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政权名,它不太常见,更不是太显眼,但是却每每出现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既是历史发展的奠定者,也是历史发展的过渡者,还是历史发展的催化剂。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历史上的五大周政权,以及它们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对华夏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

周王朝时期历史(影响历史深远的五大)(1)

西周

周王朝时期历史(影响历史深远的五大)(2)

西周封建制度

1、周朝

周朝,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王朝,是中国历史从奴隶制度跨越到封建帝国体制的关键节点。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从武王灭商到东周被大秦昭襄王所灭,历时近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周王朝确立了中国的宗法礼仪等多项制度,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周礼和周代宗法奠定了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周代的分封制度,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初始形态,所谓的封建,就是天子分封,诸侯建国,诸侯下还有士大夫阶层。整个西周,是我国封建制度的践行阶段;而进入东周之后,中国便进入了封建制度向封建帝国制度的过渡阶段。

东周后期,各大诸侯国基本已经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成周被秦灭后,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专制帝国大秦已经基本成型。

周王朝时期历史(影响历史深远的五大)(3)

北周巅峰时期

2、北周

西晋之后,近两百五十年的割据分裂和战乱不休,北方文明长期的五胡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下,已经实现大融合,而南朝文明,源自东晋,之后又有宋齐梁陈,既传承了传统文明,又吸纳了大量玄学和佛学文化。南方和北方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文化差异性。

到了北周时期,国家急需统一,文明也急需要一次新的融合。北周就诞生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北周继承西魏,由弱变强,先是收纳巴蜀千里沃野,而后吞并文化昌盛、人口众多的北齐政权,统一了国家的大部,只有偏安江东的南陈尚未归于一统。北周为之后的隋朝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期北周主幼,外戚杨坚窃取了北周胜利的果实,实现了国家一统,开启了隋唐盛世。

所以,北周在历史上起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过渡作用,同时也在国家的重新统一和文化的新一轮大融合阶段,起到了一个奠基作用。

周王朝时期历史(影响历史深远的五大)(4)

武则天

周王朝时期历史(影响历史深远的五大)(5)

武周

3、武周

武周(690年-705年)又称武周时期,可以说是一个朝代,也可以说是整个唐朝的一个时期 。武周影响巨大,不仅仅在于其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

在唐高宗683年去世,到唐玄宗712年即位,这中间三十年时间,无论是中宗李显还是睿宗李旦,都无法肩负起一个伟大的唐朝昂扬向上的责任。唐高宗继承太宗李世民的遗风,外扩疆土,内修文治,在高宗李治时期,唐朝国土面积达到了最大,经济发展势头也很好,眼看就要步入巅峰。

而武周政权,正好为大唐这三十年的人才断层做了最好的补充。武则天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均田制的继续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户口数由652年的380万户,增长到705年武则天退位时的615万户,武周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军事和吏治都有了进步。

历史上称武周时期,"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简单来说,武周时期,华夏经济文化得到了平稳向前的发展,为后来的开元盛世,中华历史巅峰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王朝时期历史(影响历史深远的五大)(6)

周世宗柴荣

周王朝时期历史(影响历史深远的五大)(7)

后周疆域

4、后周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后一个中原政权,后周在一定程度上,与北周类似,也是多年乱世终结的开端。

郭威黄袍加身,代汉自立,建立后周,一改之前五代大都为军事帝国的面貌,实行文武并重,实行民政、军事分工管理。

柴荣即位后,更是在郭威创下的基业下,大举发展和开拓,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后周实力骤然上升,特别是在儒学的恢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进步,世宗时期,后周的军事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全盛,为后来北宋统一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而言,后周在五代时期算是一个重要的转型,前期,各个政权主要以武力征伐为主,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后周开始注重文治,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国家综合国力骤然上升,为后来宋朝的一统以及宋朝盛世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周王朝时期历史(影响历史深远的五大)(8)

吴周政权

周王朝时期历史(影响历史深远的五大)(9)

清平定三藩之乱

​5、吴周

大周(1678年-1681年)是清朝初期由吴三桂建立的割据政权。吴周的建立,与康熙帝削藩的政策有着紧密的关联。

康熙初年,南方三大汉人藩镇尾大不掉,藩镇高度自治的状态,混杂着满汉之间的复杂关系,令中央无法短时间内进一步推行文治。康熙十二年,年轻的康熙帝亲政后,最为重要的为政举措就是削藩,吴三桂得知消息后,迅速反叛,声势浩大,短期内攻下了湖南、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在内的大片领土。不过后来随着吴三桂的死,吴周政权急转直下,短短两年多,就被清廷剿灭。

平定吴周,对于清廷来说,至关重要,清政府经此一役,解决了很大的民族和阶级矛盾,国内各种矛盾都渐渐稳定,​吴周之后,康熙迅速展开了对内的文治和对外的武功,开启了一个大清盛世。

总体而言,吴周就是清代初年,一次集中大部分矛盾的一次爆发,只要解决了这个大矛盾,国家就一劳永逸,可以大胆放开手脚,阔步向前,大行文治武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