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1)

蠡园位于无锡市风光秀美的蠡湖之滨,是国家重点名胜区“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蠡园是一处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闻名的江南水乡园林,是演绎范蠡西施爱情传说的地方,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湖因人而得名,园因湖而得名。 蠡园因紧傍蠡湖而得名。蠡园始建于1927年,由号称“面粉大王”的王禹卿出资所建,因其仰慕范蠡的为人,故取名“蠡园”。1930年,王家的亲戚陈梅芳在蠡园旁建造了另一个园林,据范蠡在此与乡民一起养鱼的传闻,取名“渔庄”,并声称要胜过蠡园,故又别名“赛蠡园”。1952年,园林部门将蠡园和渔庄合并,沿用“蠡园”旧名,园内有四大景点,即假山耸翠、南堤春晓、长廊揽胜和层波叠影。 蠡园三面环水,远眺翠嶂连绵,近闻长浪拍岸;南堤春晓,桃红柳绿;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耸翠,曲折盘旋;亭台楼阁,层波叠影。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咏有佳句:“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蠡园假山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山水交融之“假山真水”的无限情趣。 蠡园是蠡湖风景区中风景最盛的地方,长长的柳堤,临水的长廊,细巧的小桥,绚丽的轩亭,无论站在哪个点上,从什么角度去观赏,都是美的如诗如画。

门厅

这是一幢颇具江南地方特色的“石库门”建筑,原系“渔庄”大门,经数次改筑,辟为蠡园正门。它面阔三间,进深九界,双坡小青瓦屋顶,方砖贴面,下为金山石墙裙,门额为金色“蠡园”二字。门厅后墙又开八角形门洞,接出暗廊,廊端又开月洞,由此入园。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2)

门厅

迎面八角形门洞上方,为“蠡湖烟绿”匾,由原江苏省政协主席孙领先生手书。两侧为128字的“门”字长联,无垢撰句,陆修伯书。联云:一湖春风秋月,多少事,专诸脍鱼,范蠡著书,千载艳说西施,又道张渤开犊,朱衣复虞俊忠魂,遗王问草堂,高子水居,蓼莪辟青祁苑囿,卜筑历时七旬,蔚然今朝规模;

九天夏雨冬雪,几许情,莲叶听声,疏柳裹银,四季妙绘园亭,却说掇石耸翠,南堤映夭桃晓色,有长廊揽胜,层波叠影,花木掩高阁低榭,擘划延地五里,灿乎明日图画。

这副楹联的上联,讲蠡湖的传说掌故和湖边名胜古迹。其中专诸、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前面已有交代;湖边古迹见后述;结尾三句,指的是蠡园造园沿革。下联叙述蠡园风光,其最后两句,是说蠡湖已开始新一轮的风景开发,无锡的第二个“西湖”将更加美丽。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3)

迎面八角形门洞

四季妙亭

四季妙亭建于1954年。四亭造型完全相同,一律黄顶红柱,三面置有坐槛靠背,栋梁间彩绘四季花卉。春亭旁种梅花,夏亭旁种夹竹桃,秋亭旁栽桂花,冬亭旁种腊梅。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4)

四季妙亭

1980年公开征求亭名,选定春亭、夏亭名“溢红”、“滴翠”;秋亭、冬亭为“醉黄”、“吟白”。四季亭周围有小桥流水,石径穿插,设小舢板供游人泛舟。四季亭左,有小桥通四面环水的小岛。 岛上建有八角攒尖的敞亭,翘角处塑杂技雕像。亭旁有高约1.6米、宽约1.8米的砖刻,上书“渔庄”两字,为清末进士谢霈所书,此系渔庄遗物。四季亭后为大草坪,浅草如茵,是人们坐卧歇息的好去处。

南堤春晓 四季亭南,沿湖筑大堤半围,阳春三月,堤上300余株垂柳,柳枝飘曳,400余株桃花竞相吐艳。一湖碧水,数峰青山,分外妖娆。长堤西南角临湖屹立六角亭,绿瓦红柱,亭内12根楞木上雕有60只金凤凰,每5只凤凰由一条龙率领。正中绘以双龙戏珠,故俗呼“龙风亭”。亭上悬“月波平眺”额,亭旁有游船码头,通鼋头渚风景区。

千步长廊

位于蠡园东部,临湖而建,始建于1927年,长289米,是老蠡园与渔庄在1952年连接的建筑物。长廊曲岸枕水,一侧依墙而筑,呈半封闭式。墙上遍开漏空花窗,用一色中国小青瓦砌成,89个(现存80个)花窗图案各异,富有我国民族建筑工艺特色。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5)

千步长廊

长廊中间,架两座跨水廊桥,立月洞门8处,高低起伏,显得深邃多变。廊内有“饮绿”、“雪浪”、“澄波”、“织雨”、“伫月”等砖刻题额16方,东廊墙上嵌有名人碑刻38方。游人透过花窗,可见亭台、楼阁、山水、桥廊、尽得窗窗景异之妙;另一侧临水敞开设置朱栏坐槛,水光潋滟,有“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在长廊东端,通过延伸入蠡湖50米长的涵洞平桥,有建于1935年的亭式水榭,题额“晴红烟绿”。水榭呈长方形,飞檐翘角,顶铺金色琉璃,游人可凭栏观赏蠡湖全景。九十年代,原蠡园园主王亢元出资修榭,照壁间置“西施醉舞、湖上泛舟”的紫陶壁画。水榭东隔水处,有小巧玲珑的“凝春塔”。小塔五层八角,红砖青瓦。水榭映塔,成为蠡园的标志佳景。长廊尽处,设六角月洞门,通蠡园老区一角。一泓清碧的池水,四周广植梧桐、冬青、香樟。对面西式小洋房,沿岸有荷叶亭、翠荫小亭、贴水小桥,曲曲弯弯通向东部区。层波叠影即蠡园东部新区,建成于1982年,面积为3公顷,水面占1.1公顷。西侧沿原来的假山群,用湖石和黄石叠成一大片假山余脉,以石径延伸入鱼矶半岛。矶上立西施浣纱像。鱼矶和长廊中间建有同假山连成一气的“邀鱼轩”,朱屺瞻书额。轩前临水置平台,可览东部全景。

春秋阁

居中而立,它得名于春秋战国时期范蠡西施的故事。阁三层,飞檐翘角,是蠡园的高建筑。阁前悬刘海粟书写的匾额,两旁一联:落花流水千古梦境;浓妆淡抹绝色佳人。底层有铜像:范蠡凝神观湖山,西施提篮去浣纱。中层上层设茶座。登高一览,茫茫湖水,澹澹云山;绿景婆娑,亭榭隐现,满目锦绣。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6)

春秋阁

春秋阁西,池中有堤,上有拱桥,名“映月”。西北有亭,六柱圆顶,上嵌紫陶碎片,闪闪有光。北有小河,上架拱桥,桥上建卷棚式屋三楹,名水淼亭,中有漏窗观景。

春秋阁东南下,有面阔五间、平挑入水、半架河上、前设半亭的水榭。延伸处有贴水平台,三面围以栏杆,中开方洞,露出水面一方,名“问鱼渊”。时见小鱼悠游,伸手可掬。水榭中间,由费新我书“层波叠影”额。水榭连廊,穿过春秋阁直通数鱼槛,其中一段架于水面,故名“水旱廊”。数鱼槛紧倚千步长廊,面阔七间,临水而筑,池对面建有半亭,是从西水仙庙迁来。密密斗拱托撑飞檐之顶,古色古香。穿亭向前,有延伸入池的半岛,上建六角攒尖的“绿漪亭”。 假山群在蠡园入口和“层波叠影”之间。一大片湖石堆叠而成的奇峰,嶙峋多姿,气势不凡。一条石径,盘旋曲折,忽高忽低,忽宽忽狭,忽明忽暗。置身其间,闻声不见人,可望不可即,如入迷宫。假山都以“云”字为题,有“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留云”之名。高12米的归云峰为假山群峰之巅。游人聚立其上,极似寺庙中的大壁塑——山海佛像图。假山之南,有池水萦绕,其中停泊着一艘建于1930年的“莲舫”。碧波与假山间有古轩。向南有“洗耳泉”,泉井径米许,状如耳孔,周围湖石叠成耳廊状。泉西,有数十株丹桂,题称“桂林天香”。 1995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的《太湖·蠡湖烟绿》和1996年朝鲜发行的《太湖》邮票,都将蠡园作为其主景。邮票被誉称“国家名片”,上述两枚邮票的发行,更使蠡园遐迩闻名。

南堤春晓

在无锡的园林中,有两道著名的“花堤”,一条是太湖鼋头渚的“长春花漪”,以樱花出名,俗称“樱堤”;另一道就是蠡园临湖的“南堤春晓”,因为堤上广植柳树,因而俗称“柳堤”。其实“南堤春晓”上还有很多观赏用的桃树,外界形容千米长堤上,一棵柳树一棵桃树,每年的春天,柳树含烟,桃花似锦,美不胜收,极具江南水乡典型之美。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7)

南堤春晓

莲舫

莲舫是座建于1930年的船形建筑,三面临池,一侧与驳岸相接,前舱装有落地长窗,中舱有矮墙花窗,尾舱隔粉墙栏杆和进出船舱的小门。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8)

莲舫

涵虚亭

在四季亭的东北面,有个四面环水的小岛,路和岛以小桥相通。岛上这亭就是涵虚亭。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9)

涵虚亭

半亭

“剪月裁云好花四季,穿林叠石流水一湾”。原百花山房始建于1930年,1994年改建成现在青瓦十字脊梁,四角飞檐起翘的坐西朝东、面阔三间的式样。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10)

半亭

百花山房

位于蠡园入口处西侧,有湖石、假山、修竹、土岗,自成一坞。坞内有平屋5间,名百花山房,原属渔庄。山房弯椽飞檐,3明2暗,中间3楹,前后均有6扇古式落地长窗,四周花窗栏杆,精细雕饰;厅堂内正中悬“百花山房”匾额,厅室内摆设着精美的红木家具,墙壁上悬挂着梅、兰、竹、菊条屏。房后有湖山石叠成的假山坞,植有芭蕉、棕榈,颇具南国风光。房前土岗,立一湖石,瘦漏皱透,很有气魄。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11)

百花山房

映月桥

春秋阁西为方池,池中筑堤,堤上架桥,名映月。它的得名,是因为桥拱做得比较高,呈半圆形,这样倒映在水池中,就像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圆又美丽。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12)

映月桥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13)

西施映月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14)

凝春塔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15)

湖心亭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16)

沉鱼榭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17)

月老亭

江南静思园最大的园林(江南三大园林之一-蠡园)(18)

月牙平台

声明: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私信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