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4年高晓松创作的民谣《同桌的你》被拍成了电影后,几乎每年都有经典歌曲改编的电影上映,今年仍有两部经典改编电影:水木年华最被熟知、也是毕业生们的保留曲目《一生有你》,歌曲创作者卢庚戌亲自担任导演,讲述每个人都似曾相识、美好却充满遗憾的校园恋情。一部叫《我只在乎你》,根据邓丽君的经典歌曲《我只在乎你》改编的同名电影,由地著名演员俞飞鸿、日本实力派男演员大泽隆夫领衔主演,讲述一个女人在面临不同选择时的不断成长和自我救赎。
对我们而言,在青春里或回望青春时,总有那么一两首歌能够刹那间沟通你的心灵,让你感动且充满各种酸甜苦辣的回忆。于是根据歌曲改编电影就成了某种电影类型,这些改编电影大都是青春片,但不幸的是很难获得好的口碑,难免有打情怀牌圈票房的嫌疑。
《同桌的你》开始经典歌曲改编电影之路
1994年高晓松创作、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曾火遍大江南北,这首校园民谣代表作,描绘的是几乎所有男孩在校园里都会遇到的情景,都会惦记的那个女孩。2014年,高晓松编剧、郭帆执导的青春爱情电影《同桌的你》上映。影片的灵感来源于1994年高晓松创作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由周冬雨、林更新等当红演员联袂主演,主要讲述了一对同桌从初中、高中、大学直至毕业十年后的青葱记忆和甜蜜恋情,片中纯纯的校园爱情唤起了人们对于校园恋情的怀念。但是,美好的希望常常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被现实打败,包括爱情,很多人“在电影中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英语四级考试,大学生开房,堕胎闹分手,出国留洋,互联网创业,同学会……严格说,《同桌的你》是种拼盘式电影,并讨巧地用非典等事件串联剧情,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什么事都赶上了,但故事仓促,情感欠缺饱满度。虽然现在看来《同桌的你》有着国内青春同样的毛病,但因为有着歌曲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之歌曲改编的一招鲜,当年取得了4.5亿的票房,国内专业电影网站评分接近6分,位列年度票房第四。从此,许多投资人发现了歌曲改编电影的市场与商机,开始了经典歌曲改编电影之路。
《匆匆那年》情怀包装吸引票房
2014年12月上映的电影《匆匆那年》,改编自九夜茴的同名小说,也有说改编自王菲的歌曲《匆匆那年》。由张一白执导,彭于晏、倪妮、郑恺、魏晨、张子萱等主演,讲述了一群80后从步入中学到大学毕业长达十年的青春故事。也是从一场婚礼开始,参加高中好友的婚礼时,男主回忆起从高中到大学的青春岁月、从千禧年到非典肆虐的年代记忆,他与女主的情感萌动直至无奈结束。中间还有男主几位好友的故事,在匆匆而过的岁月中,走过、路过、错过、迷惘过、找寻过,他们共同成长,在得到与失去中拥有了很多无法忘怀的记忆。对开始步入中年的80后而言,《匆匆那年》是他们的追忆也是感慨,回忆起来总有着淡淡的哀伤和美好。
很显然,《匆匆那年》打出的是怀旧牌。60后导演张一白曾开启了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时代,但在《匆匆那年》中,他用80后的回忆致敬青春仍没有多少新意,千年虫、申奥成功、世界杯等时代烙印下,表达仍旧的是“分手那年我们都孤单,我们到底是怎么了,匆匆那年”的伤感和遗憾。向来重视电影商品属性的张一白,打出了“情怀”牌,虽然影片与贺岁档的气质并不符,但因“青春”的关系和情怀的勾引,这部豆瓣评分5.3分的电影,票房达到了5.8亿,是当年贺岁档票房最高影片。
《栀子花开》小清新“轻”在白描
从2004年何炅的音乐代表作《栀子花开》流行开来,到2015年电影上映,这首歌伴随很多年轻人走过了10年的光阴。
2015年,何炅亲自担任导演将自己的经典校园歌曲搬上了银幕,并请好朋友黄磊任监制,当红流量小生李易峰、“谋女郎”张慧雯,还有魏大勋、蒋劲夫,张予曦等,一水的颜值在线的流量,讲述了年轻一代在实现梦想过程中发生的关于爱情与友情的故事。
与之前沉浸在伤痛、遗憾和回忆中的故事不同,影片主打90后的青春校园故事,男主与几个乐队的哥们为了帮助女主实现舞蹈梦想的过程充满了纯纯的大学校园风,虽然生活的压力,现实的残酷让梦想之路充满了困难,但大胆追梦的轻喜剧讲述方式,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很适合90后观众的胃口。
虽然《栀子花开》流行了10多年,何炅在年轻人中有着相当的号召力,影片有3.8亿的票房,但获得的评分却不高,豆瓣4分。片中那些小情小性、小趣味就是身边大部分年轻人的青春白描。它的简单、直白或者说清新,对很多观众而言就像白开水,一些观众甚至在评分时称不明白拍这部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样的青春有点“尬”
2016年张琦担任编剧和导演的电影《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套用了高晓松的著名歌曲做片名,还拉来了高晓松做监制。请来了陈晓、秦岚、杜天皓、刘芮麟、李现、蓝盈莹等人做主演。这部以男性视角为主的电影,讲述的是同宿舍四位性格迥异的兄弟从校园走向社会之际在情感、学业、工作上的遭遇和故事。
说实话,电影没有多少新意,反而充满标签化的人设和错位的故事,聪明的“厚脸皮王子”、忠义痴情的暖男、高智商低情商的“学霸禽兽”、“呆萌搞笑”的“富二代”,他们的“姐弟恋”、人生分歧、奋斗脱贫和兄弟情义看似张扬、肆意,但多线的情感叙事,为义气打群架的所谓“热血”,让影片显得浮夸、生硬,逻辑散乱。“男生肆意躁,女生肆意爱”,这部电影不缺故事和“燃点”,但给人的感觉却像流水线下定制的聚合产品。
豆瓣评分5.0分,票房1.2亿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再次暴露了国产影视剧创作上的短板,片中人物的不少奇葩经历,与多数人的青春有着天壤之别,青春绝对不只是打架和恋爱!电影要么造梦,要么反映现实生活,但倘若勇敢追梦、缅怀青春成了用“兄弟”的IP追票房,青春片这一品种很快就会被消费殆尽。
《后来的我们》招致三观不正批评
刘若英用自己流行了十多年的金曲《后来》中的追怀、感慨,借用2016年五月天《后来的我们》中表达的期待和祝福,拍了小成本文艺片《后来的我们》。井柏然和金马影后周冬雨,著名导演田壮壮的主演阵容,著名文艺片导演张一白监制,让影片获得了5.9的豆瓣评分和13亿多的票房,称得上是小成本文艺片获得高票房的最佳案例。
这部讲述北漂青年男女历经恋爱、分手、错过、重逢故事的青春片,因展现了在外打拼奋斗漂泊者的艰辛、无奈以及真实扎心的爱情故事,让很多现实男女感同身受。
故事中男女主角职业的变换,生活里的柴米油盐,没有狗血没有第三者,他们在打拼、孤独中产生的爱情,十分现实而接地气。虽然影片缺少细节支撑有点温吞,但在现实面前有情人不成眷属的遗憾还是让人感慨。
有人说,电影《后来的我们》是解读经典歌曲IP最好的文艺片,也是卖情怀卖得最好的文艺片。但因为影片在展现女主总想嫁给北京人改变命运,缺少女主何以爱上男主,男主何以放弃女主上缺少丰富、生动细节的支撑,以及男主与女主十年后感情过于纠结,也招致了观众“三观不正”的批评。
《为你写诗》十年之后“我不认识你”
2018年,李克群终于在十年之后,将自己的代表歌曲《为你写诗》搬上了大银幕,而且他自编自导自演,并拉来了95后美女周依然,但不幸的是,这部电影只剩了一个流行歌曲的噱头,从主演到故事到情怀都脱离了《为你写诗》。
都是导演处女作,但李克群并没有刘若英的好运气。在奇幻爱情题材电影《为你写诗》中,学表演但戏不精的男主有了中年男的油腻,即便用了穿越梗重回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大学校园追女主,在碰瓷逼退古惑仔、抢占医院手术室、大闹公演舞台后,仍于事无补。除了穿越,让人不舒服的是,N多年前玩剩的患病梗也再次上演,虚虚实实在男女主角闪转腾挪了一番后才把故事讲圆满。导演过瘾填满了自己的情怀,观众的情怀却被玩了。
要说歌,对不起,有《失恋阵线联盟》、《我要的爱》、《乱世巨星》、《不见不散》,甚至还有神曲《海草舞》,就是不见《为你写诗》。也不知道是先有《为你写诗》的歌后编了个故事还是找个故事套上了金曲的名字,总之,虽然两个作品名字相同,但立意和主旨却截然不同。最终,这部吴克群用5年时间打造的电影不仅没有收获期待中的结果,反因故事情节凌乱,人物表演浮夸,遭遇口碑和票房双扑街:豆瓣评分不足4分,票房不足两千万。
有一说
这才是青春片该有的样子
经典歌曲改编电影不失为一个讨巧的办法,因为它有大量的受众,而支撑受众基础的是集体记忆和情怀。近年来,歌曲改编电影或套用歌名做电影名的电影不断出现,其中大多数改编电影与青春有关,所以,用歌曲IP改编的电影常常被拍成了青春片。也因此,这类电影也有了青春片的尴尬。随着影片的上映,观众越来越发现,经典歌曲改编的噱头虽然让电影有了好的卖相,但胃口却被伤了。没有代入感和共鸣,这类电影的功能和意义何在?
在经典歌曲改编的电影中,青春片用烂了的各种恋爱分手复合、未婚先孕、堕胎、打架、出国留学等桥段但闪现其中。即便试图展示歌曲所在的时代背景或大事件,以强化不同代际的青春,也常常是符号化、碎片化的,很那让人沉侵其中。看多了这些自说自话、自我想象、似曾相识的青春片,常常会想恍惚这到底是谁的青春?
20多年前陈可辛执导的《甜蜜蜜》,虽然气质简单、线性叙事,但结构和故事都恰到好处地与邓丽君的《甜蜜蜜》产生关联,给人一种不是经典歌曲改编却胜似经典歌曲改编电影的感觉。影片讲述的是上世纪80年末两个内地来香港打工的青年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但对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状态的描摹,那个年代里年轻人努力奋斗、漂泊不定、相互取暖的状态和岁月流逝的精准把握,至今仍让人赞叹。影片不论在艺术表达还是情感内核上都十分饱满,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它就是青春、爱情片的经典。
艺术创作,难在创意。没有创意,能踏踏实实讲一个走心的、有共鸣的故事也行。期盼着有让人振奋的青春片已经很久了,懵懂、叛逆、敏感、多情、勇气、成长……青春除了恋爱、失恋,还有热血与奋斗,流泪流汗都是恣意痛快的,困境、失意中也有朝气和活力,青春就该有怒放、励志、充满能量、多姿多彩的样子,沉闷、无趣、残酷、伤痛不是青春的主旋律。
如果创作者能够真正踏实地寻找青春的热血与美好,描绘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思考,勇于表现和修正自己的正能量的生活,青春片就会改变矫情、局促、单一的局面,有更大的心胸和格局,即便是找个理由回顾“青春”,也能够“展现对成长最深刻的理解”,这才是我们希望的青春片的样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宇
(属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