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1)

张春生:墨竹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新安画院名誉院长、《美术教育研究》学术期刊顾问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2)

罗汉竹 张春生/作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3)

好鸟枝头亦朋友 王伯敏、张春生/合作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4)

潇洒清风 卢坤峰、张春生/合作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5)

君子图 程大利、张春生/合作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6)

竹林幽兴 范曾、张春生/合作

张春生先生勤奋好学,诲人不倦,且为人正直,曾任过副省级职务。当年他冒着坐牢、牺牲政治前途的风险,认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凤阳农村大包干执笔撰文,为民鼓与呼,至今还令安徽农民念念不忘这位为民请命的书生。他常跟我们说,从政者不要高高在上,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层解决群众难题,变“上访”为“下访”,我们的人民都非常善良,也通情达理……本着这样的信念,他从省长助理到地委书记,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到陶行知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一路像竹一样为人处世,高风亮节,清峻不阿,修得好名声。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7)

江南春雨 张春生/作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8)

独爱山野此幽篁 张春生/作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9)

四时风雨得清香 张春生/作

前几年,张春生先生退休后又捡起了自大学时代起就喜好的丹青,专攻墨竹。竹,节节向上又节节虚心,极有灵性,是历代君子所钟爱的“岁寒三友”之一。千百年来,竹子的高雅清幽、不畏风雪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张春生先生正是沿袭中华民族这一优良传统,扎根于神州大地的深厚文化泥土,借笔墨描绘出一派葱茏景象。他喜欢侍竹、热爱画竹,退休之后从未间断画竹写心,自谓不可一日无此君。岁月虽无法挽留,张春生先生却在水墨清华的世界中笔生五色,留下了一幅幅竹之春夏秋冬图,并凭此跻身于当代名家之列。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10)

翠竹盆景 张春生/作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11)

雨季 张春生/作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12)

广德竹海 张春生/作

艺术家须宽厚、大爱、俭朴、善良,这些品质张春生先生都拥有了。他总是积极用心地去帮助他人,真诚地与各方人士交流,虽至副省级,却没有半点官僚主义习性,正直谦逊,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他痴迷于画竹,甘当“小学生”,克服求学生涯中的种种困难,先后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师从王伯敏、卢坤峰、张立辰、程大利等,转益多师,吸收融合,终成自己面貌。他不仅画竹吟诗,感物抒怀,而且勉励自己学习竹子的高贵品质。人们喜爱张春生墨竹,不仅仅在于其画出了竹子的不同风姿,更在于其画面所呈现出的各种气节。中国绘画的精神核心是人文精神,而张春生笔下的墨竹更着重于表现品德操守与文人气节。他虽题咏的是竹子,但借用中国的笔墨纸砚让竹子的品格精神得到了升华。借物言志,他赋予竹子或刚劲或清新或生机蓬勃或喻示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等等精神内涵。咏物而不滞于物,方能为画中上品。记得多年前张春生先生根据白居易的《题李次云窗竹》诗“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写过一幅竹子。该作热情洋溢地赞美了竹子迎风傲雪、卓然不群的品行,隐约可见古风遗韵,且大气、率真、质朴。至今我仍然记得画面诗情画意中所蕴含的那一丝丝悠远的清新,从中管窥到青青翠竹的勃勃生机与不畏严寒。文化艺术要的就是这种以小见大的韵味。难怪湖北美术学院徐勇民院长在欣赏了张春生的一纸墨竹后也感叹地说:春生墨竹草草半纸,却千金不易啊!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13)

墨竹 张春生/作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14)

江南瑞雪 张春生/作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15)

一片湘雪湿未干,春风吹下玉琅玕 张春生/作

张春生所绘墨竹与谢朓的《咏竹诗》“窗前一丛竹,青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但恨从风箨,根柱长相离”异曲同工。诗传千年不朽,相信张春生的墨竹也能传千年而不失真趣味。因为他深知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要想留下一笔,就必须苦心探索,虚心求教,耐心耕耘。南北同宗不同貌,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所生长的竹也各有差异,品种也繁多。为探悉竹的自然属性及成长规律,得画竹精髓,张春生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对东西南北中各个地方的竹都做了细致考察与写生,积累了许多画竹的资料。他在行走时发现罗汉竹比较有特点,主秆不高,节短,坚挺,形如罗汉,竹乡人称之为吉祥物。据此,他挥毫泼墨,描绘了多幅罗汉竹,尽写罗汉竹之神韵。张春生几十年如一日地赏竹、种竹、画竹,使竹子的美韵源远流长,也使中国的竹文化发扬光大。张春生爱竹,爱它的风姿绰约,更欣赏它的“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以及虚心有节、刚正不阿的品质,他在绘画中弘扬民族精神。经长时间的研究,张春生发现:清代郑板桥题诗画竹,借青青翠竹抒怀,视其为真实的生命,赋予其人格,从而折射出竹坚贞不屈的品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三百年后,张春生于笔下再现了这一精神品质,更从中体悟到了“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求学处世哲理。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16)

元宝竹 张春生/作

翰墨书香浸润人生,已近耄耋之年的张春生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话语间见画家风骨。张春生先生最大的财富便是秃笔一支。这秃笔情系无尽修篁景色,书写万千翠竹风情。竹是张春生的命根子,也是他的精神所在,更是华夏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这一页辉煌便是人文艺术情操与品性的辉煌。张春生坚持、延续着这一辉煌,并始终在路上前行!

竹园情深写的什么景色(心系修篁景书写翠竹情)(17)

雨后竹林 张春生/作

作者系政协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安徽省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编审,安徽省新安画院院长,《美术教育研究》学术期刊主编、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五、六、七届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艺术顾问,多所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兼职教授、美术学博导等。

编辑:刘玉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