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麦肯锡指出服装制造业要回流欧洲,三点论证与驳斥你挺谁?
2.河北服装发力迈向中高端
3.纺织服装工业亟须释放创新活力
4.微观中国国际时装周问计产业蜕变
5.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外贸企业又见招工难
6.Canada Goose加深护城河斥资1.7亿收购鞋履品牌
7.Superdry等英国品牌为何纷纷“沦陷”中国市场?
8.安德玛三季度恢复盈利并宣布明年将裁员400名
9.Topshop宣布将关闭天猫店或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10.捆绑抢占家居市场?宜家1.9亿美元入股快时尚H&M
国内盘点
1.麦肯锡指出服装制造业要回流欧洲,三点论证与驳斥你挺谁?
近日,麦肯锡咨询公司公布了一份名为《Is apparel manufacturing backing home?》(“服装制造业正在回流吗?”)的报告。报告显示,服装生产正快速回流到欧洲。
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区域成本、物流运输时间的比较,以及自动化技术带来的影响。
时间是对快时尚考核的首要标准
麦肯锡:
过去10年,廉价劳动力促使中国和东南亚成为服装行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但这一现状如今正在改变,加上运输和进出口费用,土耳其的牛仔服生产成本比中国低3%,在墨西哥的生产成本比中国低12%。麦肯锡专家Karl-Hendrik Magnus表示,服装生产回归欧洲的最大原因还在于物流运输的时间。更短的运输时间让时尚公司能更快地应对趋势作出调整。通常,东南亚生产的服装运达西方市场需要30天的时间,而土耳其到德国的时间仅需3~6天。“对于一些低成本生产的服装而言,在欧洲或北美就近生产更重要。”他这样说道。麦肯锡高级合伙人Achim Berg表示,在以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为主的时代,更快的反应能力是时尚公司保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消费者为了一件新款服装等上一年半载的时间早已是过去式。现在的时尚公司必须拥有灵活的组织架构,这样才不会错过 Instagram上的新鲜资讯,也不会出现商品供大于求的情况。”
时尚行业的“赢家”和“输家”到底差在哪?对此,麦肯锡在今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给出答案,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效率。据悉,好的快时尚品牌的产品交付周期在6~8周以内;而市场上的大多数公司的交付周期在40周以上。
麦肯锡对业内人士调查,79%的受访者认为,就近采购,在2025年将开始加速。
不同声音1:
时间对快时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正是因此,国内的加工企业也正在快马加鞭。以前的交货日期是2个月,现在大的供应商早已把速度提高到1个月。由于距离远,运输时间肯定要比土耳其长。但随着中欧班列等的开通,时间已经在缩短了。此外,众所周知,近几年国内的成本上涨得很厉害,但是否高于土耳其和墨西哥的生产成本,我们并不了解,还需要具体的测算。
不同声音2:
服装生产加工只是整个产业链上的一环,服装生产就近,那么面料呢?辅料呢?难道纺织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要回归吗?欧美就近国家应该并不具备像中国这样完整的产业链;如此一来,面辅料的运输依然要消耗同样的时间成本。
不是东南亚,不是美国,是欧洲
近两年,作为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我们一方面对周围东南亚国家加工产业的崛起时刻保持警醒,同时,国内生产企业又反反复复赴东南亚以及非洲考察,为产业转移做准备。尽管“制造业回流”这个词已经谈了很多年,但目光却更多地聚集在美国。这一回,我们思考的版图上又增加了欧洲以及北美。为何在麦肯锡的报告中比较的是土耳其和墨西哥?事实上,在我国加入WTO之前,西方服装的加工订单主要是交给靠近美国的墨西哥,以及靠近欧盟的土耳其。因此,如果真的回流,条件最成熟的地方依然是土耳其和墨西哥。据麦肯锡统计,2016~2017年间,墨西哥生产一条牛仔裤比我国便宜12%;土耳其比我国便宜3%。在距离上,墨西哥运到美国仓库需要2天,土耳其运到欧盟仓库只需3~6天。而我国的牛仔裤出口欧美,一般海运需要30天。
不同声音1:对此,国内业内人士表示,服装业的产业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产业工人熟练,又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与墨西哥和土耳其相比,我国服装加工产业依然有工人熟练和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就像美国也喊制造业回流喊了好几年,还有分析称美国劳动力没有那么贵了,其实相对来说美国劳动力还是很贵,经过这么长时间经济社会的发展,美国整体的劳动力,不论是个人素质,还是勤奋程度都严重不足。资本一定是要寻求更低成本的,中国的服装加工产业都在准备转移,更别说欧美发达国家了。所以未来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应该是向低成本劳动力去转移。同时,土耳其隔壁的叙利亚在打内战,对土耳其的局势也有影响,局势不稳定,对产业发展影响很大。此外,墨西哥黑帮猖獗,这都是不利因素。
不同声音2:但也要注意,正是因此,土耳其国内有几百万叙利亚难民,因此用工成本极低。
自动化技术带来的变革
麦肯锡:
“自动化技术”是推动生产回归欧洲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目前的服装生产已部分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如激光切割等。未来十年,自动化能节省40%~70%的生产时间,促使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这就意味着,生产一条基本款牛仔裤的时间会从现在的36分钟减少至11分钟。麦肯锡2017年9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服装生产商即将迎来全面的数字化变革。自动化生产的另一项优势在于:精准的制图和切割能减少原料浪费,提升生产流程的可持续性。服装行业的多数专家认为,到2025年,可持续性会成为消费者购买服装的重要决策因素。“Is apparel manufacturing backing home?”报告的联合作者Saskia Hedrich表示:“自动化生产过程使用更少的水、能源和化学物质。临近采购减少了运输距离,也更环保。此外,就近采购还或将降低库存风险。”
不同声音:自动化技术并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发展,全球都在发展,大家拼的是速度。中国科技发展水平可能还追不上英国、美国,但比起土耳其和墨西哥应该是更强一些。即使英美对上述国家做设备输出,但是我们相信国内的发展水平不会逊色。(中国商报)
2.河北服装发力迈向中高端
10月25日至27日,2018河北国际服装缝制设备、面辅料、数码印花博览会暨河北省服装设计大赛成果展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吸引了国内外500多家企业参展。
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产业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但存在设计水平低、知名品牌少、产品附加值不高等突出问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品牌助力服装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挺阔有型的西装、精致典雅的皮衣、飘逸舒适的内衣……10月25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伴随着动感的音乐,上演了一场来自河北服装企业及设计师设计生产的服装秀。T型台下座无虚席,观众感受着河北服装的时尚魅力。
“这是河北省十大服装品牌和十佳服装设计师的产品在河北的首次亮相。”省工信厅厅长龚晓峰表示,河北省服装设计大赛成果展系列活动,是集中展示河北服装品牌文化、时尚创意和先进制造、互联网 产业链等时尚元素和服装制造方面的高端前沿水平和重大成果,是河北省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产业对接合作、加快自主品牌建设的务实之举。
这是继今年7月7日在深圳冀深时尚之夜暨颁奖晚会后,河北省再次发布河北省服装设计大赛评选结果: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的“3502”、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怡嘉琦”等10家企业品牌荣获“河北省十大服装品牌”;刘强、刘玉兰、张芹、张静、李丰、杨学红、陈圆、陈伟平、梁宁宁、程燕飞10位设计师被评为“河北省十佳服装设计师”。
在保定集宏兴服饰有限公司展位,参观者络绎不绝,其“集宏兴”品牌荣获“河北省十大服装品牌”奖项。
“品牌的力量不可估量。”手里已有厚厚一沓名片的集宏兴服饰副总经理王宁告诉笔者,借着河北省服装设计大赛的东风,“集宏兴”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大幅跃升。本次参展,不仅吸引了广大观众,也引起一些高端商场品牌代理商的关注,也许不久,“集宏兴”品牌服装就会入驻全国高端商场。
叫响河北品牌的不止集宏兴服饰公司一家,有着20年历史的“罗珊”品牌也引起许多人关注。河北中天服饰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菁说,过去尽管注册有“罗珊”品牌,但公司以代工为主,与乔丹、佐丹奴、巴拉巴拉等知名品牌公司合作,自有品牌知名度不高。“河北省十大服装品牌”发布后,“罗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未来公司还将继续研发,拓展“罗珊”全系列服饰,将“罗珊”品牌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副处长谢雨晨介绍,河北省服装设计大赛还评选出了20个“河北省成长性服装品牌”,旨在促进河北省服装品牌形成梯队,不断层不断代,形成河北服装品牌效应,推动服装产业从低端迈向中高端,增强市场竞争力。
设计引领服装产业走向中高端
一条蚕丝裤六七百元、一套内衣三四千元、一条家居裙上万元……
在肃宁卓尔纺织制品有限公司展位,听到营销总监崔荣占的报价,很多人都感到吃惊。
“传统内衣以纯棉为主,我们加入了蚕丝,吸湿透气,吸附性好,不易生螨虫,更加舒适健康。”崔荣占介绍,设计、原料、加工、销售等环节,该公司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设计发挥着引领作用。”他说。
最初该公司“雨诗桐”品牌定位中端市场,经过设计师的调研分析,基于产品品质,该品牌定位更加明确——高端群体。正是由于将设计贯穿了产品选材、工艺、款式、品质等全过程,今年“雨诗桐”品牌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服装品牌”。
尝到设计带来的甜头,10月25日,肃宁卓尔纺织制品有限公司与“河北省十佳服装设计师”李丰签订合作协议,借设计师之力提高产品竞争力。
对于河北省昭友绒毛纺织有限公司而言,设计更加显得不可或缺。
过去给阿玛尼代工,昭友公司利润率仅为10%,且作为供应商稳定性不强;如今通过设计打造自有品牌,产品附加值高出三四倍,攀升至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中上游,市场话语权也在不断增强。设计师团队预测流行颜色、设计产品款式、重塑品牌形象,昭友知名度迅速提升,今年以来订单数量同比增长20%。
谢雨晨认为,质量是基础,设计是关键,要充分发挥河北省纺织服装产业基础雄厚、加工能力强大、产业工人集聚的优势,增强设计能力,通过购买设计或培育设计团队,推动服装企业由代工贴牌生产为主走向自主设计品牌之路。
智能制造驱动服装企业提质增效
完美解决针织布料卷边问题的自动铺布机、实现快速准确定位加工的送料式激光切割机……博览会上,先进服装缝制设备和管理技术,给服装企业带来了一场智能制造的盛宴。
博览会期间,河北欧玛尼服装有限公司与安徽奥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鑫威服装有限公司与上海和鹰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河北夺标狼服饰有限公司与河北尚品服装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署合作协议。
省纺织与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刘连红认为,通过工艺、装备、产品的技术改造,推进智能制造,建设信息数据云平台,实现工艺库、款式库、样板库、材料编码等系统之间对接,实现自动化、标准化生产,有助于企业提质增效,保证产品的一致性、精准性。
“在原料生产环节,我们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羊绒分梳设备进行改造和调整,成功分梳出了含粗率、含杂率优于国家标准的高品质精品羊绒,填补了国际市场空白,形成了独有竞争优势。”河北泰兴羊绒纺织有限公司的“衣尚”品牌荣获“河北省十大服装品牌”,该公司董事长孙连江说,在科技创新方面,他们已获得7项新型实用技术专利,涵盖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私人定制已成为时尚服装产业的发展趋势。站在3D定制仪前,完成体型的数据录入后,可对用户进行个性化设计。大至整体造型,小到一粒袖扣的选择,下单后工厂云平台就能收到客户的订单信息,仅需7至10个工作日就能送货上门。
从信息数据采集到生产端、物流端,全部实现大数据管理,同时实现柔性生产,每件衣服都是单人、单版、单裁、单件。2017年泰兴羊绒开始推出量身定制业务,开展3D可视化设计、虚拟试衣等智慧化生产,推动企业由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制造模式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变,实现了定制生产智能化,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孙连江说,目前量身定制业务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壹名服装服饰装备科技集团总裁杨壹名认为,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相比,私人定制服装虽然增加了工艺难度,但也能融入更多时尚元素,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有效供给,增加产品附加值,是未来服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河北日报)
3. 纺织服装工业亟须释放创新活力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纺织工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发展。当前,内外部形势与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既是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挑战,也是行业结构性调整的机遇。未来,行业发展更需强基固本,进一步释放创新发展活力。
把握机遇跃升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纺织行业不断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链,产品结构更加多元,实现了从规模发展到质量发展的跃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日前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四届第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指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纺织工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整体获得了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中国纤维加工总量从1978年的276万吨(占全世界比重不足10%),发展到2017年的5430万吨,增长了18.7倍。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逆差为11.3亿美元,其中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10.3亿美元。2017年,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为2488.9亿美元,是1978年的241.6倍,占全国货物贸易顺差总额的58.9%。
纺织工业主动融入全球化潮流,把握住了发展机遇,实现了由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延展。上世纪80年代,行业顺应全球产业转移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潮流,"三来一补"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特别是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管理之后,中国纺织工业驶入全球化发展的快车道,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由1978年的21.5亿美元跃升至2017年的2745.1亿美元,增长了126.4倍,在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中占比达35.8%。
在40年的探索中,纺织行业深化自主创新,全产业链整体制造能力已达国际先进水平。2016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9.16万元/人,是1978年的44.5倍。纤维材料技术发展迅猛。碳纤维、芳纶等一批纤维自主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纺织制造技术开始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变。场景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广泛渗透,行业新模式、新服务不断涌现。
"当前,纺织行业利用国际资源的重心已从最初的产品、资本、技术'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且实践着产品'走出去'、产能'走出去'、资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的跨越。"孙瑞哲介绍说,目前,骨干纺织企业通过绿地投资、资本运作等途径积极开展全球产业链布局与跨国资源整合。截至2017年年底,纺织行业境外投资存量达88.1亿美元,年营业收入逾100亿美元。
应对挑战积极创新
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变化。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发展动能正在深刻调整。一方面,在技术创新与贸易合作的推动下,要素资源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深度交织。另一方面,不同要素间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国家间的资源禀赋优势在发生明显变化。生产能力和消费市场重心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国际竞争日渐激烈。全球贸易关系更趋复杂,贸易摩擦更加频繁。
尽管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2018年以来,纺织工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出口持续回暖。据海关统计,1~8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不含94章)为1814亿美元,同比增长3.7%,增速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孙瑞哲提醒,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复杂变化的大背景下,市场正在发生四个维度的结构性变化,值得行业关注。
一是产业链结构的变化,制造价值正在被重新认知。随着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设计、研发、生产、服务等纺织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行业企业已经开始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体验转变,从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从提供设备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以智能化、服务化为方向,制造环节正逐渐成为产业创新与价值实现的中枢。
二是要素结构的变化,知识作为要素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创新作用日渐凸显。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已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就纺织服装行业而言,在信息技术、纺织技术、材料技术、环保技术的深度交融中,供给的方式内容更加丰富,智能可穿戴、多功能纺织品等组合式创新快速发展。
三是渠道结构的变化,新经济作为重要产业风口和价值渠道,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作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表现尤为明显。但由于规模体量大、领域区域广、技术模式新、增长迭代快,新经济相关领域在政策制定与监管方面处于滞后状态,亟待规范发展。
四是价值结构的变化,绿色发展成为价值来源和生命线。
基于此,中纺联的未来工作将注重强基固本,深化行业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在新材料、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的技术与应用创新,提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外合作,链接市场资源,拓展渠道,创新模式,继续推进与国际时尚产业的交流合作,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国际商报)
4. 微观中国国际时装周问计产业蜕变
行业观察:设计师品牌突围创新是唯一路径
中国国际时装周今日(11月2日)就会落下帷幕,本届时装周以“向阳而生”为主题,据统计,汇聚了来自海内外的140余个品牌与近150位设计师,发布会数量创历史新高。
与其他国际时装周相比较,中国国际时装周除了有相似的引领潮流、发布趋势的定位外,还特别强调要扶持独立原创设计、传播优质生活方式——因为只有这两项观念的影响力持续加码,正处于萌芽、蜕变时期的中国设计师品牌才能有机会在逼仄的外部行业环境下,得以生长、茁壮。
熟悉时装行业的人都知道,有关“设计师品牌该如何突围?”的话题,其实并不只是在国内发生,而是一个全球设计师们、原创者们都在思考解决的现实问题。
近几年,受到零售行业整体寒冬、步入弱势周期的影响,定位“小而美”的设计师品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国际上,Edun、Christopher Kane、Stella McCartney……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设计师品牌的股权,都不约而同地上了奢侈品集团的“抛售”名单。
而国内的这些“后起之秀”,幸而诞生于消费购买力持续上行、不断升级中的中国。但他们的日子,却也很难说“好过”。ALICIA LEE独立品牌创始人李坤,此前在录制“时尚大师”节目的现场就曾指出,现在国内的产业链条依然是“量化产出”,粗放经营的比较多。设计师品牌想要一些独立的、个性的创作,有时候不只是需要向市场妥协,也需要向产业链妥协,想要“一点点的创新”,有时候都需要花很大力气去协调资源,以及付出较高的成本。
但“不创新”,对于设计师品牌来讲,就意味着“消亡”。且这些创新,对于仍在萌芽、发展中的中国设计师群体来讲,可能要超越时间与潮流,在时尚的“表象”之后,寻找到真正的文化、社会根基,寻找到赋能于他们的内在驱动力,才能定位出真正属于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品格”。
令人欣慰的是,在本届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我们看到有许多品牌的确开始了格局更为辽阔的实践。
NE?TIGER的“一带”系列,创意来源于国计民生,以中国工艺之美,雕琢“大国气象”,气势磅礴、引人侧目;陈闻的“无界森活”大秀,则专注于探讨人、自然、服饰之间的融合关系,很有几分“问道”之态;EVE CINA依文“草原绣梦?巾帼匠心”大秀,则将目光聚焦到了大草原,力求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美学相结合,让古老文明及传统手工艺用最时尚的方式得以展现和传承。
他们的实践可以说是都很“中国风”,但未必不是世界的。时尚本无界限,只要创新是来自于匠心、匠人的精益打造,品质优异的他们就有被市场相中,获得经济效益的可能性。
但行业市场、消费群体是否也需要反思,当我们的设计师群体正在努力地去探索创新,铺设“未来之路”时,我们的观念是否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转变?
过去10年中,服饰消费品在数量上极大地丰富,快时尚的单品“十几天就能换一批”,但我们的衣柜是否也真的需要“日日上新衣”?
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服饰制造业世界闻名,成为了大牌们的“代工厂”,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为了经济效益,不愿意去为出产量“小”,要求工艺却很高的设计师品牌服务,是不是可以算作“竭泽而渔”?
过去的30年里,“衣食住行”的消费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但“衣以载道”,穿搭背后的中国独有哲学与文化却很少再有人提起,这是不是一种“思想后退”?
这些问题,在时装周的大幕落下之后,恐怕还需要我们进行持续而深刻的思考。(新京报)
5. 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外贸企业又见招工难
在键盘声嗒嗒作响的办公室里,外贸业务员小孔一边忙着查收邮件、发询盘,一边还要忙着其他业务员所负责的跟进生产进度和物流情况,而周围的几个外贸业务员也都是一人兼顾两三个人的负责区域和业务,忙的不可开交。
“你的那位同学什么时候能到岗?”外贸总监蒋励显得有些焦灼地问小孔,而另一旁的人事经理对蒋励说,纺织工也没招到合适的。
“目前正值?双十一‘和?黑色星期五’等订单旺盛期,但企业再次遇到招工难。”蒋励告诉记者,作为浙江棒杰数码针织品股份有限公司外贸总监的她,随着近年来客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但企业外贸业务员的队伍却不稳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而公司生产一线的劳动力不足、新老员工接替不顺利等更是成为目前企业最大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不只是服装企业,在义乌小商品城,一家工艺品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一些配件生产商的外迁,导致该工艺品外贸企业受到物流时效性差等因素的影响而成本增加,又因为行业整体以价格下滑来维持竞争优势,所以利润就变得很小,企业员工流失很普遍,不容易招到人和留住人。
招工难成外贸企业普遍困境
“90后谁愿意做这个?”在蒋励看来,在年轻人更青睐于投身互联网、金融、IT等行业的今天,多数外贸企业由于生产一线的熟练性工作内容单一、时间长、辛苦强度大等特点,已不再容易吸引到年轻人,同时又因为物价的上涨和生活成本增高,员工对薪酬的期望值也在增加。对于一些小企业或是利润不好的企业而言,无力负担较高的用工成本。
“我们企业目前给一线熟练工的月薪是5000元,并且包吃住,但还是很难招到人。”一家义乌的纺织轻工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记者在义乌小商品商城走访时了解到,招工难成了外贸企业的普遍困境。一家来自广东的玩具企业告诉记者,为稳住员工,企业为招进来的员工尽可能地做一些拓展技能的培训,让员工成为多面手,但经常会面临着员工的跳槽,人才流失现象很普遍。
“虽然义乌是个充满商机的地方,但在人才引进方面依然欠发达,没有像上海、杭州那样的人才引进政策。”蒋励说,很多外地年轻人只希望在家门口工作,不愿到义乌来,在义乌工作的员工会考虑到住房等一些长久实际性的因素。
记者看到一项浙江房价的数据,作为经济强省的浙江,是全国综合房价较高的省份,而今年义乌房价以21476元/平方米的均价在浙江省排第二,今年4月份义乌二手房均价为19618元/平方米,同比增长29.08%。
义乌市圣诞用品行业协会会长蔡勤亮告诉记者,义乌是周边一片地区中的金融中心,随着近年来义乌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房价的上涨,在义乌工作的工人对生活的要求、对薪资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企业来说,生产成本会比周边其他地方高,所以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开始转移到浙江省相对偏远的地区,以及江西、安徽、河南等省。
升级设备和产品以减少成本
“东南亚普遍的劳动力成本在120到200美元内,非洲甚至包吃住的情况下只要100美元,而国内目前月薪为5000到6000元,企业税负还高。”一家转移到越南加工生产的服装企业的外贸业务员对记者说。
义乌市商务局出口贸易科副科长黄俊侨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有些外贸企业向内地其他省份转移,有些向东南亚转移。由于目前东南沿海地区土地贵、资源紧张、房价上涨、生产成本大幅提升,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安徽、四川、贵州、河南等省份转移。有些企业将工厂搬到越南、孟加拉国等地,由于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等因素,有能力和有意愿的企业在考虑转移。
记者了解到,虽然东南亚劳动力成本低,但也有一些外贸企业表示不如国内生产更具备优势,另外一些低价的工艺品、礼品企业考虑到物流、交通等其他环节的成本,而不考虑转移。
“对于没能力转移或是不便于转移的企业而言,通过更换设备和升级产品来控制成本。”在黄俊侨看来,设备升级一是为了减少人工成本,同时也是为了产品需要,有些产品是需要新设备来生产的。升级产品可以提高产品价格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下一步企业会继续引进高端智能设备,包括自动化包装等,能需要设备和智能技术完成的环节,就解放劳动力。”蒋励对记者说,同时企业在稳住员工方面做更多的完善,比如员工居住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对于员工来说,挣钱是一方面,同时也在看重发展空间和个人价值,企业应多给予员工在事业上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注重员工的技能培训,由单一工种变成多工种,而不应太顾虑人才流失,眼界应放长远。除此之外,还要制定一些奖励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记者在走访中获悉,多数外贸企业认为,下一步将调整产业结构,向上游产业链延伸。一些传统制造企业表示将向智能制造转型,以通过精益生产降低成本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改造为技术密集型企业。
“外贸企业招工难是长期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建立精益生产体系、增加员工收入、改善员工生活环境的同时,不断将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是一方面,同时需要人才引进等一系列地区性政策的支持。”蒋励说。
(亚洲纺织联盟)
国际盘点
1. Canada Goose加深护城河斥资1.7亿收购鞋履品牌
自去年成功登陆多伦多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后,Canada Goose加拿大鹅还在寻求更大的突破。
据时尚商业快讯,加拿大奢侈羽绒品牌Canada Goose(GOOS.NYSE)日前宣布已斥资3250万加元(约合1.7亿人民币)收购了加拿大户外鞋履公司Baffin,交易的资金来自其持有现金以及向卖方发行150万加元限制性附属投票权股份,此次收购将为Canada Goose继续加深户外服饰的“护城河”增加矩阵。
Baffin创立于1979年,其鞋履产品与Canada Goose的羽绒产品一样抗寒性极强,其生产的Snow Monster和Icebreaker是人们前往极地时鞋履的选择之一,同时该品牌也会生产一些较为日常的户外鞋履。交易完成后,Baffin将作为Canada Goose的全资子公司由原有团队继续保持独立运营。
Canada Goos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ni Reiss表示,其与Baffin总裁Paul Hubner认识多年,并看好其创新户外用品的前景,早前有分析指出,随着消费者对户外运动的兴趣日益高涨,时尚与功能性兼具的品牌正成为受益者。
据悉,Paul Hubner是户外鞋履制造和设计方面的专家,也是一位真正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曾亲自前往北极和南极的山上测试他的产品,并登上过珠穆朗玛峰,他在制鞋行业拥有的30多年经验将为Canada Goose在鞋履行业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
不过,Canada Goose要想在全球户外鞋履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并非易事,其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包括L.L.Bean、威富集团旗下的The North Face和Timberland,以及近期业绩持续高涨的Columbia。Dani Reiss坦承,Canada Goose要想推出自己的鞋履产品还需要一段时间。
Canada Goose的前身为Metro Sportswear集团,由波兰移民Sam Tick创立于1957年,以其抗寒的风雪大衣闻名,零售价在900美元和1500美元之间,由于采用纯动物羽毛和皮毛制作,Canada Goose的保暖性能一直被消费者所认可,更一度成为好莱坞明星冬天拍戏时的必备衣着,被消费者称为“时尚界的路虎”。
值得关注的是,1997年Dani Reiss开始参加公司管理时销售额仅为300万美元,在Dani Reiss掌舵下,Canada Goose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于2013年被私募基金贝恩资本以2.5亿美元收购多数股权,随后海外市场逐渐扩大,10年间公司销售额已暴涨100多倍。
除了明星效应外,营销专家Rob Fields还指出,Cananda Goose近年来迅速蹿红与全球极端天气愈发频繁有关,保暖性极强的羽绒服能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
在意识到仅依靠批发商销售产品的弊端后,Canada Goose从2016年开始开设自营专卖店,目前已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和法国设立独立的地区官网,并计划到2020年陆续在德国、瑞典、荷兰、爱尔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奥地利7个欧洲地区推出电商官方网站,结果将零售网络扩展到全球各地。
由于假货猖獗,Canada Goose于今年初决定进军中国市场,其在大中华区的线下实体首门店已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开业,Canada Goose在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旗舰店也已投入运营。该品牌正通过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同时在线上线下加速渗透中国市场。
得益于积极的扩张策略,Canada Goose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内的销售额同比大涨59%至4470万美元,毛利率为64%。从数据方面来看,Canada Goose连续9个季度收入的高增长证明其在产品方面的改革已略有成效,对于消费者而言已超出功能性需求。
有分析指出,虽然Canada Goose主要销售具备保暖性质的羽绒服,但为打破天气对羽绒产品的限制,该品牌上市后还推出了意大利制造的羊绒日常服饰与配饰,此次试水鞋履行业也是为了提高集团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以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Canada Goose声明中特别强调,收购Baffin将不会集团2019财年业绩产生影响,更多交易细节会与第二财季报告一同发布。
消息发布后,Canada Goose(GOOS.NYSE)股价上涨1.69%至55.49美元,自今年以来累积增长74%,目前市值约为60.5亿美元。(LADYMAX时尚头条网)
2. Superdry等英国品牌为何纷纷“沦陷”中国市场?
被称为拥有“纯正英式血液”的英国潮牌Superdry,在近日发布了业绩预警,这个混搭着日式元素图案和美式复古风格、在英国拥有超高人气的潮牌不仅跌入了业绩泥潭,而且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业绩持续低迷,并且连续三年亏损,去年在中国的亏损已扩大至210万英镑(约合1892万人民币)。
近年来知名英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纷纷“沦陷”,拥有麦当娜、水原希子等明星粉丝的Topshop“走”了,英国时装零售巨头之一的New Look也“离开”了,业界人士纷纷感叹,英国服装零售行业似乎进入了“寒冬”?
Superdry连续三年亏损 New Look、玛莎百货等英国品牌退出中国市场
Superdry是成立于2003年的英伦酷拽时尚品牌,从备受青睐的“OSAKA”标志的5种T恤开始,Superdry于英国走向全球,目前其产品在全球超过500个网店均有销售,赛琳娜?戈麦斯、贝克汉姆等明星都是该品牌的粉丝。
除了“老字号”知名品牌的转型,还有一些国潮新势力例如Randomevent推出的“不怎么 Nice”系列T恤一度卖断货,以及伴随着80、90后成长的老干妈、康师傅、旺旺等品牌的跨界输出,积累了多年的中国潮流文化与国潮品牌正受到来自各方的助推,大批地涌向市场,从国内走向国际,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对国外不少品牌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洞察年轻消费群体需求因地制宜调整战略
全球消费领域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是,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在可见的未来,中国依旧将是世界上增长非常快的消费者市场之一。零售市场进入疲软期,不止是英国品牌,许多国外品牌都在抢占中国市场,以规模扩张见长的国际快时尚品牌Zara、H&M、GAP都在放缓门店扩张的步伐,本土化的调整、消费需求的洞察等战略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年轻新势力的消费喜好永远是潮流导向之一。在腾讯发布的《00后研究报告》中显示,特定的成长背景、不同的生活态度造就了00后独特的消费观,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兴趣消费,认为国产品牌不比国外品牌差,并且倾向于产品的使用体验。作为潮流、时尚品牌消费主力的90后、00后,洞察这一群体的需求,就是牢牢抓住了未来的市场。
商品与服务的平衡、体验与效率的平衡正是当下零售行业面临的挑战,也是国外品牌面对中国本土竞争对手的创新方向,只有不断因地制宜地调整战略,才能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取得一席之地。(赢商网)
3. 安德玛三季度恢复盈利并宣布明年将裁员400名
Under Armour本周公布了三季度业绩情况,第三季度整体收入为14.4亿美元,高于预期的14.2亿美元。报告的净收入为7530万美元,高于一年前的5420万美元。净销售额增长仅有2.4%。股价飙升,这要归功于海外销售激增和促销活动减少。
安德玛三季度超预期的盈利水平和上调全年利润目标的举动大幅提振投资者信心,集团A级股Under Armour Inc.(NYSE:UAA)在周二早段飙升较多时是27.2%,创十年较大升幅。
周二早上,首席执行官凯文普朗克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将会继续增加女性产品开发。Under Armour本季度大服装收入增长4%,鞋类销售持平,配件收入下降6%。它的Curry 5和Project Rock 1是近期较畅销的两款鞋子。毛利率上升20个基点至46.5%,高于分析师预期的45.8%。
两年来,这家运动服装制造商一直致力于扭转亏损,销售停滞以及激烈的竞争,关键零售商的关闭以及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口味引发的股价大幅下滑。
三季度期间该集团进一步关闭亏损门店及设施,值得关注的是Under Armour已经更新了其重组计划,包括明年年初在全球裁掉400名工人,安德玛表示,由于遣散费约为1000万美元,该公司目前预计与此相关的成本在2亿至2.2亿美元之间,高于此前预计的1.9亿至2.1亿美元,并且Under Armour还任命投资人Mohamed El-Erian加入董事会。
此外,有分析师对安德玛的库存和没有爆款提出了担忧,这可能会使销售额和收益目标难以实现。事实也确实如此安德玛在上周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管理层低估了出售多余库存的难度,并且需要提供更高的折扣。
运动鞋热潮随着秋冬季节到来也呈现减退趋势。彪马的首席执行官比约恩?古尔登(Bjorn Gulden)就在彪马近期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运动鞋热潮有所放缓。”当市场上的运动鞋琳琅满目时,挑花了眼的消费者注意力日益游移,口味也变得刁钻。
大品牌面临着更大的产品更新和创新压力,希望求新求快来对抗消费者的审美疲劳。由此观之,整个国际运动品牌行业都不能放松警惕,激烈的竞争让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刺激”了。(品牌服装网)
4. Topshop宣布将关闭天猫店或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继New Look后,再有英国快时尚在中国市场溃败。据时尚商业快讯消息,Topshop今日在天猫突然发布公告称因国际业务运营策略调整,将关闭天猫旗舰店并即日起全店清仓。Topshop原本计划今年9月在上海开设中国内地旗舰首店,但已经夭折。
与合作伙伴分道扬镳后,Topshop中国扩张进程再次受阻。
今年8月,Topshop宣布终止与中国特许经营合作伙伴尚品网的合作。尚品网自2014年开始便帮助Topshop通过电商渠道试水中国市场,并于2016年12月达成协议,在中国全渠道运营Topshop,一度计划在中国内地开设80家的品牌门店。
Topshop发言人早前声明,消费者在11月30日前仍可在尚品网和天猫旗舰店购买品牌的产品,将继续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不过有内部消息人士表示,从目前突然提前关闭天猫店铺来看,Topshop似乎正在放弃中国市场。
作为一个拥有50多年历史的英国快时尚品牌,Topshop对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的中国市场十分看重。2014年9月,Topshop、Topman以及Arcadia旗下另一个女装品牌Miss Selfridge进驻尚品网,并由尚品网负责运营Topshop的天猫店。尚品网早前透露,由其负责运营Topshop在中国的线上生意后,一年内就帮助品牌卖出了10万条牛仔裤。
有分析人士认为,现在无论是Topshop还是尚品网都身陷动荡局面,造成了二者在中国市场合作的受阻。据Topshop母公司Arcadia集团早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旗下核心品牌Topshop和Topman两个品牌在截至去年8月26日的财年内亏损达1100万英镑,销售额则同比下跌6%至9.33亿英镑。集团表示,录得亏损的原因主要和不断上涨的租金成本有关。
今年2月,Topshop首次缺席伦敦时装周,原因不明。另据英国媒体早前报道,Arcadia集团已通过汇丰银行为Topshop 和 Topman两个品牌寻找买家,二者也可能被单独出售。此前曾有传闻称中国山东如意集团有意收购,但双方随后对此事予以否认。
Arcadia 集团由 Topshop 创始人Philip Green创立,目前由 Philip Green 妻子 Tina Green 实质控制的 Taveta Investments 公司拥有 75% 的股权,另有 25% 的股权于 2012 年被美国私募基金 Leonard Green 收购。
值得关注的是,英国一份报告称近期针对Philip Green动用特权禁止手下揭露其性侵犯行为的指控已对Topshop的品牌形象与认知度造成损害。自消息传出以来,Topshop的Buzz评分已经从0下降到-7,在品牌目标客户群,即18至34岁消费者中的评分跌幅更大,从14骤减至3,YouGov预计Topshop未来几个月将继续面临严峻挑战。
早在2012年,Topshop就计划在上海开设其在大中华区的独立首店,但在跟内地代理合作伙伴上来回拉锯战等原因的影响下不了了之。有业界人士表示,该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实在太晚,早已错过了快时尚扩张的窗口期。借助香港连卡佛的资源,2013年Topshop在香港中环开设了一家两层的独立门店,成为大中华区的首间店铺。面对H&M、Zara等已进入中国超过10年的快时尚品牌,姗姗来迟的Topshop在内地的发展空间受到质疑。
有业界人士表示,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消费者也变得越来越“聪明”,变得更加在意产品的质量和设计,无论是Zara、H&M,还是后来者Topshop,在征服中国内地消费者的道路上将面临更多挑战。目前全球时尚零售行业正在经历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经营模式与零售渠道逐渐向数字化与年轻化倾斜,这让传统快时尚面临巨大的挑战,不可否认的是,品牌的运作效率正被消费者对新鲜感的追求不断推动,快时尚开始感到警惕。(3年来业绩极差!快时尚Zara上半年仅录得2%增长)
2016年5月,英国时尚电商网站Asos宣布停止中国区运营。该中文网站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经营不善。财报显示,Asos中国区业务共亏损 860 万欧元,而关闭中文网站、配送中心和上海办公室还产生了1000 万英镑的一次性关闭成本及 400 万英镑的运营亏损。除货品更新慢,不适合中国消费者品味外,Asos与Topshop在中国都存在同样一个问题,在中国的定价偏高,缺乏价格优势,使得英国的快时尚品牌在中国无法立足。
就在一周前,快时尚品牌New Look在中国市场也宣告彻底失败,将关闭所有的130家门店。(LADYMAX时尚头条网)
5. 捆绑抢占家居市场?宜家1.9亿美元入股快时尚H&M
全球快时尚正持续洗牌,如何稳住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成为各品牌非常头痛的问题。
据彭博消息,瑞典快时尚巨头H&M集团于上个月获得同样来自瑞典的家居零售巨头宜家控股公司Interogo 共17亿瑞典克朗,约合1.90亿美元的注资。目前,Interogo通过子公司IH CAPITAL HC1 AB 持有H&M集团的1018万股流动股,占总股本0.6%,同时拥有0.3%的投票权。
值得关注的是,H&M集团主席Stefan Persson在过去两年中不断增持集团股票,目前已持有761,834,072股股份,占总股数的46%,在股东大会的投票权达73.8%,令业界纷纷猜测其是否在为私有化做准备。
Stefan Persson表示,该传闻毫无根据,并强调H&M集团一直在努力解决积压库存以及来自在线零售商的挑战,Interogo发言人Anders Bylund也否认此次投资是为了协助H&M集团私有化,表示评估集团之后认为对H&M集团的投资是长期的财务投资。
作为快时尚鼻祖之一,创立于1947 年的H&M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加速推出新品牌,以刺激业绩加速增长。除核心品牌H&M外,该集团旗下品牌还包括COS、&Other Stories、Monki、H&M Home和ARKET等,以及折扣电商平台Afound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虽然H&M集团早在9年前就开始涉足家居领域,但H&M Home在集团总销售中的占比一直较小。目前,H&M家居系列产品主要包括毛毯、地毯、靠垫、窗帘和餐具等。
此次入股令业界对两家公司的互补合作充满想象,不过,此前H&M Home一直以电商模式运营,直至今年8月才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Biblioteksgatan开设独立概念首店,第二家店则于9月在德国慕尼黑开业,另外还有6家计划于今年底在欧洲推出。尽管H&M Home与宜家都是家居产品,但两者在体量和产品方面存在明显区别,H&M Home主要以家居软装为主,宜家则涵盖家居软装和硬装等全线产品,例如沙发、书桌和床等。
与此同时,H&M集团旗下的其它品牌也在根据市场状况不断作出调整。据悉,该集团于去年底新推出的Nyden品牌已被收回,部分员工则已从洛杉矶办事处退出。据悉,H&M未来会继续运营Nyden,但不会再以独立在线品牌的形式存在,品牌创意总监已于今年夏天离职。
对于已成为集团第二大增长动力的高端品牌COS,H&M集团对其抱有很大的期望,该品牌去年销售额已进入10亿美元俱乐部。今年9月,COS正式入驻天猫开设旗舰店,主要发售女装、男装和童装在内的多个品类,并计划在天猫首发 COS x Studio Swine联名系列。
核心品牌H&M则通过与Moschino的合作系列再次点燃社交媒体,除传统的数字化营销外,H&M今年的联名系列发售还结合了新的游戏模式,令消费者在预订购买席位的同时更具趣味性,系列产品将于11月8日同步登陆品牌指定门店、官网和天猫旗舰店限量发售。
首席执行官Karl-Johan Persson早前表示,时尚行业持续变化,H&M集团目前正处于过渡时期,其转型策略已逐步生效,未来将从丰富品牌组合、优化线上线下业务机构以及数字化三个方向着手,对集团业务进行全渠道零售革新。
据相关数据,在截至8月31日的第三季度内,H&M集团利润受转型重组产生的一次性成本增加影响,同比大跌19%至39.1亿瑞典克朗,约合3.51亿美元,销售额则同比增长4%至648亿瑞典克朗,约合71.6亿美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H&M集团与宜家的联手或许意味着该集团将开始大力发展家居行业,宜家也可借此机会进一步渗透时尚领域。
自从巴黎世家推出高价版“宜家购物袋”后,宜家便成为各品牌争相合作的对象,在 6 月 7 日开幕的第 5 届宜家设计体验日上,宜家公布了与Off-White设计师Virgil Abloh联名系列“MARKERAD”的产品。据悉,与宜家达成合作的还有adidas、巴黎买手店Colette店主Sarah Andelman、LEGO、SONOS、Stefan Diez等品牌和设计师。
此外,宜家也计划利用H&M Home自2009年以来积累下来的电商资源加速布局线上市场。虽然宜家在线下拥有着成熟且较为完善的门店网络,但其在电商方面一直持保守谨慎态度,在其他国外品牌进驻天猫或京东时,宜家依然保持着线下的商业模式。
随着消费者逐渐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宜家对电商渠道在慢慢改观。据时尚商业快讯早前报道,宜家已于今年8月与微信合作推出全球电商小程“IKEA宜家家居快闪店”,并于上月悄悄在国内推出网上商城,目前主要面向安徽、江西、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区域内的35个城市开放。
宜家同时还在推进后台订单系统、仓储系统、ERP等系统的全面打通。而物流方面,宜家在开放中心仓外,还与京东物流体系合作完成物流配送。有业界人士认为,宜家上线微信小程序和开设官网的举动可以视为宜家拥抱电商的重要变化。
对于H&M等快时尚的落寞,有观点认为本质还是因为庞大的线下实体门店网络,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设计失去新鲜感,面对突如其来的“快时尚寒冬”,H&M集团与宜家的此次“抱团”能否碰撞出火花仍是未知数。
自今年3月股价跌至2005年以来低水平后,H&M目前现已恢复增长了36%,目前市值约为2628亿瑞典克朗,约合2008亿元人民币。( LADYMAX时尚头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