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当年追随袁绍讨伐董卓的关中诸侯们)(1)

三国历史上,山东诸侯起事讨伐董卓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西北草寇董胖子趁东汉王室后戚太监狗咬狗内讧,杀进了洛阳立了新皇帝独掌大权,这各地豪门世家哪里能服气,你董胖子一个出身低微的西北野汉,东汉帝国的当家大掌柜怎么可能让你来当呢?于是各地诸侯揭竿而起,追随当时最后威望的袁绍,组成讨伐董卓联军。

袁绍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当年追随袁绍讨伐董卓的关中诸侯们)(2)

《三国演义》中说的是十八路诸侯联合讨董卓联军,这十八路诸侯分别是:渤海太守袁绍 、南阳太守袁术(袁绍弟)、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张邈弟)、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徐州刺史陶谦、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无业游民曹操。

其实《三国演义》所说的这十八路诸侯中,在历史上有四人并不在当时的讨伐董卓联盟中,他们是孔融、马腾、公孙瓒、陶谦,罗贯中为啥把这四人加进去,原因很简单,得给刘关张的出场加戏作铺垫,否则怎么看三英战吕布。

袁绍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当年追随袁绍讨伐董卓的关中诸侯们)(3)

其他十四位诸侯则是当时讨董联军的领军人物,十四位诸侯中,曹操孙坚袁绍袁术我们都很熟悉就不提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参加伐董联军的另外十位诸候的人生结局。

韩馥:

袁绍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当年追随袁绍讨伐董卓的关中诸侯们)(4)

韩馥出自颖川士人集团,曾是袁氏门生,董卓入京前任御史中丞,董卓上台后被推荐出作冀州牧。

伐董之战中,韩馥主要负责联军的供给,但他总是克扣前方部队军粮,盟主老东家袁绍对他很不满。

讨伐之战结束,众诸侯间开始火拼争地盘,公孙瓒派兵攻打韩馥,韩自觉不是公孙的对手,将冀州这块肉包子献给了老东家袁绍。

献地之后,韩馥即后悔又不心安,怕袁绍对自己下黑手,就投奔了张邈,袁绍派使者去张邈处索人,袁家使者和张邈还未商讨出个一二三来,韩馥就跑到厕所用搜竹片擦屁股的刀自杀了。

结局三个字——好窝囊!

袁绍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当年追随袁绍讨伐董卓的关中诸侯们)(5)

豫州刺史孔伷:

袁绍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当年追随袁绍讨伐董卓的关中诸侯们)(6)

孔伷陈留人,他当时能当豫州剌史,完全是因为董卓上台后,为了笼络人心,重任了一批有“声名”的知识份子,孔伷便是其中一个。

孔伷在伐董战争的当年就病逝了,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响动作为。

兖州刺史刘岱:

袁绍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当年追随袁绍讨伐董卓的关中诸侯们)(7)

刘岱是皇族,其伯父刘宠在汉庭位居太尉,陈王。伐董之战后诸候火拼,刘岱灭了东郡太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部也投奔于他,而所据兖州兵多粮足,势力一时大增。

但好景不长,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起义又席卷而来,济北相鲍信劝他义军来势汹汹,宜坚城防守,义军乌合之众,攻城不下即四散,到时再追击为善, 刘岱不听,持勇出击,结果被义军所杀。

刘岱死后, 鲍信迎曹操入主兖州,得兖州百万之户,成为了曹操崛起最关键的一步

济北相鲍信:

袁绍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当年追随袁绍讨伐董卓的关中诸侯们)(8)

鲍信是曹操人生中的贵人,联军当时袁绍贵为盟主,诸侯都巴结和亲近他,但却只有鲍信唯独看好曹操,说曹操今后定能拔乱反正安定天下,伐董之战结束后,他又劝曹操留在黄河以南,静观时局之变。

可惜的是鲍信迎曹入兖州之后,在与黄巾军的战争中阵亡,战后曹操重金悬赏鲍信遗体未果,请匠人木刻鲍信雕像入墓。

曹操发达后非常感激鲍信当年的迎举之恩,对鲍信的子女非常厚待,建安十五年,封鲍信子鲍邵为新都亭侯,鲍勋担任丞相掾。

以鲍信之才,若不早逝,定是曹魏集团的又一名顶级智囊。

陈留太守张邈 广陵太守张超:

张邈守孟卓,年少以侠义闻名,和曹操袁绍是少时密友,被称为当时的天下八厨之一(八厨不是指会做菜的八位厨子,而是指八位轻财好义的侠义之士),伐董之战时张邈任陈留太守,和其弟张超一起举兵反董。

伐董之战时,张邈和袁绍政见不合多有矛盾,袁绍多次让曹操杀了张邈,曹操说他是你我少时好友,怎能因政见不合而起杀心!

战后张邈和张超都投靠了曹操,曹操很信任张邈真把他当兄弟,初平四年,曹操征伐陶谦,临行前对家人说,如果我此战失利回不来,你们就去投靠孟卓。足见张邈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但张邈后来还是背叛了曹操,他听从了陈宫的忽悠,做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反曹投吕。

袁绍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当年追随袁绍讨伐董卓的关中诸侯们)(9)

兴平二年,曹操大败吕布,雍丘陷落,张超被曹操所杀,张邈去投奔袁术时被部下所杀。

河内太守王匡:王匡是后戚大将军何进的亲信,曾任大将军府掾,后拜河内郡太守,伐董之战中他率领的泰山军陷入董军包围,几乎全军覆灭。

王匡战败后,董卓派他的妹夫胡母班劝说袁绍,袁绍让王匡杀了胡母班,一时被千夫所指,王匡因此而忧愤至死。

袁绍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当年追随袁绍讨伐董卓的关中诸侯们)(10)

山阳太守袁遗:袁遗字伯业,是袁绍的堂兄,曹操曾经高度评价他,说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也。

袁绍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当年追随袁绍讨伐董卓的关中诸侯们)(11)

伐董之战后,袁遗选择了袁绍的阵营,和袁家的另一位兄弟袁术死磕,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绍使袁遗领扬州,袁术袁遗兄弟大战一场,袁遗兵败被杀

河内太守张杨:

袁绍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当年追随袁绍讨伐董卓的关中诸侯们)(12)

张杨是西凉人,以勇猛而著称,何进派他去并州招兵买马,后来董卓部进洛阳,张杨在董卓老家并州占了不少地盘,拉出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

张杨势力虽然不大,但在之后的历史舞台上活跃频繁,还因为救援过汉献帝而开府封候,差点抢在曹操前头挟天子令诸候了。

张杨算是吕布的“粉丝”,后来两度收留吕布,建安三年,吕布被曹操所围,张杨率部前往救援,被部将杨丑所杀。

袁绍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当年追随袁绍讨伐董卓的关中诸侯们)(13)

回头看讨伐董卓联盟的诸侯除了曹操,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短命,基本在讨董之战后的两三年就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丧了命,侧面也反映出了伐董之战后中原陷入的无尽混乱,在腥风血雨,作为割据一方的诸候尚且如此,那普遍百姓的生活境遇又可想而知了,曹操名篇《蒿里行》里提及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袁绍为什么要讨伐董卓(当年追随袁绍讨伐董卓的关中诸侯们)(14)

这真不是艺术夸张,而是时局的真实写照。

《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要了解三国历史风云,别再只抱着《三国演义》把小说当历史看,一套文白对照的《三国志》是必不可少的。夜狼最喜欢的华夏出版社版版《三国志》双12半价在大促销,同样喜欢的读者不要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