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爆火的必然和偶然性(丁真的15分钟可以扩大)(1)

丁真火了,他的藏族名叫丁真珍珠,长着一张没有被“快餐文化”污染的纯真的脸,有一天他骑马到镇上去买一包方便面,就被拍下了一段视频放到了网上,这是在11月19号,恐怕连他也没有想到,短视频迅速的引爆了互联网圈,丁真上了热搜。

紧接着西藏旅游局发了一条微博,“说西藏在这里等你,丁真在这里等你。”紧接着四川也发了一条微博说:“丁曾少年他虽然是个藏族人,但是他其实生活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理塘县,所以他是一个四川人。”

刚刚走红,就已经被各地文旅局“抢”过一轮了。各地旅游局“抢”丁真,是为了借势营销区域旅游,主要意图是善意地表达欢迎与祝福、介绍当地美景与风俗。

他们卖萌又搞笑地“抢”人,得到了网友的热情互动,掀起了旅游营销高潮。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一个波普艺术家叫做安迪·沃霍尔,他讲过一句名言:“在未来每一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机会,而且也只有15分钟的成名机会。

丁真爆火的必然和偶然性(丁真的15分钟可以扩大)(2)

不熟悉安迪沃霍尔没关系,但是你一定看过上面这幅名画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在媒体大众化社会波普化的前提下,一些普通人的言论行为会得到意外的关注,而诱发戏剧性的传播效应。而这种传播效应因为来得快,所以很可能去的也非常的快。安迪·沃霍尔讲这句话的时候,互联网时代还没有到来,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们发觉15分钟定律一再的在我们社会和生活中出现。某种意义上丁真就是安迪沃霍尔口中的15分钟效应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流浪大师”沈巍。

丁真爆火的必然和偶然性(丁真的15分钟可以扩大)(3)

大家还记得去年的15分钟故事吗?在2019年的3月,有人在上海市杨高南路碰到一个流浪汉,有人跟他闲聊,问他对稻盛和夫的看法,流浪汉顺口讲了几句《左传》,他说:“不与民争利,善始者众,善终者寡”,有人就把这段对话短视频发到了网上,结果这个叫沈巍的流浪汉,瞬间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满腹经纶的流浪大师。

很多人专门跑到杨高南路去跟他合影,跟他交流,拍个视频发到网上,沈巍就变得越来越火了,接着大家去扒他的过往,发现他原来是个公务员,后来离家出走26年,成了一名流浪汉。这样的故事在充满着商业气质的上海市,当然是一个极大的异类了。

在2019年的夏天到秋天一段时间中,沈巍的热度一点不低于今天的丁真,再然后像一只雪糕一样的融化掉了,很少再有人讨论他。到今年的5月底,沈巍清空了自己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所有视频,宣布无限期停播,而他的停播消息在互联网的大海中也没能再掀起一丁点儿的波澜。

今天的丁真跟沈巍有点儿相似,也有点儿不那么相似。

从西藏旅游局和四川旅游局“争抢”丁真事件当中我们就能看到,互联网时代,每个人只要带上一个能摄像,录音的设备就是自媒体的“出口”,信息爆炸的时候,我们看惯了太多的PS图片,美化过度的人像,编的比长篇电视剧还难以入眼的软文之后,我们会为真正的天然去雕饰而眼前一亮,无论是西藏还是四川自然都第一时间想一蹭热度,流量引力之强大让人嗟叹。

现在丁真成了理塘县旅游大使,我觉得故事已经圆满,最近几天又看到了这么一则新闻显于网络——丁真方面拒绝参加综艺节目,先不管这则新闻是真是假,我觉得看到之极度的舒服,舒服的地方是我不希望某些所谓的推手、MCN机构过度消费他。一般而言过度曝光之后,夹带而来的就是过度消费。

互联网时代的网红事件,大家已见过太多,热搜稍纵即逝,但丁真的生活已被这场围观彻底改变,如果丁真频繁的出现在《XXX去哪儿》、《XXX大会》、《奔跑吧XX》之类的真人秀节目中,极有可能把小伙子的“仙气”给消了,更为关键的是我们理想中的丁真是存在于天朗气清四川甘孜州理塘县,而不是电视机中。

康巴小伙儿走红,唤起了人们走出去看看的愿望,也在P图讲究极致的当下回忆一波自然美,比如去年的时候国内掀起了一波怀旧风,80、90年代没有过度粉饰和包装人美的百花齐放。

互联网放大了15分钟效应,现在15秒就能让一个天涯海角边的人出现在每个人的手机热搜中,我们也都明白如今任何一个网红消失的速度和他/她诞生的速度相当,庆幸的是,康巴小伙儿丁真没因一时的走红而被资本所挟持,签约经纪公司,利用自己的热度直播带货做网红,而最后消失在广阔的时代银河里。

作者:宇枭

编辑:李昂

监制:王俊稷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