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是巴林右旗的主导产业,当地旗委政府不断优化畜牧业种群结构,通过舍饲禁牧、改良牲畜品种、以牧促农等方式打破传统畜牧业在生态保护、百姓增收方面的发展瓶颈,如今的巴林右旗正在向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不断迈进。

赤峰巴林左旗的草原(赤峰巴林右旗牛羊肥美)(1)

屈明军是巴林右旗达板镇和布特哈达村村民,以养羊为生,因为儿子患病,家里的开销很大。去年,他更换了羊的品种,从散养变成舍饲圈养开始养殖湖羊,现在已经见到了效益。

巴林右旗大板镇和布特哈达村村民 屈明军:舍饲圈养的效果还比较好,比散养的效果要强得多,养了一年就算回本了,今年预计这两组羊湖羊去了饲草料纯剩5万块钱

和布特哈达村有570多户人家,村民都以养畜牧为主。去年,村里开始加大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1/3的村民由原来的放牧养殖,变成了现在的舍饲圈养,村里的26户贫困村民脱了贫。剩余的53户贫困户也换成了这种养殖模式。

巴林右旗大板镇和布特哈达村党总支书记 扬忠发:如果今年到明年这些羊不减价不降价的话,我们这53户老百姓也都是脱贫了,去年到今年的湖羊就发展到4000多只,所以我村的老百姓积极性都非常高,今后的发展湖羊要全部推广。

和布特哈达村的养殖模式正在快速改变,而巴彦塔拉苏木古力古台嘎查已经开始升级肉羊品质。这段时间,村里的合作社正在和内蒙古大学动物营养专业方面的教授进行合作。

巴林右旗牧兴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王利民:我们合作社就探索出一条舍饲养殖肉羊改良为主的一条路,这样让农牧民在提高肉羊的产能,保障增收。养50只羊,一年的收入应该在3万块钱左右。

赤峰巴林左旗的草原(赤峰巴林右旗牛羊肥美)(2)

2017年,巴彦塔拉苏木将舍饲圈养牲畜改良的现代化养殖模式在苏木内推开,不仅让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现代化养殖的新模式更让土地重新披上绿衣。

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党委书记 聂海明:我们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彻底改变群众,自然放牧的这种习惯,一是我们缩减了养殖数量,第二个我们提高了养殖质量,同时还提升了经济效益。

巴彦塔拉苏木畜牧业发展模式正是巴林右旗推动畜牧业改革全过程的缩影,当地旗委政府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畜牧业发展,近三年来,每年都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在优化畜牧业种群结构上不断取得突破。

巴林右旗家畜改良工作站副站长 刘树才:通过几年的摸索和技术的推广,我们巴林右旗成立了肉羊技术服务团队17家。随着经济效益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也重视肉牛改良工作,至2018年到2019年一年的时间,我们巴林右旗肉牛的增加量达到了1.5万头以上,是前三年增加量的总和。

巴林右旗农牧局副局长 宋凤波:我们的牲畜头数从十年前的100万只,到目前的养殖量达到300万只,我们预计到2023年,羊的养殖量,达到500万只,牛达到30万头。

为使产业链不脱节,巴林右旗旗委政府还不断延伸畜牧业产业链招商引进北大荒绿草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实力强的饲草、肉品生产加工企业,并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园区,健全的产业体系为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巴林右旗农牧局副局长 宋凤波:可以说巴林右旗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带。我们是以农养牧,以农促牧。通过种植青贮玉米来增加饲草料,来更好的为养殖业服务。

赤峰巴林左旗的草原(赤峰巴林右旗牛羊肥美)(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