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简称The Met,位于第五大道中央公园东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收藏品最多的艺术博物馆。
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建于1870年,这一年是中国的同治九年,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后已经牢牢掌握了政权,中外之间虽有交往,但当权者和社会精英们对中国以外的事情并不了解,也不甚关心,美国总统邀请大清国在美国设立大使馆并派驻大使的请求并未获得回应。
1870年4月13日,纽约州议会通过一项法案,批准设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目的是在该市建立和维护艺术博物馆和图书馆,以鼓励和发展美术研究, 并将艺术应用于制造业和自然生活,促进同类学科的一般知识,并为此提供大众教育和娱乐”。
大都会博物馆起初并不在这里,随着馆藏品不断增加,十年后才移至现址建造了现在的展馆,如今算来这座博物馆建筑已有140余年的历史。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规模不仅超过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收藏的艺术品种类和数量也远胜过国家美术馆。
大都会博物馆与国内的主流历史博物馆思路不同,没有采用一条官方认定的文化主线来作叙述,仅是按照不同的地域划分展馆且不作任何优劣评判。
不过,这却为参观者们提供了一个客观地观察不同文化起源和特征,然后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的机会。
走马观花地看了几个展馆后,我大致发现了以下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
人类陶器的出现和演化
这是几件中国古代商周时期的陶器,体型不大造型简单。
这是大约公元前1400年的希腊陶器,大约相当于中国商朝中期。
也许是博物馆没有收藏到更多的中国陶器,从器型、尺寸和制作工艺上来说,似乎希腊古代的制陶水平要好过同期的华夏。
这是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已经非常精细。
大量的生活器皿已经改由更加结实耐用的青铜材料制造,中国人对陶器似乎失去了兴趣。
但是欧洲人并未放弃传统的陶器制作。
仍然把精力放在不断改进陶器的制造工艺上。
这是几件公元前630-560年的希腊陶器,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制作得更加精美,表面似乎已经有釉质装饰。
希腊陶器的体量、造型和装饰已经超过了华夏,中国人的大器皿都转为青铜制造,陶制的水缸、米罐、腌咸菜的坛子虽然体量也会很大,但制作得大都比较粗糙。
人类青铜器的出现和演化
中国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可以铸造出精美的纹饰。
除了用青铜制作刀剑矛戈等兵器,还有各种各样的礼器和生活器具。
欧洲人虽然进入青铜器时代要远早于中国,但在以青铜制做生活器具上则相对比较简单。
青铜器的造型基本沿袭了陶器的传统,造型流畅而没有特别复杂的雕饰。
但欧洲人在青铜器制作上不仅比中国人起步早,而且走得更远,
很早就以青铜制作大型的人物雕像,这显然要比华夏商周时期制作的鼎、簋、壶复杂和困难得多。
上面是一件北魏时期的铜制佛像,中国人在这一领域似乎与欧洲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人类瓷器的出现和演化
以上是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瓷器,中国人在陶器制作上没有沿着欧洲人的方向走,而是另辟蹊径不断提高烧制窑温,最终将陶器变成了更高强度的瓷器。
这是唐代制作的几件瓷器,已经非常精美。
这是北宋时期制作的瓷器,已经接近了现代的水平。
而欧洲人在瓷器的制作上一直没有建树,中世纪时期开始有中国瓷器陆续进入欧洲,直到很晚才开始自己制作瓷器。
人类雕塑艺术的出现和演化
这是埃及公元2528年前后的一个木雕,此时中国还未开始夏朝,大禹还只是个传说。
五千年前古埃及的木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法老墓出土的木雕人像造型十分精准逼真,而且形态也非常生动。
从幼发拉底河到尼罗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的石雕造型虽然不如木雕但也达了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石雕人像基本上符合人体的正常比例。
中国在秦汉时期的人像雕塑大多是陶俑,很少有石像或铜像留存,除了兵马俑中的陶俑比较符合人体比例外,大部分陶俑都是写意式的。
这些雕像脱离自然现实的约束,追求某种主观的意境,人物的眉目和衣饰都缺少细节。
中国人对艺术的这种独特理解,与世界其它地方的人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欧洲人从很早就开始追求艺术的写实。
这是一个希腊公元前350年左右的石雕头像,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时期,刻画人物的精准程度令人惊叹。
我很惊讶于欧洲人为何有如此的热情去打造这些精美的石雕作品?要知道两千多年前希腊、罗马尚处于青铜时代,切割、雕刻、打磨石材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曾经在拉萨药王山上的查拉鲁普石窟,见到松赞干布的木雅妃如雍打造的石雕佛像,那已经是公元7世纪,工匠们打造石雕仍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松赞干布要为以一升盐巴换取凿下的一升石粉为代价。(具体参见:《西藏游记:拉萨药王山与查拉鲁普石窟》)
我们如今在唐宋墓地上或许还能见到一些留下来的石人石马,但即使明清时代的那些石雕作品大多也无法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准。
接下来再看南亚、西亚一代的雕像情况。
这些是印度的古代铜制神像,风格与欧洲的写实主义颇为不同。
印度的雕塑似乎有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艺术的影子,比较追求造型。
这是巴基斯坦的公元3世纪的石像,非常靠近欧洲人的写实风格。
这是一个阿富汗公元5世纪的一个释迦摩尼头像,也是有些希腊-罗马的石雕影子。
再来看同时期中国的雕像演化,自魏晋南北朝时代起雕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在风格上明显受到了印度雕塑的影响,开始追求一些人物的细节处理。
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的艺术基本上是被印度带着走的,不论是雕塑还是绘画、音乐、舞蹈等等。
中国人开始抛掉原有的青黛色调转向大红大绿,抛掉了高山流水的笙管笛箫改为琵琶、唢呐等奏出火爆的音乐,抛掉了宫廷霓裳羽衣的轻歌曼舞转向了民间奔放的大秧歌,宫廷高雅的艺术走向了世俗大众。
这是一尊北齐时期的大型石雕佛像,虽然从造型准确性上无法与古希腊-罗马相比,但比秦汉时代进步明显。
以上是北魏时期的佛像和菩萨像,这些雕像的风格更接近于印度而非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按理说中国的佛教文化来自于印度,传播的途径是经过西亚、中亚进入华夏,但艺术风格竟然没有受到这些地方太多影响,这是个挺有趣的现象。
这是一尊斯里兰卡的佛像,以下是西藏的佛像,明显都是受到印度雕塑的影响。
人类绘画的出现和演化
欧洲人的绘画艺术与雕塑艺术相似,从开始就追求写实的方向。
欧洲自文艺复兴以后绘画开始从描绘至尊的神转向鲜活的人但总体方向未变,虽然进入后印象主义时期一些艺术家开始放弃写实追求表述某些意念,但写实仍然是一种传统。
中国绘画艺术一直走在写意的道路上,两宋时期发展起来的工笔画进入明清时期让位给了写意画,即使写字也从汉唐时期工整的楷书经两宋后变成了行书和龙游凤舞的狂草,写字成了书法,书法也成了艺术。在“实”与“虚”之间,中国人更欣赏一种“模糊”或“似是而非”的人生理念,凡事都不必较真。
关于博物馆藏品来源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包罗万象,小至一枚戒指大至整座的埃及神庙。
文物旁边一般都有标牌讲述文物的来源,从文字说明上看除了私人、机构捐赠,许多都是动用博物馆基金从文物市场上收购的。
这套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原本是清朝两江总督端方的旧藏,被盗墓贼挖掘于陕西宝鸡,后被清政府官员查获送给了端方。1911年11月端方受命带兵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被造反的新军杀死并割下头颅送到武汉示众。端方死后家道中落,其后人经人介绍将这套收藏品高价卖给了大都会博物馆。
从博物馆的文字说明里可以看到,中国的许多文物流落到海外,大多是由本地的盗墓贼盗掘或从寺庙、文物古迹中偷盗,经过国内的文物贩子贩卖到了国外,再被各国的博物馆收购收藏的。其实被西方列强直接掠夺的文物在知名博物馆里出现的机会并不多,这是法律所禁止的,这的确有些令我感到有些意外。
看完展览后会很累,许多人都会坐在门前的台阶上歇一会,大都会博物馆实在太大,我逛了一天也只是走马观花地快速浏览,希望将来有机会再来仔细地看,未完待续........
,