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悟道理。从世相百态品人生酸甜苦辣。无论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都离不开潘金莲这个人物,王婆策划潘金莲实施的“武大郎之死”将潘金莲永久地钉在了耻辱柱上,我们在谴责潘金莲的同时,也非常同情武大郎。但是我们读书时还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怯弱的武大郎,为什么突然豪气倍增,要去捉奸西门庆,之前对于潘金莲和张大户一起厮混却视而不见?结合文本,一起分析。

武大郎老实懦弱,却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

武大郎为人懦弱,模样猥琐,人称“三寸丁,谷树皮”,以卖炊饼度日,因为不善经营,半年的时间就赔了本。独自带着女儿迎儿的武大郎,因为懦弱老实受人欺负,也不懂得反抗。但是这样一个武大郎,收获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潘金莲,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一样幸运。

潘金莲和武大郎20年后再次相见(武大郎撞见潘金莲和张大户厮混无动于衷)(1)

潘金莲貌美如花,在《金瓶梅》中单单对她容貌描述的诗歌就有20余首,也是因为潘金莲太过妖娆,张大户的妻子容不下。张大户只好找了武大郎当了接盘侠,也许是对武大郎心中有愧,张大户不仅免费提供房子给他住,还给他做生意的本钱,离开张大户的接济,武大郎谋生都有困难。

武大郎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武大郎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每天外出卖烧饼,对于家中发生的事情一概不管,他外出后张大户进他家和潘金莲厮混,成了公开的秘密,好在这层窗户纸并没有撕破。是武大郎不知道吗,书中明明写着“武大郎一时撞见,也不敢声言”,这表明武大郎知道,他只是不敢而已,“不敢”二字表明武大郎在卑微地隐忍着,有所贪,必有所畏,他就这样自欺欺人地活着。

潘金莲和武大郎20年后再次相见(武大郎撞见潘金莲和张大户厮混无动于衷)(2)

武大郎爱面子,郓哥的激将法让武大郎必须面对

张大户死后,二人离开张大户的家,用潘金莲的积蓄买了一栋小二楼,虽然武大郎还是对潘金莲言听计从,虽然潘金莲还是爱卖弄风情,但是总比以前给张大户当遮羞布要硬气一些。武大郎其实也是个要面子的人,潘金莲勾引武松不成反咬一口后,武大郎听说直言“不要声张,让左邻右舍听见不好看”。

当然潘金莲和西门庆混在一起,武大郎根本就不知道。和郓哥说话时他很自信的说“我老婆又不偷汉子”,他天真的以为,张大户死了,潘金莲会认真和他过日子。没想到潘金莲又和西门庆好上了,偏偏他不知道。

潘金莲和武大郎20年后再次相见(武大郎撞见潘金莲和张大户厮混无动于衷)(3)

郓哥为了点小钱,和王婆闹翻。出于搅黄王婆生意的目的,把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事情告诉了武大郎,如果武大郎再装聋作哑,那么就没有以后的悲剧了。但是此时的武大郎,一没有靠西门庆生活,二被人当面指出,再容忍下去,颜面何存?这个走街串巷卖梨子的郓哥会整条街的人都知道他心甘情愿,此刻武大郎的面子占了上风,在郓哥的激将中,武大郎难得有了点血性,要捉奸西门庆。

之前能忍,现在不忍,因为有了打虎英雄武松

如果郓哥不告密,不撺掇,不出主意,武大郎照样天天出去卖烧饼。但是因为他的帮忙,因为武松的到来,武大郎凭空添了几分豪气。武松是人尽皆知的打虎英雄,那凶猛的吊睛白额大老虎都不在话下,还怕他西门庆?

潘金莲和武大郎20年后再次相见(武大郎撞见潘金莲和张大户厮混无动于衷)(4)

武大郎卖了三两扇烧饼便飞也似的赶回家,抢到房门前,用力推门,并且高声叫“做得好事”,这一番动作,也颇有点男子汉的感觉。支撑他这样做的底气就是武松,当武大郎被被踢伤之后,还是搬出武松的名号来吓唬潘金莲,他说如你现在对我好,给我请医生看病,武松回来我就不告状了,否则的话....我弟弟是要找你们算账的。

如果西门庆给他好处,会怎样

只可惜,他的这番操作,直接将自己葬送了。写到这里,不禁想“如果西门庆给他好处,如同张大户那样呢”,其实那也是大写的不可能,西门庆是商人,身边不缺女人,娶潘金莲他也是拖延了很久,听说武松回来可能要找麻烦,才不得不偷偷把潘金莲抬到西门府去。如果潘金莲后边再带个窝囊的男人,还有一个拖油瓶的女儿,这等赔本的买卖,西门庆才不去做。

潘金莲和武大郎20年后再次相见(武大郎撞见潘金莲和张大户厮混无动于衷)(5)

就算退一万步,西门庆愿意养起他们来,潘金莲也不会同意的,金瓶梅中还有一个“金莲”,后来改名为“宋蕙莲”的女子,她丈夫“来旺”后来不就是在潘金莲出主意给除掉了吗?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相遇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但是这其中是不是也有他个人的因素呢,天上掉的馅饼,有时会是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