
菊姨娘在原著里戏份更少了,她被林噙霜设计得生不了孩子,满心都是恨,在林噙霜走后没少给盛纮吹枕边风,吹久了,老爷也就真的厌弃了林氏,好一场因果循环。
说到底,这四个女人的一切,始终是直接或间接把盛纮当做目标,把彼此当做假想敌。
最后,一死一孤两发落,这也便是古代玩心计的代价吧。
香姨娘:忍字头上一把刀
家里斗争人手"青黄不接"的时候,王若弗抬了身边丫头做妾,唤名香姨娘。
她没有独立的院子,素日也是跟在王大娘子身边伺候,姿色平庸,安分守己,低眉顺眼,温柔熨帖。也因为她从来不参与给王若弗出鬼点子,偶尔也被嫌弃没用。
是啊,不讨主君欢心,不受主母器重,连林噙霜都懒得跟她比上一比。
所以,当她生下长栋,王氏也默许了她自己教养孩子。
可是香姨娘窝囊,一点热闹也不敢凑。
在大娘子处没受虐待,但也没有过用心关照,是以长栋长到四五岁,都没有真正在盛家院子里闹腾过两次,平时一直跟着娘老老实实待在屋子里,连话都说不很利索。
而她的聪明,也是从长栋身上千丝万缕发现的:
盛纮好不容易央了庄学究讲课,所有子女都去学习,长栋最小,连磨墨都费劲儿,幸得明兰帮忙,第二天一大早就到寿安堂给祖母和六姐姐请安。明兰心下不忍,开始教他识文断字,又为他缝制了适合身量的小书包。他很刻苦,搅得明兰这个瞌睡虫没一个懒觉可睡。
很奇怪,明兰从未声张她教长栋,长栋也从来不出声,个中猫腻,不过是香姨娘嘱咐自己的儿子:谨言慎行。
后来,明兰搬到暮苍斋,各院子都送来了贺礼,长栋带来的是香姨娘绣的成套帐帘,花鸟鱼虫、四季更迭,很合明兰的心意。关键是针脚细密,绝不是几日赶出来的东西,可见香姨娘始终把这份恩情放在心上。
长栋很知礼数,和六姐姐最为亲厚。也正因为他为人正直,才有了成年后背崴脚的老妇人下山,被沈家旁支相中,嫁了绣巧这样的贵门嫡女。
身有功名,盛家鼎盛;新妇和顺,岳家高门;长栋也算是庶子中最有出息的了。
香姨娘几乎"踮着脚尖"走了一辈子,待儿子长栋有了功名,儿媳绣巧进门半年多,她如释重负般地病倒了。虽然被诊是"风寒",却久久不愈。京城极负盛名的大夫瞧了堪堪一叹:操劳忧心过甚,日子久了,身子就慢慢拖垮了。
其实,状如王若弗般大大咧咧是最容易不过的人生,有气出气,有一说一;最难的便是"刀尖儿求生存"——她一个伶仃妾室,如何给儿子挣个好前程?不过隐忍蛰伏,等待时机。
有忍有仁,就是香姨娘"笑到最后"的秘密
如果香姨娘一辈子只是不出头的活着,看似没什么意思,其实她很拎得清。除了明兰和老太太,香姨娘或许才是最了解盛纮的人。
1、永远记得自己的身份,明白藏巧于拙
直到后来,盛纮身边只有她一个知冷知热的女人、儿子得了个好前程,她依然是一副低眉顺眼的"窝囊"样子。不是她不懂享受,而是她深知,保住她与儿子平稳一生的关键,是盛家门楣,是嫡庶贵贱,是盛纮最在意的满门清誉——他不会再让宠妾灭妻的事儿出现了。
她对王氏、对盛纮都是无公害的,她将妾室这个身份自处得再妥帖不过。
所以,香姨娘叫儿媳妇儿绣巧是四奶奶,从来不拿婆婆的款儿,也不过问房中事,让新妇好做,不让儿子为难;绣巧久未有孕,嗫嚅着要给官人塞个通房,也被香姨娘三言两语劝慰住。是以,绣巧的日子一点也不难过,她知道姨娘吃了许多苦头,姨娘只要头疼脑热,她必然如亲闺女一般床前侍疾。
2、 哪怕"窝囊",不弯脊梁
香姨娘唯一的一次"忍不住"是因为明兰涉险:
那时,墨兰看不惯明兰被永昌伯爵府另眼相待,羞愤交加地辱骂明兰,骂到气头拿起碎瓷片就划向妹妹的脸。原著中,明兰的脸并没有受伤,生生受了墨兰一个巴掌,盛纮就赶来了,整个过程除了暮苍斋女使,也只有长栋看见了。
在父亲的呵斥声中,墨兰照旧哭得娇弱委屈。香姨娘轻轻地捏了下自己的儿子,长栋稳住心神,把事情经过细细道来,包括用了怎样的措辞辱骂、行了怎样的动作。言毕,香姨娘恰到好处地补刀:长栋这孩子不会说假。出门后,小助攻还不忘悠悠说一句:四姐姐还取了地上的碎瓷片要去划六姐姐的脸呢。
站在上帝视角看,恰恰是这句话,让盛纮铁了心要禁足墨兰。其实,如果香姨娘母子当时没有一击即中,依着林噙霜的手段,必定不会让他们母子有好果子吃。然而笔者更倾向于一来香姨娘实在痛恨林噙霜的所作所为,如果说实话能扳倒她,何乐不为;二来,明兰对自己的儿子如此亲厚,她断断不能放明兰孤立无援;旁人出事会不会帮?帮!且看长栋下山了又折返上山帮忙背沈家老太太便知道了。
所谓"窝囊"不过是保全自己,而她的人生,依然是是非清白,挺直脊梁的。
写在最后:
再说回开头那一段,成年人,就是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的人。
香姨娘在生存面前,选择了"半折自尊",处处"窝囊",因为相比于孩子能平安长大来说,她的自尊已经不重要了。
后来,长栋和绣巧夫妻性情相投、日子和美。绣巧没有公婆逼迫,没有生活压力,活成了闺阁女子最向往的样子,而长栋呢,一步一脚印,稳稳当当地在仕途上,不啻为盛府的门楣担当。
而香姨娘熬了一辈子,看着委屈了一辈子,却在最后得到了最大的体面:儿子争气、儿媳孝顺,从来高门贵女瞧不上庶出圣母,绣巧却恨不得日日跟香姨娘在一处,恨不能分家好日日侍奉。而盛纮,年老不爱斗了,倒也喜欢香姨娘那和顺的性子,几乎不想让王氏回家了。
她是配角,也是最普通平凡的我们,也许很多人的人生就像香姨娘一样,隐忍挣扎过一生,不留下一丝光彩,旁人连笔墨都不舍得多落半个字,然而谁又能说,凭孱弱之力周全自己与孩子一生的她,不幸福呢?
END
半碗,减肥只吃半碗的老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